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别报道:两千年重税史
更多相关专题文章:
·税负曲线牵扯千年兴衰
·摆脱“黄宗羲定律”仍待努力
·汉朝租赋:农业税标杆
·租庸调:大唐盛世的催化剂
·两税法:量出为入由此泛滥
·熙丰改革:16年理财富国之痛
·一条鞭法:难以彻底的税改
·摊丁入亩:未改“赋外之赋”
·民国“万税”:财权事权继续纠葛
·新中国新税制:30年左倾代价
·利改税:滋生“国企优待”
·分税制:每遇歧路多徬徨
·费改税:10年遇阻利益博弈
·两税合一:迟到的“国民待遇”
·个税法:从800元见证开放30年
·个税改革:明晰三个方向
·5300万人在吃财政饭?
·它们的税负和谐之道
·12读本思索两千年税改
从可比测算看,中国每单位GDP的财政供养人数居世界前列。
据2008年的GDP等数据,大致可估算出:中国每百万美元GDP供养12.3人,美国每百万美元GDP供养1.57人,法国为1.70人,日本为1.14人,英国为0.88人,加拿大最少,为0.41人。
早在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就要求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但目前情况仍让人不满意。
2008年5月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公布2008年版《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排名从第15降至第17,其中一个子项排名:政府效率从第8下降为第12。固然政府效率下降包括很多方面,但是其中包括了对资源使用效率的下降。
目前,在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官民比例优化、如何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更引人关注。
中国财政供养现状
现在财政支出结构也难以令公众满意。主要支出方向一是吃饭型财政,行政开支过大,官员消耗占去了财政支出很大部分。其中包括令人诟病的三公消费。
有关机构分析,每年公车消费达3000亿元,公务接待消费达2000亿元,公务出国培训考察费达2500亿元。二是生产型财政,大量投入生产建设,用低效的政府投资代替更有效的社会投资。而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安全等民生公共产品的支出比例还不够,一方面钱花了很多,另一方面,公众需要的服务却提供不足,财政支出迫切要加速向公共财政转变。
在吃饭型财政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财政供养人员太多,里面包括了大量的公务员、教育科学卫生等事业单位人员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现在缺乏关于财政供养系数(即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比重)的权威数字。有来自不同研究者和部门的多种说法,有1/18(约7000万), 1/26(约5000万), 1/28(约4799万)和1/37(约3500万)等多种答案。
根据福建省财政厅的统计数据,福建省2000年的财政供养人数为108.6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约占20%,同期人口约3300万人,供养系数为3.29%,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3.21%相近。2002年湖北省的财政供养系数为3.44%。即使这几年全国的财政供养系数没有增加,维持在2000年的水平,也在1/30左右。
实际上,除了财政统计的供养人员,各个能吃皇粮的单位还有很多编外人员。比如仅深圳市交警局就雇佣了临时工1100人,乡镇单位也普遍大量雇佣临时人员。因此实际上吃着皇粮的人还会比财政部门提供数字多。我们估算财政供养系数至少在1/25以上,实际供养人数在5300万以上。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统计年鉴》中,有关于2007年底中国人口就业基本情况的统计,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口6424万,同期统计的公共管理部门和科教文卫单位的就业人口约3900万,不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根据福建省的比例测算,约有1000万)和编外人员。这些数据都说明了我们的估计是适中并偏低的。
这一吃财政饭比例,纵向与历史比,横向与世界各国比,是否偏高?
历史供养情况
中国历史上依靠士绅阶层稳固政权统治,政府的管理人员很少,官民比例很低。在西汉时期是1/794,东汉是1/7464,唐代1/2927,元代1/2613。宋代大体介于唐明之间,明代1/2299,清代1/911,建国初1/600。虽然以前官民比例可能是小口径的“官”概念。但即使假设一个“官”后面还有10个衙役等编外人员,吃皇粮的人占比也偏低。
世界财政供养状况
随着经济体系的越来越复杂,公共服务的不断扩大。而且, 作为发达市场国家代表的美国,其财政供养系数远比中国高。
衡量合理的财政供养水平,不能只考虑单纯的系数,还要看经济发展水平,看公共服务水平。考虑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而其财政供养系数却与发达国家在一个水平线,显然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符合。
关于美国的财政供养系数也有多种说法,一说1/12, 一说1/15。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2009年最新数据,政府工作人员为2254万人,包括联邦和地方政府雇员,还有警察、消防人员、教师、环境卫生人员、灌区管理人员、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公园管理人员、证券管理人员以及公共交通人员、公共服务人员等。而美国人口为3.05亿人,比例为7.4%,接近1/13.5。
根据资料,其他一些国家的供养系数为:法国为1/12,德国为 1/17,日本为1/23,英国1/24,新加坡为1/30,加拿大为1/42,索马里为1/133。
通过大略的比较,发现中国的供养水平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准。
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出现很多新职能需要更多的政府管理和相关工作人员。对此,我们也可以用单位GDP的政府供养人数来衡量政府供养人员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单位GDP的财政供养人数偏高。
我们并不一味提倡削减支出,有些公众需要的领域,反而要加大支出力度。比如就业、教育、卫生、社保出、安全等方面的支出,不仅不能减少反而要增加。
3月5日,温总理也在作政府报告时指出,“我们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
我们也希望此次人大代表们能代表人民细细的把好政府预算每一分钱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