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言咏
经济观察报:你如何评价长沙从“补砖头”到“补人头”的转变?
聂梅生:我2001年就写过相关的文章,我是力主“补人头”的,它能规避“补砖头”带来的很多弊端。经济适用房政策也实施十年了,十年前好的东西现在不一定还好。
当前地方政府推出的一些政策,我觉得都是占了两边,一方面要解决中央要求的廉租房问题,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这是个实指标,没达到是要问责的;另一方面,楼市不好,商品房大量积压。平衡这两边就是不再新建了,不然商品房更要空置。补低收入这块政府总归是要拿钱的,这笔钱“补砖头”的话是新建,“补人头”的话可以消化一部分存量,这种方法我很支持。
经济观察报:作为一种救市措施,这种方式能达到它的预期效果吗?
聂梅生:不一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消化空置房的比例不会很大,因为这部分人群的比例本来就不会很大。
其实不在于解决的比例有多少,而在于这个举措实际上是给楼市的一个信号,再说这起码避免了重复建设。
经济观察报:作为一项住房保障政策,它能起到实际的作用吗?受益的其实只是中低收入人群中买得起房的那一部分。
聂梅生:不管释放的是最低收入人群的购房需求,还是相对有钱的那一部分人的需求,释放一部分总归是好的。对于那些收入很低的人,要解决的恐怕不是买房的问题,而是廉租房的问题。政府应重点先把最低收入人群的廉租房解决了,这群人属于救助性质,不是给5万、10万就能把房子买到手。
经济观察报:现在中国廉租房的建设能否覆盖需要保障的人群?有些开发商担心廉租房大跃进。
聂梅生: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推。各地方政府对这块还是认可的,像我们协会关注的重点是商品房,也希望这块建起来。这部分人不进入购房群体,但他们有话语权,这对商品房市场是有影响的,本来也买不了商品房,还使劲认为房价太高。所以我认为把这部分人稳定下来,平衡下来,对整个房地产市场有好处。
开发商担心的可能不仅仅是廉租房,而是整个保障性住房。因为保障性住房已经扩展到中等收入人群,把夹心层放进去了。这对商品房有很大的冲击。比如北京今年要建75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基本上占了北京年开发面积的1/2。
经济观察报:现在楼市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你认同政府采取一些救市措施吗?
聂梅生:我觉得比较管用的是购房退税,就是重庆的做法。二手房的交易最近上升了,为什么?就是交易环节的税,将近5%的税免了,这很厉害的,交易一下子就起来了。
我还有一个看法,中国的房子盖得已经足够多了,但空置量很大,缺房住的又住不进去。所以重点需要解决的是把房子盘活的问题,要把一手房、二手房流转起来。现在刺激二手房买卖的政策力度还不够,流转不动。
中国二手房的买卖还有一个机制瓶颈,中国只有开发商,没有经营商。如果一个经营商持有十万平方米的房子进行租卖,这样你对的是一个机构,不是个人。这跟写字楼很像,是由物业管理的,你到这里来租房子是从物业手上租,如果写字楼都像民房一样从个人手上租,那就坏了。经营商和中介不一样,中介只负责介绍。
经济观察报:目前楼市的空置率居高不下,是不是也有价格超过承受能力的问题?
聂梅生:是。但房价的抬高是多方面引起的,有土地问题,有税费问题,政府拿走了差不多百分之五十,还有成本问题,开发商利润问题。你说你压哪块?压开发商利润,他不盖了,压成本更不好,那变成豆腐渣工程了。只有政府这方面让了。只有这几方面都解决了,房价才能从现在比较高的状态到比较平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