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我们没有古人幸福?
导语:现代生活导致了友情迷失、爱情异化和亲情衰减。我们和古人相比,究竟谁幸福?

《投资者报》特约撰稿人:张明

西方有句谚语:“You can’t have a cake and eat it too”(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在得到一些东西的时候,一定会失去另一些东西。对那些出于理想化和征服欲而追求完美的人来说,这似乎残忍了点。不过,这就是生活。

与从前相比,今天的我们生活得很滋润。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信息在全球迅速传递,技术革命所造就的规模经济和劳动生产率地提高,使普通百姓的绝对生活水准已经超过古时的贵族阶层。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梦想,部分在今天得到实现。尤其幸福的是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的选择集合被经济扩张和技术升级成倍放大,能够自由选择风格迥异的生活方式。

有人说,在北京月入1000元到月入10万元的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朋友圈子,都能过得安逸和舒适。物质生活选择自由和选择集合的不断扩展,是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馈赠。

但当你走在阴霾昏暗的街头,可能会回忆起郁达夫时代古都那明媚澄澈的蓝天;当你吃着笼养的鸡、化肥催长的蔬菜和杀虫剂呵护出来的水果时,你不免会羡慕陶渊明亲手种出的蔬菜和孟浩然诗中农家的肥豚;当你匆匆游弋于都市红尘的车水马龙之中,你也许会渴望“目骛天外,神游八极”的寥廓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寂寞。

有位激进的历史学家好像说过,技术进步和文明衰微呈线性正相关。我们真的比古人幸福吗?

当电话和电子邮件将人类的情感和牵挂虚化成脉冲电波和数字符号,当硬盘和胶片替代了承载文明的书简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为物质手段而无限趋近,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遥远。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冲动被饮食健康和绿色环保的概念消融于无形,共膝煮酒、抵足而眠的憧憬,被竞争性合作等冲击得粉碎。谁都是朋友,谁都不是朋友。现代生活对利益的过分强调和个人主义的极端泛滥,导致了友情的迷失、爱情的异化和亲情的衰减。我们和古人相比,究竟谁幸福?

现代社会似乎更多的考虑了对人类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却忽视了对人类精神生活的终极关怀。罗大佑歌中的鹿港小镇,在物质生活富足化的同时发生了本体文明的边缘化,这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例证之一。

话虽如此,却始终存在这样一种理想化的人,存在这样一种理想化的努力。他们力图在物质与情感方面寻找一种均衡,寻求一种联系,即他们力图将二者之间的替代性改造成互补性。

他们尝试将冷冰冰的产品赋予人性化的内涵,他们憧憬用技术手段来弥补因为技术触角而造成的情感鸿沟。

将互联网技术和手机短信结合起来的“移动梦网”,应该属于将科技手段人性化的一种努力。他们仍然秉承着在符号时代,具象的文字对于情感传递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可替代的理念。他们就像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一样,具体结果和成败得失已经并不重要,推石头上山过程中所看见的花开花闭和云起云落,以足以回报他们的经济冒险和人文追求。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