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上早已不太平
导语:如果只是通过提高出口退税、增加银行贷款等方式保出口,出口企业必然仍旧凄惶地呆在拥挤的海滩。当海啸真的到来,企业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投资者报》特约撰稿人:何帆

美国金融危机尚未谢幕,但剧终之后世界经济会何去何从,已经需要预做准备。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犹如多米诺骨牌的倒塌。第一张倒掉的牌是专门发放次级抵押贷款的房地产金融机构。第二张倒掉的牌是专门投资高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金融产品的对冲基金。第三张倒掉的牌是投资银行。第四张倒掉的牌是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公司的倒台,意味着危机已是同时动摇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大地震。第五张倒掉的牌是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第六张牌倒掉的是货币市场。

金融危机的余震和隐忧

华尔街上已经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为了克服市场上的恐慌,美国出台了高达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但是,华尔街对这一救市计划的“欢迎”是一跌再跌。美国的住房价格可能还会继续下跌10%~15%,等待救助的商业银行和企业排起了长队,失业率居高不下,种种迹象表明,“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美国将进入长期的经济衰退。

全球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过去10多年,全球经济出现了难得的高速增长。《世界是平的》将这一切归功于IT技术带来的生产方式革命。IT技术和互联网创造了一个全球竞争的平台,使得生产方式打破了过去的流水线模式,代之以“拼积木”的新型生产方式。生产的链条可以被拆开,拆成一个个部件,放在全球各个地方生产,最后再重新组装起来。于是,普天之下,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企业都可以充分地参与到全球分工之中,世界经济的竞技场被铲平了。

但是,在繁荣的全球经济头顶上高悬着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就是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美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而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这种格局注定是不可持续的。在高速经济增长时期,你无法劝说人们调整固有的生活方式。

泛滥的美元和低估的人民币汇率,加剧了这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泛滥的美元在美国国内推高了房地产价格,在国际上推高了石油、农产品和其他初级产品的价格。泛滥的美元游走世界,创造了“新兴市场”、“金砖四国”、“边疆市场”等令人心潮澎湃的概念。汇率的低估,加剧了资源的错误配置。大量的资金、资源和劳动力汇集到沿海地区、涌入制造业部门,使得中国经济的天平越来越倾斜。

美国经济在遭遇这场金融危机之后,将进入一次漫长的调整。这次的金融危机直接打击了美国的消费,收入的下降以及未来收入进一步下降的预期将使得美国人被迫调整其生活方式。这一改变将使得美国的贸易逆差减少。

事实上,过去两年美国贸易逆差的减少速度已经出乎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测。惟一有可能拯救美国的就是再出现一次比IT技术更灿烂的技术革命。

美国金融危机的余震仍然不断出现。包括东欧、俄罗斯、印度、韩国、越南、巴西等“新兴市场”都可能会在余震中受到打击。华尔街的钱没有了,欧美投资者很可能会从境外抽回资金。对于这些严重依赖外资的新兴市场来说,一旦资本流动出现逆转,金融危机将接踵而至。

美国现在采取的是极其扩张的货币政策。伯南克几乎像是开着直升飞机从天空中抛售货币。由于现在货币需求几乎为无穷大,所以这样的政策并没有引发通货膨胀。但一旦金融危机尘埃落定,美国会迅速出现通货膨胀的野火,还是会出现大量的套利交易?

远离海啸前的沙滩

关注美国金融危机,是为了制定中国的对策。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一是通过金融渠道。中国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处于深度套牢的尴尬局面。随着美国为了救市大量发行新国债,中国又会面临是否继续增持美国国债的艰难选择。

如果中国抛售美元资产,美元将急剧贬值,中国会急剧亏损;如果继续持有美元资产,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元仍然会持续贬值,中国会缓慢地亏损。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使得中国陷入“人质”地位。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二是通过贸易渠道。过去10年,中国经济是美国经济的镜中像。像喜亦喜,像忧亦忧。美国挥霍,中国买单。但是,随着美国人调整其储蓄和消费行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也会减少,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

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有些是由于过去做得不好,比如医疗、教育,过去投资不足、开放不力,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但是,还有些问题恰恰是由于过去做得太成功。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源于过去热火朝天的鼓励出口、鼓励外资政策。

值得担忧的是,目前的很多政策仍然在沿袭着过去的惯性思维。出口退税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能够拯救已经频频告急的中小企业吗?如果美国经济进入更寒冷的冬天,中国又如何能够继续鼓励出口?国际市场上的订单是由美国人的钱包,还是商务部的优惠政策决定?出口企业缺的究竟是钱,还是前途?

海啸即将登陆,应该让这些企业离开险境,离得越早越好,离得越远越好。如果沿袭过去的思路,只是一味地通过提高出口退税、增加银行贷款等方式保出口,出口企业必然仍旧凄惶地呆在拥挤的海滩。当大洋彼岸的海啸真的到来的时候,依然身处险境的企业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政府的政策一定要调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如果今日能够利用来自外部需求减少带来的挑战,加速结构调整,必然会为中国未来的长久发展创造更坚实的基础。过去,中国对基础设施投资太多,但对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制造业发展日新月异,但服务业却沉疴不起;储蓄居高不下,但国内消费却迟迟难以启动;长于占领国际市场,却拙于推动国内竞争。

种种隐患,在高速增长时期可能被暂时掩盖,在外部环境日益恶化的时候,问题将被醒目地暴露。中国的全球化之旅刚到中途,但我们已经变得比启航的时候更加清醒:太平洋上不太平,全球化的风暴可以使航船倾覆。

寻找新的航线,绕过危险的暗礁,才能到达光荣的终点。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本文摘自《华尔街的没落》序)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