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别报道:两千年重税史
更多相关专题文章:
·税负曲线牵扯千年兴衰
·摆脱“黄宗羲定律”仍待努力
·汉朝租赋:农业税标杆
·租庸调:大唐盛世的催化剂
·两税法:量出为入由此泛滥
·熙丰改革:16年理财富国之痛
·一条鞭法:难以彻底的税改
·摊丁入亩:未改“赋外之赋”
·民国“万税”:财权事权继续纠葛
·新中国新税制:30年左倾代价
·利改税:滋生“国企优待”
·分税制:每遇歧路多徬徨
·费改税:10年遇阻利益博弈
·两税合一:迟到的“国民待遇”
·个税法:从800元见证开放30年
·个税改革:明晰三个方向
·5300万人在吃财政饭?
·它们的税负和谐之道
·12读本思索两千年税改
虽然列宁称北宋的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改革家”,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更像一个理财专家,因为,他认为实现国富兵强的关键是要“善于理财”。
如果治财有道,“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完全可以实现。由此,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开始推行了一系列的熙丰改革运动,尽管仅仅持续了16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的变法春风绿了哪里?
缘起万言书
宋神宗赵顼即位时才20岁,是个比较有理想的青年。看到国家的不景气情况,有心改革一番,可是周围的人,都是宋仁宗时期的老臣。要改革现状,一定得找个得力的助手。
当时太子府掌文书的记事官韩维是王安石的好友。每当他在神宗面前讲的意见得到称赞时,就说:“这其实都是我朋友王安石的观点。”后来,韩维升为太子庶子,便推荐王安石替代自己的原位。
王安石在仁宗时期,曾调到京城当过管理财政的官,这是他的第一次进京。王安石刚到任就向仁宗上过一份《万言书》(一万字的奏章),要求改革吏治、实行变法。
当时,宋仁宗刚刚废除范仲淹的新政,一听到要改革就头疼,于是把王安石的奏章搁在一边。王安石趁母亲去世的时机,辞职还乡。
但是神宗还在当太子的时候就非常欣赏《万言书》,因此即位伊始,就立即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几个月后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这次,神宗能够直接倾听王安石的改革建议。第一次召见时,神宗就问他说:“你看要治理国家,该从哪儿着手?”王安石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先从改革旧的法度,建立新的法制开始。”
神宗对王安石的回答非常满意,叮嘱他全心全意辅佐改革。在一次讲席以后,神宗将王安石单独留下来,咨询变法措施,王安石趁机要宋神宗坚决排斥反对变法的人。
变法延续16年
公元1069年,王安石开始实行变法。次年,宋神宗又任命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赋予他更大的权力以推动变法。
任宰相期间,他辅佐神宗实行变法,掀起了持续16年之久的熙丰改革运动。这场改革发起于熙宁二年(1069年),至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病逝而结束。
虽然,王安石改革的核心仍是以“富国强兵”的先秦法家的再版,但是在国家财政理论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实现国富兵强的关键在于“善于理财”。
他认为,一切弊病并不产生于天财之不足,却正是在于“治财无其道”。如果治财有道,那么,“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此,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
“均输法”发布于1069年7月。规定征调财物的征调权统归发运使,根据实际需要和各地产品情况征收,由国家调剂有无、权衡贵贱、统一运输,从而打击商人牟取暴利的行为,给农民减轻了一些负担。
青苗法”于1069年9月颁布。青苗法是指在青黄不接时,政府主动向农民发放贷款救急,一年按春、秋发放两次,要收二分利息。春天分发出去的须秋天收回。
而“农田水利法”(或称农田利害条约)于1069年11月颁布,规定各地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工料由当地居民照户分派。
涉及到税收的改革便是募役法,这是王安石最得意的一项新法。募役法又称免役法,北宋中期,差役的危害极大,但官户、将吏、僧道户、女户、单丁户、城市居民户和商贾均可享受免役仅,繁重的兵役就落到农村中的小地主和自耕农身上,对农村生产力摧残极大。
王安石改革时规定,按百姓家庭财产多少,分别让他们出钱雇人充役,使本来不服役的家庭也都一律出钱。只有城市六等以下,乡村四等以下贫困户享受全额免纳的优惠。又规定在定额之外,各路、州县可代征20%的免役宽剩钱,以作灾年免征备用。
变法的愿望是减轻农民负担,使他们专事生产。但在执行中,不少地方官把贫困农户提高到四等以上,城市贫困户提高到六等以上,让穷人也交免役钱,实际上使得农民的负担更重。
另外,确定贫困户等级的权力由官员掌握,而20%的免役宽剩钱又为官员任意增加免役钱的征收开了一个合法的口子。结果免役法引起富人和穷人的一致反对。
有一次,宋神宗把王安石找去,问他说:“外面人都在议论,说我们不怕天变,不听人们的舆论,不守祖宗的规矩,你看怎么办?”
王安石坦然回答说:“陛下认真处理政事,这就可说是防止天变了。陛下征询下面的意见,这就照顾到舆论;只要我们做的合乎道理,又何必怕人议论。至于祖宗老规矩,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
公元1074年,河北闹了一次大旱灾,一连10个月没下雨,农民断了粮食,到处逃荒。有一个官员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宋神宗,说旱灾是王安石变法造成的,要求神宗把王安石撤职。
宋神宗看了这幅流民图,只是长吁短叹,晚上睡不着觉。神宗的祖母和母亲也逼神宗停止新法。
眼看新法没法实行下去,王安石上书辞职。宋神宗也只好让王安石暂时离开,到江宁府去休养。后来虽然有所反复,王安石又入京城,但是变法遭到富人抵制,执行过程中令农民的负担加重,以至于新法彻底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