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S获利8.1亿美元分手中行
导语:外资金融机构与中资银行的合作方式,将逐步从股权合作转向业务合作

3月15日,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将会正式通知中国银行(03988.HK)进行相关战略合作项目的结算,至此,两家携手3年多的婚姻将会解体。目前,RBS与中行涉及战略发展、信用卡、私人银行的业务合作已戛然而止,当初RBS派来帮助中行的数十个高级经理,业已陆续撤出。

有报道称,RBS可能会彻底结束中国区业务,旗下荷兰银行零售银行业务、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部分或被出售。

耐人寻味的是,在二级市场上,尽管中行股价1月底受外资抛售而股价下跌,但近期银行股一度全线大涨,中行更成为A股市场最重要的做多力量。

60人来中行办公与80个培训班

中行一部门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RBS最后一次与中行进行部门培训是在去年底,但现在早就没有了。

2005年,RBS China以约30.48亿美元认购及购入中行209.43亿股H股股份,约占中行H股发行前总股本的9.61%。其中RBS集团持股51.6%的RBS China是六家外资机构专门为入股中行而设立,股东还包括李嘉诚基金会和美林证券等。中行称,当年RBS向中行派驻60名高级经理与中行共同工作。

根据当时签订的协议,RBS与中行在中国境内从事的零售银行、公司银行和财产保险业务领域互为排他性战略伙伴。此外,双方还协议成立合资公司,约定于合资公司成立后,中行持股51%,RBS持股49%。

但据记者了解,RBS与中行在成立合资公司方面,一直进程缓慢。双方还曾就开办信用卡合营公司一事进行合作,但因双方未能谈妥持股比例而一直未果。

中行副行长朱民曾这样描述与RBS战略合作的收获:“RBS帮我们建立了客户评分、营销等一整套体系,并在财富管理上进行了合作,与RBS过去三年合作的银团贷款超过50亿美元。此外,在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建立了完备的体系。”有消息称,中行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也是受到了 RBS的启发。

另外,两家银行在企业治理、风险管理、金融管理、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RBS称,在信用卡合作上,其与中行三年增加发卡量800万张。

“RBS累计对中行投入了14.3万人次、1.8万个工作日的工作,最多的时候有60多个人在中行办公,办了80个培训班,可以说中行一级分行的负责人都受过RBS的培训。”对于RBS的工作,朱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中行在RBS指导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合规信用卡以及客户评级、营销等新体系,双方还合作了财富管理、银团贷款等。在内控体系上,RBS建立一套内控体系用了7年时间,但他们派专家来中行只做了一年就帮助中行建立了一套体系。”朱民说。

但事实上,RBS入股中行之初,曾遭到英国媒体和投资人的反对,最终RBS的入股比例只有约4.3%,远低于其他中资银行的战略投资者。这意味RBS从一开始就摇摆于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之间。

RBS赚了还是赔了?

该走的终究留不下。2008年,RBS净亏损241亿英镑,创英国企业最大亏损纪录。今年1月,刚过解禁期的RBS急吼吼地抛售其所持全部中行108.09亿股H股,套现184.7亿港元,由此终结了中行战略投资者的身份。

至此,自2007年6月淡马锡控股出售约11亿股中行H股、套现44亿港元(约6.77亿美元)以来,中行已有170多亿H股被抛售。经记者计算,包括淡马锡控股、瑞银、RBS等外资机构通过出售中行股份套现44亿多美元,获利近16亿美元。粗略估计,外资战略投资者在3年的时间里从中资银行套现获利近30亿美元。

“RBS的买入价是15.73亿美元,售出是23.83亿美元,净收益8.1亿美元。收益率为51.51%,年复合收益率14.85%。”朱民不久前帮RBS算了一笔投资收益账。但他也证实,“RBS在减持前也比较紧张。1月5日,RBS新任总裁Stephen Hester来北京专门商讨此事,并安排了2个小时的会议。”

事实上,若非入股中行及并购荷兰银行之故,RBS在中国内地的市场影响力远不及其他外资银行。但RBS在华这几年显然对自身品牌自视过高,其与合作者对中国本土市场的业务战略缺乏深入的沟通和体察。

中行与RBS合作的私人银行以“中英合璧”成为主推元素,并在国内都市报等大众媒体进行了系列广告宣传,这令业内颇为不解,此后双方的合作也形同虚设,除了最初合作的北京、上海两家中行私人银行带有RBS的LOGO之外,中行在全国十几个私人银行网点已经没有RBS的标识,这凸现出双方在文化和理念差异中的微妙关系。

对于此次双方的“离婚”,有分析人士表示,RBS在与中行的合作中处处流露出“三心二意”:增设在华分支机构、收购荷兰银行的亚洲业务。一方面,RBS觊觎中国信用卡、私人银行市场的巨大潜力,与中行在上述领域进行多项目合作;另一方面,RBS在收购荷兰银行之后,单手操刀中国市场的企图日益明显。也正因如此,这种合作总给外界以“虚与委蛇”的观感。


反观最早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建行与美国银行的合作,双方都明确了“主要市场回避竞争”的战略合作原则,作为履约承诺,美国银行在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均采取了收缩战略——美国银行的香港分支机构甚至整体出售给了建行。

新股东3月下旬露面

在外资股东纷纷减持股份之后,谁会成为新股东?中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表示,目前还不清楚中行的新股东是哪些机构,但在3月25日公布的中行年报中将会披露。

中行对未来引进战略投资者曾持谨慎态度,肖钢此前明确说:“新的战略投资者目前没有谈,也没打算谈。”他表示,中行将继续和外资方商谈进一步合作的问题,也有一些合作因为战略投资者撤走而不再具有排他性。中行不排除和其他外资银行合作,尤其在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会继续加强向外资银行的学习与合作。

来自市场方面的消息则是各种各样。1月13日有消息称,苏格兰皇家银行以55.4亿元总价将所持中行H股股票的30%(相当于32.4亿股)转让给了厚朴投资基金。厚朴投资基金由方风雷在2007年创建,是内地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

据了解,还有不少投资者对中行股份感兴趣,其中包括来自欧洲和亚洲的对冲基金,还有一些中资背景的投资机构。

中投公司副总经理汪建熙曾表示,当市场出现非理性波动时,汇金公司从落实中央关于稳定市场要求的角度出发,会适当增持中行、建行和工行股票。

对境外投资者的一进一退,有市场人士担心,是否会影响到国有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改革。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随着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实力的提升和全球业务的拓展,外资金融机构与中资银行的合作方式将逐步从股权合作转向业务合作。

来自中国监管层的声音是,在目前情况下,不会调整外资机构在中资银行的持股比例。

(相关分析文章见E04版)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