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投资者报 > 专栏 >
专栏:无畏进城,艰难返乡
导语:创业需要无畏,在农村的土壤上意味着要牵动许多的人情、伦理、世俗关系,面对这些,返乡农民工还有多少锐气可以革新创业?

《投资者报》特约撰稿人:伊丹

画家黄汉成的系列画作“人与商业”,扑面而来的喧哗和目迷五色使每一个站在画布面前的人,感到了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热闹,画家捕捉到了这个气氛下行走在城市大街小巷的人,城市的喧哗以及打在他们脸上的霓虹灯,模糊了脸面,也模糊了身份。

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城市的原居民和外来者,每天就穿行在这样的街头巷尾,行色匆匆,为生存,为追求,无惧,无畏……而精神深处,已不知不觉被飞快的商业化进程瓦解得七零八落。

金融危机来临之前,城里打工的农民,每个月平均近2000元的收入,再苦,再累,也没有怨言。因为这些最无保障、城市最廉价的劳动力,肩上承担着一个远在家乡、极为贫困的亲人的物质和精神寄托。他们有梦想,所以他们无畏,一无所有也不管不顾,长年住地下室仍逗留在城市。

现在失业了,他们不得不返乡了。据统计,全国进入2008年11月份以来,每天都有3000到5000名农民工在返乡的路上,政府连续出台了返乡农民工的保障政策,以至于出现了一个普遍的声音:“一个离乡的农民工富了一个家庭,那么一个返乡的农民工将会富一乡人”。

进城的农民工学到了劳动技能和商业意识,政府专门放了小额贷款,谁又不想回到家乡好好干一番事呢?

但是这种说法未免太乐观了,实际上,如果说一个进城的农民工至少还有梦想,一个返乡的农民工,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无畏进城的农民,彻底放弃了乡村的土壤,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从事一个从没尝试过的劳动方式,相当于一次脱胎换骨,他们一进城大多数就意识到没有后路,只有向前走,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相当于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开始涂鸦,没有乡人邻里去评论他们,没有闲言碎语,没有看不见的那张人情世故的网。

现在要返城了,回到旧有的土壤,他们还能这么无畏吗?创业需要无畏,需要打破旧有观念,在农村的土壤上它意味着要牵动许多的人情、伦理、世俗关系,面对这些,他们不再是一张白纸,再次回到由亲戚和邻人乡里构成的关系网上,这时他们还有多少锐气可以革新创业?

一个真实的例子是:一位在北京生活的朋友,劝其在乡下的哥哥投资开一个塑钢厂,本想让一大家人生活好些,让邻里缀学的年轻人也能学个手艺。但开始生产后,其父每天在车间指手画脚,因为其儿子是厂长。有技术好的人开始闹情绪,理由是自己的亲戚跟厂长父亲有过节而无故受骂。厂长找来弟弟,终于劝服老人不在车间转悠。

随后赚了钱,厂长的一个表叔没有技术本领,年终却抱怨自己辈分高,分到手的钱却不如晚辈多,这又令厂长难以下台,厂长母亲出来解围,表叔年纪大了可以得一份奖金,全当是厂长孝敬。

表叔心满意足了,却让更多扯得上亲戚的长辈有了不满,还有一位虽不沾亲带故,却是镇长的亲戚……这种在现代企业里不是问题的问题,会接二连三地困扰着返乡创业的农民工。

尽管政府有着积极的政策鼓励返乡创业,但是靠返乡的农民工单枪匹马的创业恐怕过于理想化,还需要外来的企业在农村乡镇投资,他们因为外来,不会轻易陷入关系网中,也相当于为返乡的农民工创业提供了一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返乡的农民更容易成为生产的主力,开始创业……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