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北京白塔寺白塔落成730周年。7月9日至8月7日,描绘白塔设计师和监造者阿尼哥生平和艺术成就的《阿尼哥画传展》在白塔寺展出。
阿尼哥是元朝从尼波罗(今尼泊尔)聘请的建筑工艺家,他擅长绘画、雕塑、织锦、建筑、铸金造像等技艺。阿尼哥“入仕元朝30余年”,因成就显著,位至蒙元帝国“大司徒”(部长级待遇),被后世誉为佛教艺术家,其艺术作品至今仍在北京和五台山等地可见。阿尼哥在元中国的煊赫及其对中尼文化交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引起了当代尼泊尔政府和民众的高度重视,他被视为与释迦牟尼一样的民族英雄而载入史册。作为阿尼哥生前最优秀、最具代表性、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杰作,妙应寺白塔以其壮观的身姿、独特的造型和美丽的传说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更是尼泊尔人来华必访之地。
此次展览的画传共分为五个部分,由天津画家画家杨景泰手绘的81幅连环画组成,再现了730年前白塔兴建的历史。
白塔寺白塔是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勘察选址后,经帝师八思巴推荐,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建造而成的。作为元大都时期的最高建筑,白塔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建造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藏式佛塔,它是元大都最重要的历史遗迹。白塔寺始建于辽寿昌年间,原名永安寺。元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重建并改名为“大圣寿万安寺”,与此同时忽必烈命尼泊尔著名工程师阿尼哥在寺内设计并主持建造了一座藏式佛塔。明天顺元年(1457年)再次重修,最终改名为妙应寺,也正因为寺内建有覆钵式大白塔,故而人们习惯称之为白塔寺。
清朝康熙年间,白塔寺是京城五大庙会之一,每逢初五、初六便会成为京城老百姓游玩和休憩之所。除此之外,白塔寺还有一批令人惊叹的佛教珍宝,其中有乾隆皇帝亲笔所书写的经文、33颗舍利子、赤金舍利和长寿佛等。另外,有近万尊由元至清的铜鎏金藏式佛像,堪称世界之最。早在元朝,这里还曾是忽必烈的行宫,明、清两代又作为历代帝皇与高僧参禅问道的场所,同时这里更是汉、藏、蒙三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