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独特的大阪历史博物馆
导语:难波宫的遗址究竟在什么地方曾经是一个难解之谜。

面向大海,后面是山,空气湿润,没有风沙之扰,海洋性气候,四季宜人,这就是日本的大阪。在日本的历史上,大阪发生过很多大事件,大阪也跟飞鸟文化,奈良文化以及安土桃山时代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今天的大阪不仅有珍贵的历史遗迹,还有现代摩登大都市的风采。而它们已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设计独特的大阪历史博物馆

  图说:大阪历史博物馆大楼

图说:江户时代大阪得居住人口最多时超过40万,是流通?经济的中心。全国各地的特产在大阪汇集,再从大坂往全国各地发送,所以大坂又有“天下的厨房”之称。

大阪历史博物馆原址在大阪城内,七年前搬迁至原难波宫遗址,和NHK比邻而居,在外形上同NHK构成一只帆船,是自古有水都之称的大阪的象征。古代的难波不仅是日本国内的主要港口,更是和中国、韩国往来的重要交通港口,鉴真等高僧当年东渡日本时就曾经在难波港口落脚。

大阪历史博物馆是建在1300年前的难波文化遗址所在地,建造之前,有关部门就对当地的地况做了详细的考察和挖掘,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多处古建筑地基遗迹。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大阪历史博物馆一改以往博物馆建筑的低层大面积构筑方式,而将它设计建筑成了一座10层高楼建筑。这样即缩小了占地面积,使大部分的原始地下遗址得到完好的保存,又给博物馆周围留下了一片美丽而宽阔的空间,它就是难波宫遗址公园。

难波宫是飞鸟~奈良时代日本最早的宫殿,在那个时代也确实有文字记载,但是难波宫的遗址究竟在什么地方曾经是一个难解之谜。1954年根据大阪市立大学教授山根德太郎先生的研究提议,开始了对难波宫的挖掘调查。经过长年的调查最终确定了难波宫遗址的准确位置,现在宫殿中心部分的9万平米作为史记公园被完整保存。

在公园内重新复原的日本老房屋,也避开了原来的地基位置而不让遗址受到侵害。为了让人们一目了然,遗址公园上的原屋柱地点还竖起了高矮不等的圆石柱椅,即作为标记又可以供游客坐在上面休息。其他好几处古建筑遗址上面也都采用深色的铺地石,与其他地面做了明显的区分。


图说:博物馆二楼有出土文物复原教室

图说:博物馆气流展厅复原的大大阪时代商铺

博物馆大楼十层大厅分左右两部分,左展区的资料映像结束后,参观者转至难波宫宫殿的复原展区,这里并列着许多直径达70厘米的朱漆大圆柱,柱子周围立着很多古代宫女和文武百官的人形,再现了当时宫廷内豪华气派的景象。当你走进“宫殿”时,大玻璃窗的遮蔽屏自动落下,开始播放大约10分钟左右的难波宫宫廷礼仪。映像内容结束后,遮蔽屏打开,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大殿上,这时参观者可以仔细观看按照正月气氛布局的大殿和殿内的那些人物造型。据称,这些男女古代人的身材、脸形和服饰都是根据当地发掘出的骨骼资料及陪葬品精准复原制成,当时的难波人就是这种形象。他们的身材虽不如中国西安的兵马俑那么强壮高大,但个个都显得清秀而端庄。

据史料记载,距今400多年以前,以大阪的本愿寺为中心,聚集了很多的商人、手艺人,生活在本愿寺周围的人数超过万人,这股发展壮大起来的宗教力量逐渐妨碍到织田信长统一全国的计划,1580年织田信长发动了和本愿寺之间长达11年的战争。最终本愿寺战败,建筑也被焚毁。

七楼展厅内复原了大大阪时代的街道和人们的生活状况。馆内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所有的蜡人之所以使用白色涂料,目的是为了和参观者区分开。的确这里的仿真度非常高,一眼看上去还真是真假难辨呢。不只是人物造型,菜摊上瓜果蔬菜也都相当逼真。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博物馆的地下一层完整保存了被挖掘出土的难波宫遗址原样。在一层大厅也可以透过脚下的玻璃清晰地看到部分地下遗址结构。在古建筑地基上还标明了屋柱的位置。

我问大阪历史博物馆的广报课长植木先生怎么才确定了屋柱的位置。他介绍说,凡是有房柱的地方,土色都比较深,因为屋柱是木制的,被焚毁时留下了黒色的炭末,导致这部分的土色发深,所以可以确定这里就是屋柱的所在位置。

历史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在这里学到许多考古知识。在博物馆2楼的“难波历史塾”里,不但收藏有4000册历史图书和100多件影像资料供人们自由阅览,还可以利用电脑查询与馆藏品和藏书有关的各种信息。孩子们还可以在这里通过各种工具动手操作,学会分辨地质层的年代,并体验怎样挖掘出土文物以及如何对残破文物进行复原。

(游记由中国日企电讯提供)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