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除了经济 还有别的
导语:突然叩门来访的经济问题,目前真好像让我们已有的共识和知识全部过时,至少全部需要调整。

经济观察报 社论 “两会”如期而至,今年状况如何?会开了几天了,情况大约在意料之中,会上与会下者关心最多的确乎是经济问题。实际上,在3月2日的全国政协会议十一届二次会议首场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赵启正就已介绍说,政协委员们最关心的问题是经济问题,目前政协秘书处已收到的提案,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包括:4万亿如何使用;如何扩大内需市场;以及如何扩大边境贸易。

显然,经济问题——如果仍然谨慎地认为它对我们来说还不能称之为“经济危机”的话——已经像一个在大门口不断按响门铃,无人理睬时还行为粗鲁大声敲门的陌生人一样,不能再被忽视。现在来看,家里人的所有注意力其实都已经被粗鲁的敲门声吸引过去了,几乎已停下手上所有活计,内心惴惴不安。我们需要做的是客气地开门,然后寻思如何打发他走。

突然叩门来访的经济问题,目前真好像让我们已有的共识和知识全部过时,至少全部需要调整。没有人公开宣布,但是绝大多数人心里认同:经济第一!此时回过头去想一想我们一年前、两年前或者更长时间之前还在热烈讨论的问题,真有恍若隔世之感。

我们可以尝试着罗列一些我们之前关心的问题:

第一,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不好的外部效应,最典型的如环境问题。我们争论大坝是否应该修建,我们对太湖蓝藻感到不可思议,我们对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都很关心;第二,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和阶层分化。我们关心过下岗职工,关心过城市贫民,关心过打工群体,谴责过血汗工厂,担心中国大城市中出现贫民窟;第三,权贵资本主义和特权经济。不少精英经济学家不久前仍然认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危险是权贵资本主义;第四,进一步的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是一个一直延续的话题,从未停息,人们可能会对此话题感到疲劳,但所有人都得承认这实在太过重要;第五,法制建设;第六,区域经济的不平衡;第七,我们在外交上持何立场,我们在国际上保持怎样的站立姿势,我们如何说服世界接受我们的逐渐崛起;第八,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问题,中国制造如何向中国创造升级,这也是个被议论太多的话题;第九,非常重要的,农民和农村问题,比如地权改革、土地流转问题。

问题的单子可以拉得非常长。而且,这个单子不能用“荒岛名单”的思路来罗列。所谓“荒岛名单”,是指如果你被流放到荒岛,随身只能携带必须的几样东西时,你会选择什么。我们以往能有如此庞杂的关心,至少说明我们已开始在尽量全面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长远来看,“荒岛名单”弊大于利,因为它鼓励我们产生短期行为的思维。是的,如果不把经济放在第一位,我们可能受到沉重打击。但是我们避免受到沉重打击的目的又是什么?发展经济,或者目前应该说确保经济平稳发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我们上面尝试着罗列出的问题,也都是达到和谐社会这个目的的手段,而且,也同样重要。

不过不要误解,我们不是在建议说不应该采取积极手段应对经济问题。我们只是说解燃眉之急固然重要,为明天忧虑也同样重要。危机总会过去。仅仅在20世纪的100年里,我们就曾目睹过多少次危机!战争、饥荒、大的自然灾难、狂热的社会运动、被国际社会孤立……我们从来不缺乏危机。如果仔细考察,很多时候正是一次危机中的短视埋下了下一次危机的伏笔。为了应对危机采取的短期行为,经常让人在长期内陷入困境。我们不能因为夏天太热就把屋顶给拆了,尽管它能解一时之闷热。

如果在十年甚至数十年后回望,我们最好能庆幸,自己没有为了一时纾困而放弃长远来看的必做之事。除了经济之外,实在还有太多需要继续关注的问题。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