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卖股待二春
导语:

投资者报(记者孙斌)2008年12月22日晚11时,略感疲倦的江南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回想起6年前的2002年12月13日,同是深夜,他兴致冲冲的开着自己的奔驰去安装了分众传媒(纳斯达克:FMCN)的第一块液晶屏,脑海中的画面就像发生在昨天。此后几年,分众传媒顺风顺水,开创了中国新媒体帝国,成为中国第二大媒体公司。

而就在几个小时前,分众传媒和新浪宣布双方已达成协议:新浪将合并分众旗下的户外数字广告业务。

根据协议,新浪将增发4700万普通股用于购买分众传媒旗下的分众楼宇电视,框架广告以及卖场广告等业务相关的资产。分众传媒将保留其互联网广告业务,影院广告业务以及传统户外广告牌业务。

以新浪22日的股价(29美元)估算,相当于支付约13.6亿美元的对价,溢价收购分众资产的10%。本次交易完成后,新浪将取代分众,成为仅次于央视的中国第二大媒体广告公司,年广告收入将达到50~60亿人民币。

拆分的无奈

江南春的传媒帝国梦想也随之破灭。

他想过“退休”,那是在分众辉煌的年代。虽然今年年初他辞去了分众传媒CEO的职位,并将户外广告业务悉数交于谭智,自己则专耕互联网和无线广告业务,但2008年的“3.15”晚会曝光的“垃圾短信”,让分众无线业务全面停滞。

原本打算分众无线分拆上市的计划被无限期搁置。12月10日,在双方合并前夕,分众无线彻底解散,分众业务十之去一。

另外,让江南春头痛的还有炎黄健康传媒,1月10日晚,分众传媒宣布将对炎黄健康传媒有限公司进行战略投资。江南春的意图很明确:包装上市。但此后,次贷危机波及全球,也让纳斯达克的上市大门关闭至今。炎黄健康传媒、分众无线以及好耶等3家公司都无功而返。

接连受挫,分众传媒股价由年初的60美元,降至最低的6.18美元。江南春用5年精心打造的分众帝国不到一年的时间“瘦身”90%。

江南春选择了退出,并只保留了互联网广告业务,影院广告业务以及传统户外广告牌业务。这是江南春现在仅有的筹码,它们或许承载了江南春新的媒体梦想。

转身数字化

这些被合并到新浪的业务在2008年前9个月占到了分众传媒全部营收的52%以及整体毛利的73%,也是目前分众的核心业务。不过,江南春将获得约500万股新浪股票,占比4.58%,并且可能跻身新浪最大单一股东。

互联网广告、影院广告以及传统户外广告,现在在分众所占比重还很少。江南春介绍,好耶(互联网广告)营业额大概有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大约在1亿到1.2亿元;电影院广告业务的营业额有6000万元,净利润在1000万元,未来也会继续按照这个利润率发展。他同时表示,好耶业务已经成为分众留下来的主要业务,但其和户外业务之间目前没有特别大的协同效应,未来需要去思考如何进行全新的组合。

江南春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从2003年创立分众至今,已经有5个年头。现在是时候为分众未来5年做做打算了。”卸任分众传媒CEO的江南春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分众传媒告别液晶屏时代,转向数字化互联网时代,江南春早有打算。

在目前国内互联网广告代理公司中:一线代理公司有4家,好耶是其中之一;二线代理公司有6~7家左右,分众已经控制了其中2~3家;在三线的十几家小型公司中,分众也有布局。

江南春的打算是,互联网业务、框架业务、手机无线业务三足鼎立。只是现在,手机无线业务解散;框架业务并入新浪,互联网业务未来将扮演江南春东山再起的关键角色。

江南春也并非孤军奋战,在他背后,是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日本电通。2008年1月22日,日本电通和分众传媒共同出资成立网络广告公司电众数码(北京)广告有限公司,其中分众占股33%。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调研报告称,预计2011年网络广告市场将会超过500亿元人民币,超过报纸成为广告投放第二大媒介。

另外,分众传媒未来或将会染指数字电视领域,分众传媒为此专门组织成立了研究部门。

也许用不了几年,当分众再次“春暖花开”时,那个让我们熟知的江南春,或已又一次赌对了,转身数字化。

能否再开创一个时代?

