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国海关将例行公布月度进出口数据,预计2月份出口同比下降30%以上,而2月贸易则很可能出现逆差。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受危机影响的产业不在金融业,而是受全球需求萎缩的影响,导致我国出口减少。
第一,从历史教训看,金融危机总伴随贸易的大幅萎缩。大萧条时期,贸易从1929年的686亿美元降至1933年的242亿美元,降幅65%。亚洲金融危机时,尽管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市场没出现问题,但我国出口仍出现8个月负增长。
而目前,全球出口萎缩30%~40%的国家比比皆是,中国的出口自去年后两个月小幅下滑,这一趋势尚未扭转,并将在短期内进一步恶化,1月将不是出口下滑的底部。
第二,从有关数据看,深度萎缩仍在进行。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历史低点;全球集装箱第一大港新加坡港,1月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20%。
中国加工贸易占总出口近50%,而日前4个月加工贸易进口均大幅下滑,其中去年12月下滑31%,1月扩大至近50%,意味着接下来几个月也将下滑50%左右。
第三,从环境看,中国出口面临更多保护主义障碍。自去年底,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陷入衰退,失业率上升,便采取保守的贸易政策,所影响的商品正好是我国竞争力强、出口业绩好的商品。
第四,从国际投资角度看,我国通过吸收外资扩大出口的难度更大。联合国有关部门预测,今年全球投资规模将比去年缩减30%;《华尔街日报》预测,今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投资将比2007年下降82%。
实际上,我国自去年第四季度起,实际利用外资已连续4个月下降,今年1月降33%。我国外资企业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超过50%。可预见,外资企业经营困难及新吸收外资的减少,也将对我国整体出口形成较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