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类基金高管走红
导语:2008年,15家基金公司发布了公司总经理、督察长和副总经理的变更公告,占基金公司数量的25%

2009年至今,基金公司高管“回归”补缺,成为继2008年高管离职潮后的又一特征。随着市场热度递增,基金公司出于稳定管理及业绩保障需要,亟待高管归位,是否具有营销经验成为最重要的任职要素。

市场营销经验很宝贵

2008年爆发人事变动潮以来,亟待补空高管之缺的基金公司越发看重引进人才的市场营销经验要素。

“由市场出身的人士担任基金公司总经理,从一个角度说明今年基金公司对营销的注重。尤其是近期专户理财‘一对多’业务开闸在即,营销将更多影响基金公司规模的拓展。”3月1日,安信证券资深基金分析师任瞳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比如2月17日上任的信达澳银基金总经理王重昆,此前是公司负责市场的副总;2月5日王俊峰担任信诚基金总经理,此前他曾在国泰基金和华宝兴业基金担任过市场总监。

实际上,2008年基金公司高管调整潮中已经有市场营销人员“高升”的迹象,如东吴基金聘任胡玉杰为公司副总经理,此前胡玉杰是东吴基金的市场总监;原富国基金负责市场的副总经理谢卫也转投交银施罗德基金任副总,交银施罗德基金自身的市场负责人莫泰山则升任公司总经理。

“尤其对于开放式股票基金,对业绩最大的影响因素之一可能来自于赎回,大额赎回将使基金经理的操作策略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很强的市场营销服务实际上对于投研也是好事。”任瞳认为,市场营销经验对于基金业而言非常重要,这在基金业相对成熟的美国同样如此。

由于市场越来越成熟,美国基金业在操作上逐步中庸化,不再剑走偏锋冒进发展,基金产品设计、业绩都有同质化趋势。而市场营销则成为基金公司发展的最重要手段。在美国甚至有行业人士质问,基金公司到底是投资公司,还是营销公司,可见营销对基金公司的影响。

任瞳认为,牛市容易做,但弱市震荡下,基金的发行和持续营销都将面临困难。尤其对于中小基金公司,品牌、业绩并不突出的情况下,更是要加强营销策划。

“此前公司负责人是外方股东派的,对中国市场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没有利用好2006年、2007年的市场大势以壮大规模。”一位不愿具名的合资基金公司市场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经过调整,现在公司的高层都是在国内有10多年行业经验的资深人士担任,并且非常注重市场营销,相信更加贴近市场可以帮助提升规模。

新任高管值得关注

尽管高管变动并不影响基金产品按契约运作,但间接伤害不小。

“高管变动肯定会对基金业绩产生很大影响,因为申发新产品,及市场营销都由基金公司老总风格决定。去年有的基金公司发新产品,只求成立,对规模并没有很大的期望。”国海证券分析师马路安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以信达澳银旗下唯一股票型基金为例,2008年4月27日前任总经理李克难离职,之后旗下信达澳银领先增长基金下跌35.9%,全年下跌61.5%,远远超过股票型基金平均50.3%的跌幅,接近大盘65.39%的跌幅。

通常来说,新的总经理上任后,稳定基金业绩需要3个月到1年的时间。同时,新总经理上任可能给公司带来变革,带动公司市场和投研更积极表现,突出重围。

比如交银施罗德基金,2008年2月12日,交银施罗德发布公告,董事长谢红兵、总经理雷贤达纷纷下课,由彭纯担任交银施罗德董事长,同时聘任莫泰山担任总经理。

在调整之前的3个月,除交银稳健,旗下另3只基金都有不同程度的排名下滑。最严重的是交银蓝筹下滑了91位,在182只同类型基金中排名第172位。而在莫泰山上任后的3个月,排名迅速上升到2位数。

在2008年年末,交银施罗德基金凭借良好的大势判断和市场营销,在综合业绩和规模扩大方面都有突破。年终以近500亿元的规模排名11位,而在2007年其规模排名在20名外。

曾经担任市场总监的莫泰山进位总经理后,交银施罗德新发基金也在弱市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8年一季度成立的新债券基金交银增利,经过1年的运作和营销,截至2008年底规模达到64.1亿元。今年成立的交银保本基金,募集额达到49.6亿元。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