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江南春无疑是一位比较失意的企业家。他的失意,让更多俳徊在“纳市”大门外的中国新媒体倍感焦虑。

他可能没想到,他和以他为楷模的后来者,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催生、催熟了一个被称之为“无聊产业”的新媒体帝国:商业楼宇、卖场超市、机场车站、公交汽车、医院药店、学校校园、健身房、咖啡厅乃至洗手间……几乎所有可能驻足稍歇的场所,都可以看到液晶电视,还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媒介。

从2003年至今,分众传媒的成功上市带动了航美传媒和华视传媒的相继上市。在资本过剩的年代,投资商们都瞪大了眼睛,希望能够找到第二个江南春,并为此不惜资本的豪赌。许多新媒体的追随者心里或多或少都有这样一个愿望:将企业卖给江南春。

江南春也因此成为一个时代、一个行业的代名词、掌门人。也有很多试图想超越他的人最终成为分众的一员,包括聚众传媒、框架传媒、玺诚传媒等几乎都是在上市前夜被分众并购。

当2007年底,华视传媒带着仍旧亏损的财务报表,勉勉强强的登陆“纳市”后,“纳市”的大门就再也没有开启。

门外,是排队等候的中国新媒体公司。包括华视传媒的竞争对手——世通华纳,奥运游泳冠军庄泳领衔的郁金香传媒,以及比江南春更早进入新媒体的互力健康传媒等,数不胜数。

与他们相比,江南春无疑又是幸运的。从上市至今,他的分众持股比例由24.09%下降到10.53%,已套现25亿元人民币,加上兑换成新浪的500万股,他套现的现金总额预计在35亿元左右。

现在,他需要做的只是养精蓄锐,过完这个“冬天”再说。

江南春卖股待二春

孙斌

35

2008-12-29

投资者报(记者孙斌)2008年12月22日晚11时,略感疲倦的江南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回想起6年前的2002年12月13日,同是深夜,他兴致冲冲的开着自己的奔驰去安装了分众传媒(纳斯达克:FMCN)的第一块液晶屏,脑海中的画面就像发生在昨天。此后几年,分众传媒顺风顺水,开创了中国新媒体帝国,成为中国第二大媒体公司。

而就在几个小时前,分众传媒和新浪宣布双方已达成协议:新浪将合并分众旗下的户外数字广告业务。

根据协议,新浪将增发4700万普通股用于购买分众传媒旗下的分众楼宇电视,框架广告以及卖场广告等业务相关的资产。分众传媒将保留其互联网广告业务,影院广告业务以及传统户外广告牌业务。

以新浪22日的股价(29美元)估算,相当于支付约13.6亿美元的对价,溢价收购分众资产的10%。本次交易完成后,新浪将取代分众,成为仅次于央视的中国第二大媒体广告公司,年广告收入将达到50~60亿人民币。

拆分的无奈

江南春的传媒帝国梦想也随之破灭。

他想过“退休”,那是在分众辉煌的年代。虽然今年年初他辞去了分众传媒CEO的职位,并将户外广告业务悉数交于谭智,自己则专耕互联网和无线广告业务,但2008年的“3.15”晚会曝光的“垃圾短信”,让分众无线业务全面停滞。

原本打算分众无线分拆上市的计划被无限期搁置。12月10日,在双方合并前夕,分众无线彻底解散,分众业务十之去一。

另外,让江南春头痛的还有炎黄健康传媒,1月10日晚,分众传媒宣布将对炎黄健康传媒有限公司进行战略投资。江南春的意图很明确:包装上市。但此后,次贷危机波及全球,也让纳斯达克的上市大门关闭至今。炎黄健康传媒、分众无线以及好耶等3家公司都无功而返。

