开盘点评:人均发1000元购物券可行
导语:

设想一下,国家发行1.3万亿国债,人均发1000元购物券,或是启动消费的最好办法之一。
    而对经济“保增长”,主要有两种政策在起作用。一是货币政策,另一个是财政政策。但目前,从市场情况看,更倾向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货币政策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几年,所起到的效果有限。

昨天,央行又一次降息。从12月23日起,央行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从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但这一货币放松的效果,将会被外汇储备下降所抵冲掉。
    12月23日,有媒体报道,我国外汇储备5年来首次下降,低于1.9万亿美元。而此前,12月20日,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相关利益方跨国追究与诉讼工作指引》,防止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这都表明有大量的外汇流出。
    而外资撤离,会使外储下降,将使降息等放松货币的效用难以发挥作用。全球经济恶化,外汇抽逃力度和趋势也在增加。这会带来市场流动性的紧缩。因此,未来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可以预期的。
    经济过热时,仅靠货币政策手段影响也有限。2007年,在股市大涨之际,沪指最高点达6124点,但是当时的货币政策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仍不能阻止大量资金的疯狂入市。
而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对经济影响最大、最有效的,是财政政策。
    从市场反应来看,人们已形成共识,对中国经济恢复的信心,不是建立在对投资拉动经济上。而是认为来自民间的消费需求,才是对刺激经济反转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人们希望有实质性的措施出台,去启动消费,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反转的引擎。
    同时,这也将使中央政府出台更多的财政政策,去拉动消费。比如,减轻企业负担,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2008年12月2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等三部门发出通知,允许困难企业在2009年之内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等政策,也表明政府承认企业税赋负担过重。比如,对服务型企业而言,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费用,占其人力成本的40%-50%。因此,才会出台为企业减负的政策。
    而未来,财政政策将会有更大的空间。对此,我们寄希望于财政部在以后能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刺激经济发展出台更多的实际政策。比如发购物券就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积极消息:
    1、百日内第五次降息,货币政策再度出击,12月23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从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财政部等五部门公布取消养路费等六项收费政策。
    3、熊市中逆市低位建仓,32只次新股基取得正收益。
    4、11月份企业商品价格同比下降0.4%。
    5、我国汽车业救助计划明年初有望出台。
    6、12月21日至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考察重庆要求企业轻易不要裁员,鼓励学生在困难中成长。
    7、证监会:已有28家央企增持上市公司股份。
    8、国际油价下跌近6%。

消极消息:
    1、前11个月国企利润降15.7%。
    2、外管局官员称,我国外汇储备5年来首次下降 低于1.9万亿美元。
    3、商务部:11月我国出口负增长2.2% 现近10年首降。
    4、五大电力不接受电煤合同价上涨,谈判陷入僵局。
    5、22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均收低.到收盘时,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跌59.42点,收于8519.69点,跌幅为0.69%。标普指数跌16.25点,收于871.63点,跌幅为1.8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31.97点,收于1532.35点,跌幅为2.04%。
    6、美国业界今年裁员近200万人 明年仍不乐观。
    7、日本12月月度经济报告认为经济正在恶化。
    8、韩国计划未来3到4年在国企裁员1.9万人。

不好不坏消息
    谢国忠称,降息不怎么管用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