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
3月25日,国务院审议并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其实,上海“双中心”的获批不难预料,这正是国家区域经济振兴政策下的样板。
早在3月5日,温总理就指出“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
同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也为区域经济振兴提供了助力。
自今年1月14日以来,政府密集出台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石化、轻工行业、有色金属和物流等十大产业的振兴规划,相关行业因此受益匪浅。各大城市已借助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做大做强自身优势产业,以达到振兴本区域经济的目的。
从上海本身而言,目前上海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推进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更能发挥其比较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对鼓舞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无疑,上海“双中心”的确定,也是中国未来区域经济振兴的开始,相信对其他地区的定位也会陆续推出。
目前,国家批准建立的经济区共有12个,分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渝新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海南经济特区、海峡西岸经济区。
同时,在资本市场上,这些经济区也被作为区域经济振兴的概念,成为关注和追捧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