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被动转身
导语:如果说每张海报都有特定含义,那今年背叛和远方对戛纳又意味着什么?

经济观察报 施健子/文 举办了这一届电影节,戛纳已足足走过62载。近年来,戛纳海报的形象越来越人性化。2006年,戛纳化身为《花样年华》中的张曼玉,象征亚洲电影话语权;2008年电影节海报上是一个用双手遮了眼睛的女人;本届电影节的海报灵感来源于大导演安东尼奥尼的经典作品 《奇遇》,定格画面上,女主角因对爱情失望,夺门而去奔向远方。如果说每张海报都有其特定含义,那么,今年的“背叛”和“远方”对戛纳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经济危机的电影生态

时值全球性金融危机,每一届戛纳电影节良好运转的背后是大约1000万欧元的支撑,法国政府按惯例会象征性地补贴72000欧元,但在今年,这笔钱被抽调到“支持和推动法国南部电影事业的发展”主题中去。赞助商的数目虽然没有减少,不过,要从他们腰包里掏出钱来,显然难了很多。

“奢侈品赞助商都会参加电影节,但纷纷控制他们来参加电影节的人数和天数。”戛纳酒店业工会主席MichelChevillonoc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为了节省10%-20%的开支,戛纳的官方首席发型师Jacques-Dessange带来的团队由去年的20人减少为15人。欧莱雅也取消了在MARTINEZ酒店前面的巨型广告。尽管本届电影节主席吉尔斯·雅各布认为戛纳电影节接待活动并没有太大变动,开幕式和闭幕式依然承袭以往礼仪,只是削减了很多被认为不那么必要的花絮派对,但据《每日电讯报》报道,《名利场》(VanityFair)狂欢派对取消了,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这一直是电影节最受欢迎的节目,拥有邀请函甚至可以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法国本土著名奢侈品牌LouisVuitton则是缺席美国艾滋病研究中心在戛纳举办的年度慈善筹款晚宴。

事实上,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来到这里的人们早已赋予了这个小渔村除了电影之外的诸多期待,前来观影的人以及专业摄影师们早早守在红地毯和海滩上,等待着大明星们红毯惊艳一刻;片方和电影公司租下昂贵游艇,在地中海狂欢并宣传影片;主办方准备好花车和香槟,营造奢华氛围吸引各方人士前来消费;各地片商则在各个私人VIP酒会上达成投资意向——戛纳模式不单成为了每个电影节效仿的范本,更是一套完整、有效的刺激经济的计划。

但如今,这一切成就戛纳的非电影因素皆因成本顾虑而被迫中止,没有了足够多的舞会,一些穿着黑色晚礼服的人们只能流落街头。不少国外的片商穿着晚礼服和西装,坐在街头吃三明治,吃完擦擦嘴,昂首阔步去走红地毯。

红毯单元依然是最能吸引赞助品牌的传统项目,明星的消费号召力以及媒体上的高曝光率,使得参与赞助的品牌收益不菲。从明星们出场的珠宝华服上看来,奢侈品牌并没有因为外部环境而减少赞助额度。在开幕红毯秀上,评委会主席伊莎贝尔·于佩尔(IsabelleHuppert)身着GiorgioArmaniPrive09春夏高级订制礼服;华人女星舒淇佩戴卡地亚价值约1500万的高级古董珠宝;另一位华人女星赵薇出征戛纳的全部行头由Dior提供赞助;男装方面,身着ErmenegildoZegna的德国导演迈克尔·哈内克(MichaelHaneke)凭借作品《白丝带》摘走了本届金棕榈。

戛纳电影节从1955年便开始通过赞助商取得经费及实物支持,也从侧面推动了这个原本局限于法国本土的艺术节将影响力扩大到全球。不过,今年的赞助商并不像以往这么容易应付,在2月份的奥斯卡上,大会不惜透过明星访问环节露骨地为品牌打广告,这种迂尊降贵拉下身段的做法在过去是很少看到的。不过,事实也是如此,相对于一般消费品,只有奢侈品会更乐意为这类活动买单。据了解,将于明年2月举行的第60届柏林电影节主办方提前半年便对外宣布,比利时珠宝品牌TESIRO通灵成为该电影节独家官方珠宝赞助商。

电影大年是否等同于艺术大年

在电影工业中存在着很有意思的“万能药”规律,经济的小年往往可以造成电影市场繁荣的大年,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失业率达到25%,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冻得发抖,好莱坞的电影业却热闹非凡,尤其是歌舞片大受欢迎,产生了大量经典作品,卓别林的小人物影片,“微笑天使”秀兰·邓波儿,这些都成了美国人逃避现实的 “疗伤”良药。

而从出席今年的戛纳电影节的导演名单中似乎可以看到 “工业化”的初始痕迹。这届电影节是近年来高手最为集中的一次,电影节评委会由法国国宝级女明星伊莎贝尔·于佩尔领军,除了凭借《断背山》登顶奥斯卡的李安和经验老到的 “新浪潮”代表人物阿兰·雷斯奈斯外,在戛纳出现的世界级导演还有昆汀·塔伦蒂诺、简·坎皮恩、拉斯·冯-提尔,以及佩德罗·阿莫多瓦、杜琪峰、蔡明亮、马可·贝洛奇奥、娄烨和朴赞旭等。

在这些导演中,有四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曾经问鼎过金棕榈,电影节艺术总监弗雷莫一方面要面对“来往戛纳的总是同一批人马”的批评,同时,顶着巨大经济压力的他在维护戛纳曾经代表的电影质量绝对高度以及艺术多元性方面,显得无能为力。从入选今年主竞赛单元的20部电影看,有11部的投资与发行方是法国Canal+传媒集团,余下的,法国国家电视集团又占去6部。

如此的选片机制,让越来越多的独立电影无法跻身戛纳,经费问题更难倒了不少拮据的独立电影公司,美国《洛杉机时报》以2007年大热的《达芬奇密码》为例算过一笔账,该片在好莱坞首映成本为75万美金,而在戛纳,成本却高达400万美金——那里的一些奢华酒店的房间涨价到平均每晚3000美金,而且不少旅馆更是要求至少使用房间12天。

由于信贷紧缺,买方市场是电影产业链中真正受到波及的部分,本届电影节注册的电影买家只有不到2000家,与去年同期相比,亚洲地区下降了10%,北美地区下降了14%。法新社社长JeromePaillard在接受采访时表态:“大制作还是会卖座,但是一些5万到12万美元的小成本电影很可能找不到发行商。”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对于那些不能马上吸引眼球以及晦涩难懂的艺术片来说,市场的宽容度已降到最低。

不过,参展的中国电影却意外地叫座,以周润发主演的《孔子》为例,该片剧照刚在戛纳公布,就立即引起全球片商的巨大反响,截至电影节闭幕,投资1.5亿人民币的这部电影,海外版权已基本售罄,单靠海外版权交易就已收回大部分成本。

总结一下不难发现,这些市场化运作的新片具备了好莱坞电影的所有卖座因素:知名导演/演员、通俗题材以及相对而言的高成本制作。在这一届电影节上,除了《春风沉醉的夜晚》获得最佳编剧奖之外,入围竞赛单元的中国电影在戛纳仍然没有什么好运气,或许,市场大于艺术的成绩也算得上是对大部分中国电影商人的安慰。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