接连受挫,分众传媒股价由年初的60美元,降至最低的6.18美元。江南春用5年精心打造的分众帝国不到一年的时间“瘦身”90%。

江南春选择了退出,并只保留了互联网广告业务,影院广告业务以及传统户外广告牌业务。这是江南春现在仅有的筹码,它们或许承载了江南春新的媒体梦想。

转身数字化

这些被合并到新浪的业务在2008年前9个月占到了分众传媒全部营收的52%以及整体毛利的73%,也是目前分众的核心业务。不过,江南春将获得约500万股新浪股票,占比4.58%,并且可能跻身新浪最大单一股东。

互联网广告、影院广告以及传统户外广告,现在在分众所占比重还很少。江南春介绍,好耶(互联网广告)营业额大概有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大约在1亿到1.2亿元;电影院广告业务的营业额有6000万元,净利润在1000万元,未来也会继续按照这个利润率发展。他同时表示,好耶业务已经成为分众留下来的主要业务,但其和户外业务之间目前没有特别大的协同效应,未来需要去思考如何进行全新的组合。

江南春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从2003年创立分众至今,已经有5个年头。现在是时候为分众未来5年做做打算了。”卸任分众传媒CEO的江南春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分众传媒告别液晶屏时代,转向数字化互联网时代,江南春早有打算。

在目前国内互联网广告代理公司中:一线代理公司有4家,好耶是其中之一;二线代理公司有6~7家左右,分众已经控制了其中2~3家;在三线的十几家小型公司中,分众也有布局。

江南春的打算是,互联网业务、框架业务、手机无线业务三足鼎立。只是现在,手机无线业务解散;框架业务并入新浪,互联网业务未来将扮演江南春东山再起的关键角色。

江南春也并非孤军奋战,在他背后,是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日本电通。2008年1月22日,日本电通和分众传媒共同出资成立网络广告公司电众数码(北京)广告有限公司,其中分众占股33%。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调研报告称,预计2011年网络广告市场将会超过500亿元人民币,超过报纸成为广告投放第二大媒介。

另外,分众传媒未来或将会染指数字电视领域,分众传媒为此专门组织成立了研究部门。

也许用不了几年,当分众再次“春暖花开”时,那个让我们熟知的江南春,或已又一次赌对了,转身数字化。

能否再开创一个时代?

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江南春无疑是一位比较失意的企业家。他的失意,让更多俳徊在“纳市”大门外的中国新媒体倍感焦虑。

他可能没想到,他和以他为楷模的后来者,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催生、催熟了一个被称之为“无聊产业”的新媒体帝国:商业楼宇、卖场超市、机场车站、公交汽车、医院药店、学校校园、健身房、咖啡厅乃至洗手间……几乎所有可能驻足稍歇的场所,都可以看到液晶电视,还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媒介。

从2003年至今,分众传媒的成功上市带动了航美传媒和华视传媒的相继上市。在资本过剩的年代,投资商们都瞪大了眼睛,希望能够找到第二个江南春,并为此不惜资本的豪赌。许多新媒体的追随者心里或多或少都有这样一个愿望:将企业卖给江南春。

江南春也因此成为一个时代、一个行业的代名词、掌门人。也有很多试图想超越他的人最终成为分众的一员,包括聚众传媒、框架传媒、玺诚传媒等几乎都是在上市前夜被分众并购。

当2007年底,华视传媒带着仍旧亏损的财务报表,勉勉强强的登陆“纳市”后,“纳市”的大门就再也没有开启。

门外,是排队等候的中国新媒体公司。包括华视传媒的竞争对手——世通华纳,奥运游泳冠军庄泳领衔的郁金香传媒,以及比江南春更早进入新媒体的互力健康传媒等,数不胜数。

与他们相比,江南春无疑又是幸运的。从上市至今,他的分众持股比例由24.09%下降到10.53%,已套现25亿元人民币,加上兑换成新浪的500万股,他套现的现金总额预计在35亿元左右。

现在,他需要做的只是养精蓄锐,过完这个“冬天”再说。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