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投资者报 > 专栏 >
巴以烽烟掩盖下的经济封锁
导语:哈马斯不会消失,而要改变他们的想法,单靠炸弹达不到目的

 《投资者报》特约专栏作家:英国《经济学人》专论

以色列被激怒了,但是这次战争正如2006年的黎以战争一样,面临着该如何收场的困境。

目前加沙战争的残暴程度令人震惊,电视新闻上满是令人心悸的苦难平民形象。以色列诉诸武力让哈马斯放下武器的方式也在意料之中,这场战争已经酝酿已久。

3年前以色列从加沙地带撤军后,该地区的巴勒斯坦组织已经向边境的另一边发射了数以千计的自制火箭弹和迫击炮。虽然没有造成太多的人员伤亡,不过却极度干扰了以色列南部地区本已很紧张的生活。

12月19日哈马斯宣布与以色列之间的停火协议到期并不再延续,继而发射了300余枚火箭弹,而以色列也随即展开对加沙地区的轰炸。从某种程度来说,以色列被激怒是理所当然的。

挑衅与平衡

自从以色列从加沙地区撤离后,死于巴勒斯坦火箭弹袭击的以色列人不会超过一打。目前以色列正面临选举,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政府会让自己的城池每天都受到火箭弹的连续打击。

如同奥巴马去年2008年7月在访问以色列一个小镇时说的那样:“如果有人胆敢在我两个女儿熟睡的时候往我家里发射火箭弹,我会竭尽所能制止他。我希望以色列方面会有同样的想法。”

最近数月间,哈马斯向加沙地区偷运了很多大杀伤力火箭弹,其中的一些可以突破以前袭击的射程,落在以色列腹地的城镇。

在黎以边境,以色列面对着黎巴嫩真主党这个激进的无政府组织;该组织致力于摧毁以色列,并且拥有强大的军火库,装备了伊朗提供的导弹。以色列人自然不希望同样的危险也发生在加沙地区。

以色列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大量责难,总体来说,一场战争需要符合三个标准才能被证明合法:首先,一个国家必须悉数使用了所有其他的自卫手段;其次,袭击的力度要与防卫目的成比例;第三,战争的实施必须要有达到防卫目的的可能性。用这三个标准来衡量巴以战争的话,以色列方面的立场并不像他们之前宣称的那样有利。

长久以来,以色列对来自加沙地区的火箭弹袭击确实采取了容忍态度,不过应该可以找到其他方式来阻止火箭弹袭击。以色列所要求的并不只是加沙地带的安宁,它也在试图通过经济封锁来打击哈马斯。

即使在休战期间,以色列也没有停止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只允许少量的人道救援物资进入。所以虽然以色列宣布自己被激怒,哈马斯方面可以表达同样的态度。如果以色列方面可以终止封锁,哈马斯也许可以续签停火协议。

事实上,哈马斯重新开火的动机之一,是希望迫使以色列重新进行停火谈判,取消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并开放所有边境口岸。

在平衡性方面,数字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一切。大约350个巴勒斯坦人死于最初3天的空袭;而以色列方面只有4人死亡。

哈马斯接招这场不对等的战争无疑是非常愚蠢的,但是在巴勒斯坦的死亡人数中,除部分平民外,其余的多数是警察,而不是战斗人员。

虽然西方军队和他们的敌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杀害了更多的平民,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以色列也应该减少杀戮,今天轰炸的巴勒斯坦人将会是他永远的邻居。

最后的这点是针对有效性来说的,以色列最初表示希望推翻哈马斯,同时也认为用军事行动阻止哈马斯向边界对面发射火箭弹,力图“改变现状”的效果非常有限。根据以色列2006年黎巴嫩战争中得到的教训来看,这也绝非易事。哈马斯的态度像黎巴嫩真主党一样,如果以色列敢于向加沙地区拥挤的城镇和难民营派出地面部队,发动艰难的巷战,该组织也应该会不计后果坚持战斗。

停火还需斡旋

难道以色列这么快就忘记了黎巴嫩的教训?不可能。以色列现在针对哈马斯的战争更像是有意在弥补当年对真主党时的失败。

借助核武器的威胁,伊朗在加沙地区和以色列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而以色列却热切地希望提醒对手注意到犹太国家依然善战并将取胜。正是这个原因,与急刹车似的停火相比,以色列把长期战争挂在嘴边的态度反而更加令人接受。

以色列战机数次袭击了加沙地区的所有目标,不过进一步的军事意图已经很难实现。如果哈马斯可以真正停止袭击,那么当前真正意义上的停火将让选民看到以色列威慑力的成功复苏。

不过停火需要一个斡旋人。奥巴马目前还没有入主白宫,布什的畏缩不前一如2006年在黎以冲突时的表现。这一次,他和其他有影响力的人们应该立即介入其中。

为了让哈马斯响应这次停火,以色列需要停止对巴勒斯坦的经济封锁,而这本身对以色列也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可以减轻加沙地区的痛苦并且减少哈马斯发动袭击的借口。

在此之后,奥巴马还要收拾残余并继续中东的和平进程,而且似乎还有一线希望,现在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一直在和以色列方面就在河西岸和加沙地区建国的事情进行谈判。

但是阿巴斯只对河西岸负责,只要超过一半的巴勒斯坦人还支持哈马斯,就基本上不存在取得进展的可能。因为该组织无法放弃军事斗争或者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利,鉴于哈马斯不会消失,必须设法改变他的想法,然而单靠炸弹则永远不会达到这个目的。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