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二轮降价多卖中档房
导语:

投资者报(记者曾郁兰)今年新一轮降价,万科又跑在了最前面。万科为什么这样做?它为何能够这样做?

即便2009年底房价见底,地产行业预计也要在底部徘徊1~2年,在2009年~2011年的低迷期,万科(万科A,000002,SZ)是否能通过“中档物业”的快速销售,换取较高的总资产周转率,从而尽力维持股东投资回报率,是判断万科中短期投资价值的视角之一;而从中长期来说,万科是否能在这两三年以积蓄稳健的财务能力,收集“质优价廉”的土地,待经济复苏后,搭配更多“中高档物业”的销售,获取高额利润率,从而大幅提高股东投资回报率,是判断万科长期投资价值的另一标准。

平抑工具

与其他小型地产开发商不同,万科虽然在“住宅开发”上保持专注,但却是什么类型的住宅都开发,只是物业类型的配比,在因循市场的变化而调整,而恰恰是物业配比的调整,给万科提供了一个平抑地产波动的主动工具。

中高档物业的市场风险比中档物业大。回顾2006年~2007年,开发商在“中高端住宅”上的毛利率,往往能达到惊人的50%~60%,但是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这类物业的盈利上下浮动也很巨大。

而中端住宅,却在房地产由过热回归理性时,首先被刚性需求所接受,除非中产阶层在经济衰退中受到更进一步的打击,中档物业的盈利,才会受到打击。“低风险、高性价比的普通商品住宅,优势已经越来越突出,并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预计新增商品住宅供应,将逐步向中端产品靠拢。” DTZ戴德梁行中国区综合住宅服务主管蒋尚礼表示。

“对万科来说,目前,继续王石2007年提出的2∶8比例发展(中高档产品与中档产品的占比),会更为平稳,在行业低谷时,也能靠中档物业维持销售量。” 交银国际研究部副总裁何志忠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但是,1~2年后,市场可能又不同了。”随着90/70的日益规范、保障性住房的大量入市,中档物业的供给将日益增多,中档市场竞争加剧;然而中高档物业的需求,却随着经济复苏和增长,重新提振,中高端市场重新成为开发商获利的更优选择,恰好,中高档市场的原有参与者,也会在经历本轮洗牌后变少了。

因为,中高端物业的小开发商,在这轮调整中,受到的波动风险往往更大,但要如同万科一样,改变策略,也进入中档物业市场,却受到专业知识和财力的局限,非一年半载能做到的事,还不如硬扛,他们的策略在于财务上如何扛1~2年。

提前筑底

2008年元宵节开始,万科率先抛售中档物业。对市场的直觉和对中央政策的把握,让万科把握了降价的先机。“如果地方政府不会自行推出救市措施,而由中央来统一出台房地产市场规划,则中央层面的政策,更多的是刺激中档市场,而非‘中高档’这一含有投资需求的市场。”何志忠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显然,万科在2008年就已看到中档物业的价格将会大幅回落,赶在房价进一步触底前,将手中的一些不适合市场新需求的中档物业,以一个不算最低的价格出货。

从2008年半年报中可以看到,万科上半年上海项目的结算面积占比近20%,而深圳却仅占比5%。而万科在上海的楼盘则以中档住宅为主,早点出货少受降价损失和压货风险。

在2009年1月28日到2月9日,万科继续对上海几乎所有在售项目推出让利促销活动;而深圳项目的促销活动,比如万科东海岸在2月14日的情人节登山祈福活动,则更多的是以积聚人气为目的。

在尽早出货后,万科提前释放了压货风险,而这恰恰是2009年很多开发商的困扰——“2008年的期房成了2009年的现货”。2008年全年公司累计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仅比2007年减少9.2%和8.6%。

万科最新公布的数据也显示,1月销售面积提高24.2%,销售额提高18.6%,市场份额也从2%提升到2.6%。如果按照往年万科首月销售占全年的比例3%~4%,似乎万科全年完成700多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不成问题。

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肖莉向《投资者报》记者解释:“政策效果是一个因素,但因为春节长假的影响,多数城市1月份的销售量同比有所下滑。万科1月销售的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采取了一些促进销售的努力。鉴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较大,以单月的销售和历史经验数据估算全年的业绩可能并不准确。”随着政策调控的空间逐步收窄,前期政策刺激效果的减弱,万科全年是否能保持1月的势头,并通过“中档物业”的快速销售,维持股东投资回报率,值得进一步关注。

掌握主动

不过,万科提前消化了库存,就提前回收了资金,也就把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在2009年,可以因循市场的变化,重新规划和“以销定产”。一方面,在2009年,推出更适合目前市场需求、相比2007年总价更低的中档住宅,并增大中档产品的占比,通过这些物业的快速销售,换取较高的总资产周转率,从而尽力维持股东投资回报率。

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肖莉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中小户型产品由于总价低而更容易受到客户的青睐,基于对不同地区客户需求特征的观察和分析,万科对各地的开发项目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市场主流需求。在调整期,万科将通过加快销售,提高周转,保持充裕的现金。考虑到行业调整期内,刚性需求成为主导,高端市场的风险相对较大,公司也有意识地控制高端产品的比例。”

对于以高价获取的土地,肖莉表示,会根据土地的特性,灵活把握,通过精耕细作,深入研究客户需求、提高产品价值创造等方式,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或许,“从中长期来说,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待经济复苏后,将高价地再建成高档住宅推出,以获取高额利润,对股东来说,是更正面的能力体现。” 何志忠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向记者分析地产行业。

无疑,在楼市筑底期,积攒“质优价廉”的土地,是在为行业复苏做积极的准备,尤其是在中高端项目上的提前介入,将为未来带来更高的利润率。

肖莉表示:“2009年万科在拿地上会保持谨慎,重点通过合作并购等方式,获取质优价廉的土地。”万科在2008年4月收购园景台项目后,足足有8个月未在华南地区拿地,直到2009年1月,才在广州市中心荔湾区大坦沙岛拿了一块楼面地价3346元/平米的土地,而荔湾区对大坦沙岛的规划是建成高级商务区,显然,万科是在为中长期搭配“高档物业”做准备。

追溯到2008年9月,万科新增的五个项目,容积率最高的不超过2.04,通过合作方式获得的就有3个,其中,通过合作方式获得的上海赵巷晶园项目,楼面地价仅为4200多元/平方米,而赵巷别墅板块的购地价格曾达到1万多元/平米。“当房价继续下降超越一些开发商的底限时,卖掉部分项目权益,将是比降价更好的办法。”何志忠告诉记者,对于万科来说,剩下的只是等待和谈判时间的长短。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