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的艺术家生涯
导语:普契尼歌剧中的女主公总免不了一死,人们因此也把普契尼称作是“女性杀手”。

演出海报

演出现场:诗人鲁道尔夫、画家马彻罗、音乐家索那和哲学家科林共同居住在地方

经济观察网 冯娟/文 5月4日是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在国家大剧院公演的最后一晚。晚上7点10分,身着缤纷清凉夏装的人们陆续走进了玻璃屋顶上方流水孱孱的国家大剧院。

曾经听人说,如果要进入普契尼的世界,最好的入门就是《艺术家的生涯》,而《艺术家的生涯》也是普契尼歌剧中最好听的一部,歌剧本身非常完整,没有大的缺憾。尤其是剧中的两段咏叹调《冰凉的小手》和《人们叫我咪咪》优美迷人,堪称歌剧史上的经典唱段。中国观众最早认识这部歌剧是在23年前,1986年已故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和意大利热那亚歌剧团曾在当年的访华演出中上演了这个剧目。

这一晚的辉煌属于歌唱家

7点30分,大幕徐徐拉开,《艺术家的生涯》的故事讲述的是1830年代,某个圣诞节前夕,法国巴黎拉丁区里四位性格放浪不羁的艺术家最年少轻狂的岁月以及两段最动人的爱情故事。

这一晚的上演,观众的掌声由衷的给予了挥洒激情、全情投入的歌唱家们。四幕剧:“我的精神财富超过百万”,“天使是不穿衣服的”,“隆冬时节我们不能分手”,“爱人的怀抱时我的归宿”。不论是第一幕里甜蜜的爱情场面、第三幕里一对儿吵架另一对儿山盟海誓的强烈对比,还是最后让人黯然神伤的生离死别,都在歌唱家们收放自如的演唱和表演中展现的优美感人。

莫华伦,男主角鲁道夫的扮演者,拥有一副优美特殊的戏剧性抒情男高音歌喉。洒脱的台风、漂亮干净的唱腔让人印象深刻。莫华伦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他迷上歌剧,走上了男高音这条路也是缘于他第一次听歌剧就是《艺术家的生涯》。当他置身现场,听着那在二千人的场馆里不用麦克风而唱出的完美歌声时,他觉得非常震撼。而在他演绎歌剧的生涯当中,鲁道夫也是他塑造的经典角色之一。在这晚的演出中,他的表演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绣花姑娘咪咪的扮演者是幺红,第一次在现场听幺红的演唱,感觉她的声音很有穿透力,她用婉转的歌声把柔弱柔情的咪咪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当演出结束,幺红跪在舞台上五体投地的感谢观众时,观众热烈持续的掌声表达了对这位歌唱艺术家的尊敬和对其表演的深深认同。

马梅扮演的画家马彻罗的女友穆塞塔可以说是整出歌剧中性格最鲜明的一个人物,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角色,善良,率性,泼辣。马梅高亢令人兴奋的嗓音,火辣辣充满风韵的表演赢得了满堂彩,也和咪咪的柔情似水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女性杀手”普契尼

今晚《艺术家的生涯》歌剧最后的落幕以美丽的女主人公咪咪在爱人鲁道夫的身边病重离世画上句号,悲情的一幕惹得现场不少观众黯然落泪。在普契尼的歌剧中,女主公的结局似乎总免不了一死,三幕歌剧《托斯卡》中的托卡斯跳墙自杀,两幕歌剧《蝴蝶夫人》巧巧桑交出孩子后吻剑自尽。人们因此也把普契尼称作是“女性杀手”。

而也许“女性杀手”这个名号还有别的含义。我们看普契尼的歌剧,会发现普契尼塑造女性角色总是比塑造男性角色成功,这是因为普契尼对女性更投入。无论是生活中的普契尼还是在艺术创作的普契尼,他都非常了解女人,他曾经把自己描述为“追逐野禽、剧本和漂亮女人的伟大猎手”。也因此他笔下的女人没有一个枯燥乏味,而是那么栩栩如生。火焰一般的托斯卡,性格中混杂了急躁、热情和忌妒,一直是人们的兴趣所在和争论对象。巧巧桑代表所有曾无私爱过的女人。咪咪可爱却不甚聪明,发现自己无法自拔的爱情只能以悲剧收场,这一个个都是普契尼塑造下的不朽的女性形象。

嫁接798的败笔

无疑,这一晚上演的凄美的剧情、动人的旋律、出色的指挥、精湛的乐队演奏、演员优美灵动的唱腔都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还是不得不说,这部歌剧给人留下了不小的遗憾。嫁接798的安排让人觉得心里堵的慌。在来听这场歌剧之前,就听说这次排演的《艺术家的生涯》和北京的798艺术区结合了起来。尽管歌剧单上也做了一些关于这种结合的介绍,但是那时候心里始终不太明白,导演将发挥怎样的想象力把这样的一个发生在19世纪早期巴黎贫穷拉丁区的故事巧妙嫁接到现代的798身上呢?是仅仅场景的嫁接?还是把故事的情节改编变成现代气息的一出歌剧?

