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为民:从当前危机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导语: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再次成为焦点问题,一些倾向于怀疑、反对市场化改革的观点又流行起来。

经济观察报 周为民/文 在金融危机引致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再一次成为讨论中的焦点问题,一些倾向于怀疑、反对市场化改革的观点又流行起来,所以需要再作澄清。这对于市场化改革仍处于半途的中国尤为重要。

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此次危机究竟是怎么造成的?海内外不少人认为,危机是由缺乏政府调控、干预的市场造成的,是自由市场失灵的证明,并以此论证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须更加强化政府的干预而限制市场的作用。这是一种很容易产生又很容易被更多人不假思索就接受的看法,然而它却是似是而非的。实际上,此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政府对市场长期实行不当干预的结果,是不恰当的政府调控、政府干预使市场运行被长期扭曲所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的总爆发,也是市场规律最终对这些后果所作出的强制平衡。人们不难看到,在次贷危机的源头美国,一方面,“宏观调控”长期、人为地维持低利率政策,另一方面,政府通过“两房”等机构和多种手段,以某种社会政策目标干预房地产市场。在这一类情况下,市场信号被长期歪曲,以致虚假繁荣的泡沫越吹越大,而信用透支的窟窿也越扯越大,终至不可收拾。

因此,要正确地汲取危机的教训,最重要的应是反思政府调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看到,市场波动本来就是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的过程和方式,而全面、重大的危机往往是市场机制受到系统的有组织的干扰以后长期积累并最终爆发的结果。固然,适度的宏观调控可以熨平波动,现代市场经济也不可能不要宏观调控,但如果长期地调控不当,干预过度,就会变成对市场系统的有组织的破坏,这样的调控即使一再避免了市场的短期波动,也只不过是在长期中制造更大波动乃至全面危机的手段,更何况我们所屡见不鲜的是,即使在短期中,有不少干预也不仅没有熨平波动,反而加剧波动直至大起大落。由于信息、决策等方面的种种局限,理论上完美的政府调控在任何国家都很难达到,因此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对政府干预的自负和盲信是不切实际的。同时,在一切能够破坏市场的力量中,政府又是最强大的力量,因此在政府干预市场的问题上一定要非常审慎和有所节制。但矛盾的是,也正因为政府拥有干预市场的强大力量,所以真要做到审慎节制地运用这种力量又是十分困难的,这种力量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而被滥用。

那么,针对目前的危机,各国政府大规模救市是否必要呢?当然是必要的。而就中国的问题来说,全球金融危机的确对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但是,不应把我们的困难一概归咎于外部危机的冲击,我们的困难主要是我们自己的问题造成的。这些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由于市场化改革在其半途遭遇重重阻击和障碍,行政垄断以及行政权力支配资源配置等旧体制因素仍大量存在,甚至有增无减,愈演愈烈,因而远未完善且多遭扭曲的市场体制长期阻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早已不能支撑良好的经济发展(加之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宏观调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措施以及某些法律和政策方面的因素对大量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造成的严重伤害),使得中国经济遭遇到严重困难。这些问题说到底还是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的偏差。这种偏差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认识上的原因。(......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明日出版的《经济观察报》第409期)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