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创业板,一直潜行的VC(风险投资基金)和PE(私募股权)都准备好了吗?
在这些风险创投的背后,看到的是国内诸多A股上市公司的身影,参股创投正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这些上市公司也因为具有创投概念而变得炙手可热。
但创业板的推出,能否给参与其中的创投公司以及背后的上市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投资者报》记者采访了两家国内创投机构: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刘纲和硅谷天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鲍钺。
《投资者报》:听到创业板即将推出的消息,有什么感觉?
刘纲:这肯定是一个好消息。2000年深圳创新投成立时,是奔着创业板的,但后来没有创业板我们也活下来了,并且做得很好,所以我没有特别惊喜的感觉。
鲍钺:我是刚刚从网上看到这个消息,等了这么多年,创业板终于能推出来了,感觉很高兴。
《投资者报》:创业板对你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能给你们带来哪些具体好处?
刘纲: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我们退出更方便了,但归根结底,它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是为了促进中国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值占GDP的60%、财政税收的50%、就业安置的75%,它的地位非常重要。有了创业板,中小企业就有了很好的融资渠道,这也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鲍钺:这对中国创投事业也是一个很大的推动,毕竟多了一个退出渠道。
《投资者报》:金融危机对你们的影响大吗?2008年上市退出情况怎样?
刘纲:整体情况还可以,只是下半年受到了很大影响。去年一共有8家公司在海内外上市。
鲍钺:我们去年退出了4家半,都是上市退出的,情况还不错。
《投资者报》:你们是如何选择退出方式的?
刘纲:从收益率上考虑,我们优先选择上市退出的方式。深圳创新投自成立以来,一共投资了210个项目,其中上市退出的有37个(15个在A股、22个在海外)。目前还持有的100多个项目,预计2/3会在中小板和未来的创业板上市。
鲍钺:我们成立以来共投资了26家公司,已经退出的8家全部是国内上市的方式,创业板将来也会是我们退出的一个重要渠道。
《投资者报》:你们在A股上市的收益率最高是多少?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怎么样?
刘纲:我们曾经在2002年投资的潍柴动力,当时的入股价格是每股1元,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出资2150 万元,占10%股份。2004年3月11日,潍柴动力H股在香港上市,我们所持股票市值当日即增加10 倍以上。去年股价最高时,账面盈利达到了100多倍,按现在的价格计算也有50倍左右。
一般来说,我们的年收益率都在35%以上,不过这个数字是动态变化的。我们每年年底都会计算投资利润,把已上市公司的市值、已退出的股票价格汇总,最后模拟出一个净值。
鲍钺:我们一个比较经典的投资案例是对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莱宝高科)的投资。2006年6月,我们通过受让方式入股莱宝高科400万股,每股价格10元。莱宝高科上市前进行了利润分配,每10股送2股派4.3元。2007年1月12日,莱宝高科在深圳股票交易所成功上市交易,以其最高价50元计算,阳光基金第一笔投资当时获利近5倍。
我们现在共有13只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约30亿元。前两年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基金的年收益率达到200%~300%,即使在去年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仍有一个项目,在一年多点的时间里为客户赚了50%的收益。我们没有准确计算过每只基金的年收益率,因为90%都是强制分红,时间不固定。只要哪个月有项目退出了,我们就会马上向客户分红。我们去年8月和今年2月都进行了分红。
《投资者报》:你对即将推出的创业板有何预期?
刘纲:目前只是有了一个创业板上市的管理办法,颁布实施细则、受理上市申请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清楚证监会的工作节奏,所以很难预估。创业板和其他市场不同,创业企业的风险较大,所以证监会应该规定一个合格投资者制度,比如资产应不低于50万元等等。
另外,从全球经验来看,创业板的市盈率会比主板、中小板高一些。2004~2005年熊市中,中小板平均发行市盈率(摊薄)约为16倍;2006年的牛市中,中小板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6倍左右,最高达41倍。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收益将会更高。
鲍钺:创业板上市的管理办法到5月1日起才正式实施,很多细则还没有出来,所以很难说最终会是什么样子。不过,既然这个法规已经出来了,总不能再等几个月还不开市吧?我觉得最迟7月份就该受理上市申请了。第一批会有多少家呢?就算有100家,也不是每个企业都有机会的,符合条件的企业太多了,大家的竞争会很激烈。
《投资者报》:你们目前所投资的公司中,是否有计划争取第一批到创业板上市?如果有的话,现在已经开市准备申请了吗?
刘纲:我们在北京地区有6家公司符合上市条件,目前正在进行股份制改制和上市辅导,争取能有企业第一批登陆创业板。
鲍钺:是否选择去创业板上市,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说了算的,还要看企业的意愿,另外券商的意见也得考虑。我们有5~6家企业可以申请上市,其中两家也确实正在运作,但名字不能说。
《投资者报》:有了创业板之后,你们在投资时和以前会有什么不同?
刘纲:没什么不同。风险投资的特点,就是投资那些创新的、高成长性的企业,这个核心内容不变。不过对项目的把握上,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我们会考虑创业板市场的特点。
鲍钺:我们不会把创业板作为选择企业的标准,事实上,我们投资的很多企业都符合主板的上市条件。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你投资的公司价值怎么样,所谓“美女不愁嫁”,只要公司好,退出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