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资拉涨停撤离中核钛白
导语:在重组失败的情况下,游资拉高出货。同时,生产线停车的不利消息也加剧了资金的退出愿望

12月22日,因重大资产重组而停牌一个月的中核钛白(002145.SZ)发布复牌公告,“因重组方就拟注入资产未能取得其他股东同意放弃优先购买权,而决定终止重组。”

尽管有此不利消息,在整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该股复牌后却连续两个涨停,随后即紧跟一个跌停,股价玩起了“过山车”游戏。

游资拉抬撤离

在基本面不利的情况下,中核钛白却在复牌之后连续2个交易日出现涨停。

复牌当天,中核钛白大幅低开超7%后被迅速拉高,午后震荡走高封于涨停,全日换手近25%,震幅超17%。次日,中核钛白的股价依然表现强劲,虽未冲上涨停板,但在两市持续走低的情况下,涨幅依然达9.33%。 迅猛的势头未能延续。连续2个交易日涨停之后,中核钛白在12月24日跌停,收于4.99元,换手率达到17.65%。

“从盘面及操作手法来看,中核钛白出现过山车式的表现,最大的可能是重组前游资介入较深,重组失败之后游资拉高股价以便顺利卖出。”东海证券策略分析师王凡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在中核钛白重组公布前,股价就出现过异常现象,资金进入迹象明显。11月4日开始,中核钛白的股价从2.53元上涨到11月18日的4.58元。作为三季度亏损8754万元的上市公司,中核钛白在停牌前4日连涨38.9%。

王凡分析认为,前后两次拉高股价的可能是同一系资金。

其实,自中核钛白上市以来,股价曾经频繁震荡,可谓是“变脸”最快的上市公司之一。2007年8月3日上市当日该股涨幅超过500%,8月7日最高价曾上探至35元高位。此后股价便逐级而下,到今年4月,跌到8.15元,与最高价35元相比跌幅深达75%。

今年6月,中核钛白又开始重新引起市场的注意。从6月5日到6月16日,大盘指数7连阴,中核钛白却顽强地连收7根阳线,股价最高涨幅达到30%以上,6月15日收盘价为12.7元,在弱市中成为了一颗耀眼的“逆市明星”。 11月4日股价跌到最低点2.53元,此后直至停牌,该股走出了10连阳,停牌前收盘价为4.58元,涨幅达81%。

基本面堪忧

中核钛白的两个涨停并不能掩饰基本面的风险。公司12月24日公告称,两条生产线从12月20日就开始停车,预计要到明年2月中旬才能恢复生产,此次停车会使亏损增加约800万~1000万元。

“如果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继续恶化,公司生产线延长停车时间也是可能的。”中核钛白董秘付女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生产线停车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流动资金周转困难。

她说,近期原材料价格逐步回落,但产品售价也出现了大幅下降,由年初的15500元/吨下降到目前的12500元/吨。而且受金融危机影响和冬季降临,钛白粉市场需求逐步下降,产品库存不断增加,这都造成公司流动资金周转困难。

中核钛白的中报也显示,受2007 年三季度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以及今年一季度寒冷天气和“5·12”汶川大地震造成铁路中断使公司原材料运输中断的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今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总收入13934.08 万元,同比下降21.73%;实现净利润-7728.38 万元,同比下降4238.84% 。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主要两种原材料——硫酸和钛矿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上涨,硫酸同比涨价幅度256%,钛矿同比涨价幅度18%,这使得公司半年内的原材料成本增加了5282万元。而到第三季度,硫酸和钛矿价格大幅度上升使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分别增加3261.20元、1498.55 元,产量同比下降了51%,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中的固定成本成倍增加。

“公司会出现这样的亏损看似偶然,其实是一个必然。公司在建设时,资源、水源、市场以及物流等方面都不符合项目建设的一般原则。”业内知情人士说,公司在资源控制方面并没有优势,其主要原料钛铁矿还来自数千公里外的攀枝花,硫酸则由甘肃省保证供应。

另外,公司也远离销售市场,物流不合理,西去新疆哈密有500公里,东去兰州也有1000公里。

此外,因属国家“三线脱险搬迁企业”,2001年至2005年公司享受增值税“先征收,后返80%”的优惠政策;2006年至2008年享受增值税“先征收,后返还60%”的优惠政策。

从招股说明书上可以看出,该公司2004年、2005年、2006年因增值税优惠政策所获的补贴收入分别占该年度利润总额的53.20%、64.83%、52.23%,2007年也得到1000多万的补贴收入。公司的实际税赋很低,一直在5%左右。而2008年后,税收优惠即将结束,作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很难再得到政策优惠。

去年7月,钛白粉行业作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被取消了13%的出口退税。而且国内钛白市场需求下滑,产能却在放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使得公司利润空间被挤压。此外,杜邦公司在山东的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项目已经启动,一旦达产将给中核钛白带来巨大压力。

重组动力不足

“3个月以内,公司不会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宜,但3个月后是否会进行其他资产重组目前还没消息。”付女士对记者表示。

中核钛白的前身是404厂的三产公司,是国内最早引进硫酸法钛白粉生产技术的企业,钛白粉设计产能4.5万吨,实际可以达到5万吨,产能位居国内前三位,产品以金红石型高档产品为主。

今年11月20日,中核钛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对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

对于此次重组失败的原因,中核钛白公告中称“临港投资与拟注入资产的其他三方股东进行了反复沟通,因临港投资无法取得其他股东同意放弃优先购买权的同意函”。

除了依靠外部的资产重组力量之外,公司内部股东的重组动力并不强。中核钛白是经债转股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本身就存在经营和资产质量先天不足的问题。

公司第一大股东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持有7647.9万股,占发行后公司股份总额的40%。公司冠名中核,是因为另外一个发起人为中核404厂,但从股权结构来看,中核方面仅占7%的股份。

长远来看,资产管理类公司作为大股东,大多是以盘活资产套现减亏为目的,缺乏专注于产业发展的决心和资源。而中核方面已经将包袱甩出,本身占有的股权比例十分有限,更缺乏今后将资产注入公司的动力。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