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记者张东红)刚刚退休的干先生最近抛售了部分基金,购买了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
“年龄大了,我没有必要再去购买有风险的理财产品。”经历了去年股市大跌狂潮的他似乎悟出了投资“真谛”,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至少能保本,且收益会比银行存款利息高一些,所以比较放心。“只要比存款利息高上0.6、0.7个百分点就可以接受。”
2月4日,干先生来到某银行的贵宾理财室。银行的客户经理向干先生郑重推荐了期限长达20年的一款理财产品,干先生以回家与家人商量为由婉然拒绝了该产品。他说,“这么长的期限,投资股票的收益率肯定会更高”。最后他选择了一款短期理财产品。
一家外资法人银行的产品研发负责人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为了保持资金的流通性,建议投资者还是关注期限在一年以内,特别是3到6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
干先生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选择反映出很多投资者对保本型产品的需求。
2月3日,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推出2009年的第一款产品——“星利”系列0901期6个月美元利率挂钩人民币保本结构性投资产品。该款产品预期最高年收益率不低于2.5%,保本年化收益率为1.75% 。星展中国副总裁及投资、保险、存款部主管龚耀明表示,在全球金融市场频繁波动的情况下,保本对于投资者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随着利率的下调和资本市场的下滑,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都出现了下降。但是相比于亏损,能够保本的产品还是显得更有优势。
建设银行的资深理财师表示,理财市场还是会越来越大,一部分已经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已经形成了到期之后再买理财产品的习惯,而由于存款利率不断下降以及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还会使一部分客户转为购买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
存款利率一降再降,让高于存款利率的保本型的长期理财产品有了吸引力。不过,专家认为,投资者在购买前需注意的是:利率会不断发生变化。
上述外资法人银行的产品研发负责人奉劝投资者,不要因为现在利率低去购买相对收益较高的长期理财产品。他举了一个例子,香港在几年前曾经推出3年利率共计8%的理财产品,当时购买的人很多,原因是当时香港是零利率,但是第二年利率开始升高,让当初购买的投资者感觉吃了亏。
上述资深理财师也表示,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购买3个月,甚至十几天、二十几天的理财产品。
也有些投资者并不喜欢保本型理财产品,毕竟其收益率并不高。以上述星展银行的产品为例,保本年化收益率仅为1.75% ,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也有2.25%,而且投资者还要为此承受在期限内无法赎回的风险。
某银行员工黄先生坦言自己不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太低了,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做股票来得刺激。”
但股市的高风险性却不可忽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如果股市还没见底怎么办?还是应该以保守、稳健型为主。”
他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弥补了银行存款和资本市场之间的一段投资空缺,解决了投资渠道过窄的问题。
2008年的银行理财市场经历了洗礼,银行也变得更有经验,其中一些银行以其产品的稳定性和良好的盈利能力树立了品牌。因此购买理财产品首先要选对银行,特别是那些产品研发能力较强的优质银行。比如兴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平均非常稳定,相对具有投资价值。在外资银行中,花旗银行的信息披露比较完善,产品收益稳定且品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