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巧俊:鼓吹将年收入消费爱国是个傻主意
导语:“对于"发动一场爱国消费、扩内需、救中国的运动"的口号式建议,也只能有“口号式”的作用,过过嘴巴瘾。” “如果把一年的收入花光了,来年生活和生产还有后劲吗?”

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议,“发动一场爱国消费、扩内需、救中国的运动”,让每个人、每个单位把一年的收入都进行消费。“如果政府允许这么做的话,我愿意拿出我的精力和我的财力去推动这个事情。”(200年1月14日《新京报》)

对于“发动一场爱国消费、扩内需、救中国的运动”的口号式建议,也只能有“口号式”的作用,过过嘴巴瘾。在我看来,消费纯属个人行为,与爱国无直接干系。再说目前国内的消费信心没低落到那个程度,没有必要提倡“救中国运动”。就金融危机来说,中国的经济是受到了波及,但比起世界许多国家来说,中国的经济和人民币应该说还是稳定的。如果把一年的收入花光了,来年生活和生产还有后劲吗?

过去有人提倡节俭是爱国,如今又有人提倡大量消费是爱国,大量消费会不会奢侈浪费?奢侈与节俭正好是一对正反词。提倡消费爱国,并不是盲目鼓吹消费,而是基于我国居民消费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这个事实。一个家庭的消费,显然会根据家庭收入量力而行,而不是你鼓励消费我就消费,我买房要还贷,就是再掀起一个什么运动,消费也有限。不欠钱了,家里已有一定的积累,自然会放大消费的尺度。去年7月至今,我家消费差不多是前几年的消费总和,不是什么爱国,而是买房的贷款还清了,家庭还有多余的钱,就把老彩电换成液晶,小冰箱换个大冰箱,客厅放个大立式空调,给孩子买台古筝等。由此可见,“爱国消费”也好,“救中国运动也好”,钱袋子瘪瘪的,再号召,再鼓呼,人们也是把钱袋子捂紧,只有钱袋子是鼓鼓的,人们觉得孩子读书的钱有了,老人看病不愁了,来年的生活或生产资金够了,显然消费就会大增。所以说,“滞后消费”或“超前消费”,都不是科学的消费观,惟有坚持“适时消费”原则,才是正当,也是自然的。再说,有钱了谁不愿意吃得好点、穿得好点,让自己享受享受,内需不畅,其原因还是大多的老百姓太穷。有人说,消费不畅,是分配机制出现严重的问题,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国富民弱、政府的财政支出不透明导致财富继续向权贵阶层集中,少数富裕阶层难以支撑内需。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尤其是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这个中国最大的群体,缺乏消费活力。

前不久,经济学家赵晓发表“现在买房就是爱国”,以赵经济学家的话说,我几年前买房就不是爱国了,等到现在买就爱国了?甚好是多年前买了房,现在买,房价如此之高,我肯定是个“房奴”,“房奴”还贷还有钱消费吗?按照“一年收入消费爱国论”,我肯定无法拿出一年的收入来消费,哪就是不能爱国?爱国这个词如今让消费泛滥了。说到“爱国”,中国的典故尤其多,古代有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屈原忧愤跳江;当代有“饿死不吃救济粮”的朱自清等,但几乎没有看到消费爱国的典故!消费爱国论,其结果就是富人是爱国的,穷人是不爱国的,因为穷人再消费也是有限的,拉不动内需。真是这样,就是不爱国也罢了。

当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经营者占了相当的比例,不知北京市鼓吹消费爱国的政协委员是不是企业经营者,如果是,那就不奇怪了。因为他们是在为自己的利益集团说话,救的就不是“中国”,而是他们自己。

应该说,鼓吹将年收入消费爱国是个傻主意,假如全国人民都这样大肆消费,把积累的钱都拿去花光,这不是爱国,而是在误国。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hqj78)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