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银行理财赚钱攻略
导语:

投资者报(研究员 刘宗源)2008年,股市暴跌造成基金规模大幅萎缩,从年初的3万亿元缩减至2万亿元以下。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产品却迎来快速发展期,发行总规模超过2.6万亿元,成为增量资金投资的避风港。

据各大研究机构对今年全球和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2009年投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各国股市将难有起色。对于具有强烈保本意愿的投资者来说,在2009年他们会继续看重风险相对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

理财新品规模增3倍

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在承受经济剧烈变化的同时,抓住了发展壮大的机会,发行规模快速增长。资本市场的骤冷一方面让结构型、QDII型银行理财产品遭到重创;另一方面,也为信贷类、债券类产品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会。

截至2008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新增规模接近2万亿元,全年新增超过2.6万亿元,而2007年销售总额为8190亿元,相比之下增长了3倍多,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前两年。

从发行的数量看,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了5099款,和2007年相比增长了1倍多。尽管2008年初理财产品市场经历了“零收益门”事件,但各季度的发行量仍保持稳步上升,一季度发行产品958款,二季度1111款,三季度1815款,四季度1215款。

据Bankrate(银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如果按币种划分,人民币理财产品占据发行数量的70%;在外币产品中,有约50%为美元产品。按投资期限划分,短期产品发行量飙升,而期限1年以上的产品发行量逐渐减少。

从产品类型上看,信贷资产及票据类占据半壁江山。由于股票市场持续走低,结构类产品发行数量持续减少。此外,曾经在2007年风靡一时的银行系QDII产品由于遭遇最高超过60%的亏损,到2008年下半年几乎销声匿迹。

从收益类型上看,非保本型浮动收益产品占比57.3%,保本型产品占比42.7%。其中保本保收益类型产品从8月开始发行数量稳步增长。

不同产品收益率分化明显

尽管2008年的银行理财市场一派繁荣,但事实上,各类产品的收益率却呈现出较大分化。

不少挂钩汇率、大宗商品期货的产品,以及QDII产品大幅亏损的景象,令投资者一改此前对银行理财产品“稳赚不赔”的印象,体验到了零收益甚至是赔本的境况。去年8月爆发的汇率风险令不少外币产品损失最高超过30%。

相比较而言,2008年只有纯债类、固定收益类、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保持了正收益。纯债券产品在去年全年的年化收益率可达6%~10%,银行固定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可达3.5%~6.5%。

但随着债券市场在2008年下半年的大幅上涨,以及央行在去年年末的大幅降息,不少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已经大幅下滑,一些长期的理财产品有的提前终止,有的无法兑现预期收益。

2008年12月下旬,所有由银行发行的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全部被调低至3%以内,部分商业银行发行的1个月期和2个月期的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将降至1.5%。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理财产品12月月报》显示,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依然存在较大问题。具体表现在复杂的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和合同条款让投资者难以理解,作为资产托管方的银行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且对投资者存在较大的误导。在上海银监局发布的《2008年受理银行业客户投诉处理情况》显示,在客户投诉中,涉及理财产品的投诉大幅增长。

选择保本保息产品

让投资者失望的2008年里,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仍保持了正收益或者零收益,仅有少部分产品出现亏损,且与基金、股票相比损失要小得多。基于当前的经济形势,2009年股票市场以震荡行情为主,银行理财产品依然会是投资增量资金的主要去向。

在银行理财产品的选择方面,投资者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要调低对收益率的期望值,在存款利率仍然有下降预期以及股市前景不明的情况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可能太高;第二是正确选择投资理财产品的类别,认清产品的投资方向。

《投资者报》研究部认为,2009年,投资者应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继续保持审慎的态度。上半年可关注短期普通类型银行理财产品,下半年如果经济好转,资产价格开始回升,可以适当关注结构型产品。

在纷繁复杂的银行理财产品中,究竟哪种值得投资?根据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我们可将它们分为信贷型、债券型、结构型和QDII型产品,2009年投资者应对这些品种区别对待。

信贷类的银行理财产品,本质上是企业通过银行向投资人借钱,并在到期后向投资人支付本金和收益的一种类似企业债券的产品。这类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优点不仅能够保本,而且收益率稳定。2008年上半年,由于央行信贷紧缩,商业银行发行了很多信贷类产品,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收益率。而2009年情况有所变化,一方面央行信贷政策放松,商业银行能够正常发放贷款,所以预计该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可能会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利率的不断下调,与2008年相比产品收益率会比较低,同时,由于贷款利息的降低,该类理财产品也可能由于企业提前还贷而提前终止。不过,在目前资本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信贷类的银行理财产品仍是值得投资的品种。

债券类的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投资方向是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个人无法直接投资,因此,债券类理财产品最大的优点就是让投资者分享货币市场的投资收益。由于央行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的利率固定,因此该类理财产品也是属于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在2009年里,对该类理财产品的直接影响因素也是降息,其收益率会随着降息而下降,但短期债券类银行理财产品仍然值得持有。

上面两类产品的共同特点是保本和保息,并且收益率通常高于同期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也是《投资者报》研究部推荐的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

远离结构型和QDII型产品

2009年,结构型和QDII型产品依然面临着较高的风险。

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将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金融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回报率通常取决于挂钩资产的表现。根据挂钩资产的属性,结构性理财产品大致可以细分为外汇挂钩类、指数挂钩类、股票挂钩类和商品挂钩类。其中有些产品是保本的,有些可能不保本,零收益的现象在该类产品中也并不稀奇,因此投资者选择时尤其要注意产品收益条款。该类产品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博取较高的收益率,但同时也存在比信贷类、债券类产品更高的风险。

2008年,伴随着经济增速趋缓、资产价格下降、汇率风险增大、股市暴跌等情况,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锐减。如果2009年下半年经济形势发生反转,则可以考虑适当参与该类理财产品,但仅可做低仓位的配置。

QDII类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是投资在海外市场的金融产品,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由于全球证券市场低迷,目前QDII产品全部处于亏损状态。预计2009年投资海外市场依然难有较好的收成,因此《投资者报》研究部建议投资者远离银行QDII类理财产品。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