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和花旗银行的国有化成为美国,乃至全球金融界的焦点。
过去几个月间,美国政府向AIG注资1750亿美元、向花旗累计注资450亿美元。但是,遗憾的是政府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计划去改变和运营这两家公司,除了注资,似乎一切都没改变。
重新评估分拆AIG、花旗资产
国有化应该只是暂时的阶段性措施——也许是12到18个月。之后,当这些金融机构可以拿出一份像样的报表时,就是政府退出的时候了。这个行业确实需要变化。但是不是目前正在进行的国有化这个方向?我认为我们可以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即使这些被国有化的公司得到了政府注入的大笔资金,但其管理团队、员工、产品、业务都和危机以前一样,未发生实质改变。
花旗、AIG都是庞大的金融组织,其产品体系相当庞杂,在这次危机中出现问题的是其中的某些部门。比如AIG,真正给AIG带来麻烦的是其在伦敦分部的金融产品部分(financial products unit),换言之,在这些整体看来很糟糕的公司中,其各个业务部门的运营状况受影响的程度并不相同。需要做的是,把这些不同的业务重新评估——现有业务、资产价值、未来风险,处理损失,然后引入新的投资者、用新的产品使这些好资产运转起来。
我想,在完全资本化(capitalization)和全民化(socialization)之间存在某种中间的模式。国家试图保护公司,于是采取了国有化的手段,但现在看,其实已经失败了,甚至更糟糕。过去几个月间,美国政府向AIG和花旗注资,但政府并没有去运营这些公司,当然政府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去运营,而且注资之后政府并没有提出有效可行的计划去改变这些公司。这些公司依旧由危机之前相同的一批人管理,做着相同的事,甚至连监管者也是同一批人。
我想这是最糟糕的情况。处理目前局面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局势与事件本身的控制能力。同样是濒临倒闭边缘的金融机构,为什么救了AIG、花旗,没有救雷曼,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我没有从中看到政府这些决策的理性逻辑与判断。
真正的国有化应该是对AIG和花旗的所有资产进行评估、然后分拆,解雇目前这批人——在听证会上,AIG的CEO也承认,目前的雇员并不是公司运营“唯一的、不可缺少”的人才——重新雇佣合格的人才,制订新的计划。危机使一大批金融人才失业,这批人无疑是合格的、优秀的,并且能够带来某些创新的思维和产品,以及监管模式。
不要让金融机构太庞大
我们得到的理由是,AIG和花旗太大了,如此巨大的公司倒闭将会直接危及美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因此他们需要被国有化——too big to fail。
这是未来我们在设计新的金融体系时必须重视的一点:永远不要让那些金融机构发展到太庞大的规模——应该推行“too big to exist”的措施。尾大不掉的时候,危及的不仅是这些金融机构本身,更会让整个国民财富的基础构架都面临危险。
政府为拯救而向金融体系注入了数万亿美元的资金,我们也需要建立以业绩为基准的评估体系,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地位、规模、声誉、职位这些来自“名气”的因素成为公众判断投资价值的指标,这是盲目且错误的。回归业绩为准的评估体系,需要监管部门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麦道夫事件中,我们没有看到监管部门发挥了这种作用。
一个人可能从来没有投资失手过?难道他是上帝?如果你宣称从来没有过损失,那么给我看你的报表。自从麦道夫的投资公司创立以来,他提供过独立第三方的审计报告吗?有没有哪个投资者向麦道夫提出查看报表的要求?那些金融市场的评级机构在这个事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在一个有效市场上,你无法想象会发生这种情况。
同时,我认为现在的董事会机制也应该进行变革。目前的状况是,各个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互相成为对方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而高管薪酬都是由董事会决定的,这种状况怎么能够保证薪酬委员会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以业绩为基准制订合理的薪酬构架?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董事会成员?难道仅仅因为这个人是500强公司的CEO,或者这个人拥有这样、那样的高贵头衔?他是否真正了解他担任董事的这家企业所在的行业?他是否具备真正为公众投资人代言、保护公众投资人利益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