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浩翔
经济观察网 冯娟/文 上周五在北京的一个影院里见到了这位一直戴着茶色眼镜身材有点微胖的香港导演,宣传海报上彭浩翔显得很酷,黑色T恤黑色墨镜。但是在自由交流时间里,他的话语和即兴表演却总能惹得大家伙不时笑翻。就如同他的电影中的男主人公角色,出场总是很酷,实际上却“搞”的不得了。在长达90分钟的互动中,观众们一个问题接着一个的不间歇向彭浩翔发问,有的观众还非常有趣的一口气提了5个问题串在一起的连环套问题。彭浩翔用港味很重的普通话一一耐心回答。
关于小说和电影
问题:先有《破事儿》书还是先有电影?
彭:我在93、94年20多岁的时候开始写这本书,97年出版了这本书,后来和杜汶泽一起把书中的几个故事加起来拍成了这部片子(2007年),杜汶泽给我做监制。
(背景资料:《破事儿》是彭浩翔比较钟情的一本。该书自1999年绝版后,彭浩翔一直渴望找出版社重印。直至2007年3月,“这本破烂小书”在香港“重见天日”,并且销量比初版好得多。今年6月,《破事儿》内地版引进。这是彭浩翔在内地出版的第1本作品。)
问题:写这本书的灵感是什么?
彭:其实书中的很多故事都是自己的经历和生活中的一些小破事。我从小生活在全是男性的家庭中,小时候和女孩交往总感觉手足无措。现在想起,那些发生过的故事觉得很有趣。读书时有个女生约我去看电影Home Alone(《小鬼当家》),结果传呼台小姐把电影名翻译成‘我一个人在家好寂寞’,我收到传呼就去她家找她,结果很尴尬。这个故事后来我就写到了《破事儿》里。我觉得生命的这些小破事都是蛮重要的。人为什么会跟某一个做朋友、拍拖等等可能都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生活中的一件事对一个的人影响还是很大的,虽然生活中有很多摆不上台面的破事,但我觉得破事不破。
问题:你是喜欢写小说还是喜欢拍电影?
彭:我觉得写小说比较好,我更喜欢文字创作,拍电影要牵扯很多事情,筹钱、找演员、后期作特技等等。牵扯精力比较多也分散,写小说就比较纯粹很多,但是唯一的就是不赚钱。(笑)
问题:你在2004年的时候,出品过一部电影《公主复仇记》,主演是钟欣桐,现在《公主复仇记》已经在网上被叫做《阿娇复仇记》了。您拍《公主复仇记》的时候已经想到会发生‘艳照门’事件了吗?
彭:这个问题之前有些人问过我,我确实不是知道这件事情后拍的电影。《公主复仇记》的故事来源于我在台湾念书的时候的一个故事。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好的时候拍了那种照片,后来这些照片被男生的一个马来西亚同学发现了,就在他们同学中流传。后来这个女生就和她的女朋友找我想办法一起把这些照片的留底拿回来。
我觉得一个女生愿意和一个男生拍那样的照片,是两个人感情最好的时候。过后感情已经走下坡路了。等到好多年后,看这些照片会觉得蛮可怜的。自己也不明白小时候为什么会愿意相信这样一个男生,愿意去拍这样一些照片。我自己很希望去拍这样的一个故事。
问题:能不能谈谈你的第一部电影《智勇三雄》。
彭:这部片子是我12岁的时候和我的哥哥用旧式摄录机自导自演的一个短片。没想到有一次被一个朋友看到,就拿到意大利的一个电影首映式上放。说起拍这个片子,挺好玩的。故事是一个银行的劫案。我和哥哥扮演贼人,头套是洗衣机装衣裤的网袋;因为演员不够,所以我哥哥反过来又扮演警察。这个片子不是拍得很好,但是蛮有趣的。那时候我们还不懂拍摄的技巧。比如说要‘slow motion’,慢动作,我们不懂这个特效怎么去做,所以就自己做动作慢一点。”说到这里,彭浩翔起身做出慢动作的搞笑姿势,“我们也不懂怎么加音乐进去,我哥哥要是觉得这一段需要音乐、需要一首歌,他就一边拍一边在旁边直接唱。”
问题:你自己在网上有一个博客,很多人都叫你好玩导演,但是你的《出埃及记》给人感觉是一部比较深刻的电影。
彭:我喜欢喜剧,比如《AV》就是一部恶搞的片子。但我不止拍喜剧,我觉得《出埃及记》是表现自己另外一面的东西。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超市类型的导演吧。
问题:听说你在博客还征集“你心中最黑暗的一个想法”?