这个疑惑在歌剧开始就慢慢解开。全场熄灯后,一段大约5分钟长的视频跃然入画。一驾印有醒目”大新华航空”标志的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大新华航空甜美空姐的微笑服务下,四位追求自由的年轻艺术家愉快的下了飞机,乘坐大奔汽车来到了他们向往已久的798,住进了798里一间特有的大厂房。然后大幕拉开,故事开始。

视频的播放让人一度错觉这将是一场发生在现代798情境里的现代版艺术家生涯,而当你看到演员们19世纪味儿浓郁的着装,蜡烛照明和要靠着火炉才能取暖的场景时,你才豁然明白。原来,这个开场就如同电影放映前的软广告,和四幕歌剧中上演的原汁原味的故事是割裂的,压根儿就没多大关系。

四幕歌剧的舞美场景是精致的,管道、车床、甚至798具有沧桑感的砖瓦,涂鸦、雕塑和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让观众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熟悉的798。798独特的“包豪斯”建筑风格在舞台表现上也确有一种古老的气质。但是,它的这种古老的气质仍是源于20世纪的工业建筑,似乎和19世纪上半期的法国拉丁区还是有时代的隔阂。在20世纪的建筑里上演普契尼笔下19世纪的巴黎人物,如果说这样做是为了刻意讨好中国的观众,反而给人感觉是半噎着的感觉。参演歌剧的意大利演员塔伊基也曾经提出了这样的疑惑,既然要做“北京798版”的《艺术家的生涯》,为什么不能做的更彻底一些呢?为什么不是完完全全展现今天的北京人生活交流方式呢?舞台、服装和人为什么不是在同一个时空地点发生的故事呢?


推荐您看的书:

《波希米亚人》作者:缪尔热

本书生动地刻画了19世纪上半期聚居在巴黎贫穷的拉丁区的一群青年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孤立又执着地坚守在生活边级的一群人,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更谈不上任何社会地位,终日过着白日混迹酒馆、夜晚宿于阁楼、以裁缝为妻、以面包屑果腹的穷苦生活。书中描写的那些落拓不羁的艺术家形象对日后西方的文学潮流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金斯堡、凯鲁亚克,波希米亚人的精神血脉一代又一代地传续下来。如今,波希米亚已成为随意率性、开放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成为主流生活的新装点。 
作者简介:缪尔热于1822年出生在巴黎,其父是一个看门人。缪尔热幼时家境贫寒,身边尽是不名一文的艺术家和作家。在巴黎的莫穆斯咖啡馆,他结识了写实主义画家库尔贝、诗人波德莱尔、现实主义小说家尚弗勒里,以及芳流后世的摄影家纳达尔。在这些人的鼓励下,缪尔热决定弃诗从文,最终凭借小说《波希米亚人》而一举成名。在这部有笑有泪的作品中,他记录了自己在拉丁区的生活,后来被巴西埃改编成舞台剧,随后又被普契尼改编为歌剧《波希米亚人》。

链接:

《艺术家的生涯》又名《波西米亚人》、《绣花女》,是一出四幕歌剧。它根据法国亨利.谬尔杰的小说  《穷艺术家的生活情景》改编,由意大利贾科莫.普契尼 作曲,意大利裘塞佩.贾科萨、路易基.伊利卡作词,1896年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于意大利图林。

剧情:诗人鲁道尔夫、画家马彻罗、音乐家索那和哲学家科林共同居住在巴黎一所破陋的阁楼上,生活虽然贫苦,但充满自信。一天,鲁道尔夫在家巧遇绣花女咪咪,一见钟情,把她带到朋友们正在聚餐的酒馆中。马彻罗过去的情人穆塞塔带来了一个倾倒于她的老头儿阿尔桑多尔,但想和马彻罗言归于好,就设法把阿尔桑多尔支开,投入了马彻罗的怀抱。数月后,两人的感情又日趋恶化,而咪咪和鲁道尔夫之间的爱情,也濒于破裂。咪咪得了严重的肺病,当她来和鲁道尔夫见最后一面时,又重新和好起来,并计划着将来的一切。但咪咪终于病重死去,鲁道尔夫悲痛欲绝。穆塞塔和马彻罗因此深有所感,重新结合起来。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