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一声象征性的槌音之后,北京三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元”)以6.16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功竞拍下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鹿”)。
据现场目击人士介绍,拍卖会上,分别以58号和88号参与竞拍。整个拍卖过程只是“过一下场”,88号竞拍人也只是手握58号的三元的陪衬。而所谓神秘的88号,很可能是河北省政府安排的。
三元集团CFO杨庆贵此前坦言,三鹿的相关生产设备要优于国内很多奶制品企业,之前与新西兰恒天然公司的合资,也让三鹿拥有优于很多同行的生产管理能力与经验。
奶源依然是问题
据了解,之前满足三鹿日常生产,每天所需要的原奶为1000~1500吨,按照目前三元在河北建立的每天生产10吨的奶场规模来看,三元需要建设100~150个这样的基础,才能满足全部生产线开工后的日常生产需要。因此,三元除了依赖自建的奶场外,也必须像三鹿一样依赖外部奶源。
3月5日,三元集团CFO杨庆贵对《投资者报》表示,三元非常重视未来在河北的奶源,除了照搬北京三元的做法,自建养殖奶牛基地外,也会引入新模式。据他介绍,在此次竞拍前,三元已经派了相关人员对河北省的原奶供应方进行了“地毯”式的调查,最后确定的奶源供应方,均是那些具体一定规模的养殖中心。“奶源管理一向是三元的优势,我们的绿荷奶牛养殖中心拥有很好的管理能力和经验,目前已经派了相关的场长在河北参与建设养殖中心”。据了解,这些奶牛养殖场长也和三元外部的养殖中心交换过经验。
目前负责三鹿质量监管的是三元股份质量监管部的部长,他被派去河北三元公司以后,一直忙于把三鹿资产的整个质量体系、制度建设完全按照三元的模式重建。不过,对于即将走向全国的三元来说,面临奶源吃紧的局面已在眼前。
营销面临巨大挑战
除了摆在眼前解决奶源的问题最为重要外,一口气吃下三鹿这只肥硕的“鹿”,也让三元的资金链趋紧。杨庆贵坦言,此次重组三鹿会对三元股份未来的业绩有所影响。“我们在竞拍三鹿之前,做过一些预测,对上市公司肯定会有一些影响,但不会太大”。
关于建设新奶源基地所需要的庞大资金额度,杨庆贵表示,除了之前为了竞拍三鹿准备的8亿~10亿元资金的剩余部分,其他融资渠道也向三元打开了大门,“这并不是最难的问题”。
但快速“吃下”三鹿,对于三元来说,还是很难消化,三元股份总经理钮立平此前表示,三元近来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重组三鹿资产后,使其产能迅速提升。然而重组后,三元要走的并不是一条坦途,未来任务很重且道路艰险,接下来会面临大额资金筹集及投入、奶源的控制和市场销售压力大等。
但三元“逐鹿”中国奶业前三名,已不遥远,尤其在蒙牛、伊利、光明三家奶业巨头身处“多事之秋”的当下,携手原中国奶企第四的三鹿资源,再加上自身的品牌效应,三元冲击奶业第一阵营的机会很大。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则认为,三元在营销上面临巨大挑战。虽然三鹿之前已经培育了一支成熟的经销商队伍,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市场网络,但整合资源需要时间,而且之前三元的销售网络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这方面的经验并不十分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