彭:我是个比较八卦的人,我比较喜欢听别人的秘密,聆听别人的故事,当然自己也喜欢讲。
问题:在影片《AV》中,最后出来一个横幅上面写着“我只想拍一个爱情关系”这是什么意思呢?
彭:说起这个,是来源于我参加一次电影学院学生的作品会,我们想请一个学生讲一下他的电影,这个学生酷酷的说:“我不懂讲我的电影我只懂拍我的电影。”我觉得莫名其妙:不懂得去跟别人沟通怎么去拍一个电影呢?后来又一个学生讲他的电影时说:“我不想拍一个爱情故事,我只想拍一个爱情关系。”爱情故事和爱情关系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很黑色幽默,后来我就把这句话用到了电影中。
我是游戏盟主
现场网友提问:听说你现在喜欢玩网络游戏。
彭:我除了写小说和拍电影之外,在“忙”的另一件事情是玩网络游戏“三国风云”,还在游戏中当上一个盟主。说实话以前我不喜欢玩游戏,觉得那是追不到女生,无聊才会去玩的东西,现在我觉得,通过打游戏,在虚拟世界汇总可以建立友情什么,挺有意思。不过,如果一旦加入了这种网络游戏,虽然是虚拟的,但就感觉自己在游戏中有些退不下来的。这是一个现象,我想写些东西探讨这种虚拟世界。
(之后两位彭浩翔在游戏中的玩友从虚拟世界中“现身”,在现场和其聊起了游戏的事。)
我喜欢想乱七八糟的事
问题:你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导演,能不能讲讲你小时候最淘气的事情?
彭:小时候很喜欢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有一回去机场送机,我看到一个妈妈在哭着送别他的女儿。我看到妈妈的头发是白色的,我就说: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啊。后来被我家人打了一顿。但是我是那种说完被打还要说的人,想到一件事如果不说出来觉得很难受。
这不是人讲的对白,谁写的?原来是自己
问题:现场一位学编剧的大学生提问:觉得自己学习了编剧专业后不会写故事了,如何写故事?
彭:写故事和念书没有太大关系,重要的是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的能力。美国一位推理作家罗伦斯曾经说过:“哪里都可以找到故事”。找到故事后,再把自己真实的感情加进去,进行再加工,最好的故事就在身边。 我建议大家当编剧前可以先从写小说做起。
问题:你曾经还在电视台工作过,你觉得你在电视台工作的经历对你现在有什么影响?
彭:我觉得自己进ATV是蛮幸运的,香港有TVB和ATV,大家都看TVB,很少有人看ATV,因为它没有什么人去看。没有人去看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它比较愿意去研究一些新的想法。那时候,我给ATV的综艺喜剧节目编剧,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因为资金短缺,所以我也亲自参与表演。开始当演员之前,我老是觉得自己写的剧本很好,感觉ATV的演员实在是太烂了,都不懂得演我的剧本。到自己演的时候你才发现,哇,这不是人讲的对白,谁写的?原来是自己。然后你才发现自己的问题。这些技术积累我他今后编剧、导演的工作很有助益,使我能够站在演员的角度看待戏剧。
问题:你怎么看近些年香港电影走下坡路?
彭:这是一个事实,无法改变。每次做访问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导演真的很难讲,这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大制作的电影越来越大,小制作的电影越来越难弄。其实中小电影面对的问题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导演拍好自己手上的电影是最重要的。想把这种环境一天改变过来时没有可能的。
附: 彭浩翔博文
整理完彭浩翔当天现场的语录,忽然看到他最新的一篇博文,关于现场活动的。
去过北京很多次,这次却是最开心,感谢XXX的照顾,她像是万能一样,一个人甚么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办事能力超强哟。
每次看见她手臂上的条码纹身,总想拿个超市的读码器去擦一下,看看她的真正身份到底是甚么。
每次出席宣传活动,都是讨论有关电影的事,这是第一次正式跟文字读者见面,感觉很不一样,格外亲切,期待着八月中再到上海的交流活动。
彭浩翔简介:
香港电影导演,1973年生人,其电影风格属于黑色幽默与荒诞剧的类型,彭浩翔曾写过一本畅销小说《全职杀手》,后被搬上银屏。2001年导演处女作《买凶拍人》让他一鸣惊人,获得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编剧及获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2003年《大丈夫》是他的第二部剧情片,获得本届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在内的4项提名。2005年,他凭《公主复仇记》获邀参加东京国际电影节。2006年的《伊莎贝拉》,则成为德国柏林电影节唯一入围竞赛单元部份的华语电影,最后该部电影的配乐人金培达先生获得电影配乐奖。
执导电影《暑期作业》(短片) 、《买凶拍人》 、《大丈夫》 、《公主复仇记》、《AV》、《伊莎贝拉》、《出埃及记》、《破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