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蓝海源于理性守望
导语:“战略思想很少自发的产生。”这是《竞争论》作者迈克儿?波特的名言,与当下中国房地产面临的情形如出一辙。国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国内经济与政策形势的起伏,令不同的企业身处不同的方向选择。

“战略思想很少自发的产生。”这是《竞争论》作者迈克儿·波特的名言,与当下中国房地产面临的情形如出一辙。国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国内经济与政策形势的起伏,令不同的企业身处不同的方向选择。

但令人欣慰的是,每次憧憬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的卷卷图景时,“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心总会油然而生。无论是“经济移民”,还是“知识移民”,城市容量在经受着几乎是一年一变的“扩容”挑战,中国不同层级、不同资源规模的大小城市,正在经受着只有转型社会才具有的冲动与激荡。

   

两个舞台,正在硬币的两面,各自生辉。中心城市的资源聚集,吸引着“重量级”选手,挺身勇上,而在有着优异发展潜力的中小城市,相对宽松的土地环境为各类成长型企业,提供了广袤的空间。

对于仅仅经历了单周期,只有十余年成长历程的中国房地产业,任何成功不过是获知“理性路径”的开始,任何冲动都有可能成为折戟沉沙的肇因。拐杖在一根一根撤离,而凭借自身的判断正在为跨越难关的必修课。

迈克儿·波特对那些左右为难的人说,“几乎可以肯定,左右为难的企业的盈利率一定很低。它或是失去较大数量的追求低价位的客户,或是为了从低成本企业那儿夺回生意而损失利润。但它也失去了高回报的生意,即精华部分,这些被关注高回报目标市场的企业或已实行全面差异化的企业接收过去。”

迈克儿·波特更深一步阐述到,左右为难的企业,大多有着“模糊的企业文化”和“自相矛盾的组织安排与激励系统”。这些内因,在外部情况发生变化与动荡时,显得尤为重要,自身的根基决定一切。

从2004年至2009年的6年之中,我们越来越明确的注意到,房地产行业正在发生着基本层面的转型。在2003年初评之际,上市公司仅占40%,而至2008年90%的入选企业均为上市公司。“与资本对话”成为这一时期,房地产需要面对的主要命题,股东合作、私募基金,还是选择公众资本市场?每一个时机都不会重来,而真正的赢家永远属于有着有备而来者,他们有着“清晰的企业文化”与“顺理成章的组织安排与激励系统”。也就是说,“产融蓝海”,源自哪里?是企业一年一年的基础积累与责任坚守,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坚实平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取投资者的注目,从而跨越至“产融蓝海”。

6年时间,或许并不是一个足够衡量成长优劣的理想跨度,但是这6年中,我们经历的跌宕却像凝入了数十年的坎坷。一个行业,居然会同时面临着,不同维度、不同深浅、不同方向的评价或者褒贬。

在我们看来,真正的中流砥柱,渊渟岳峙,有责任、也有能力在政府调控的宏观层面、经济运行微观层面予以切实支持,市场与社会责任兼顾,推动包括规划政策、土地制度在内的稳定性改革。

以上种种都是《经济观察报》在2009年“中国蓝筹地产年度评选”活动前夕所思、所想、所观察、所努力的方向,寻找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社会民生的稳定剂,推出的中国蓝筹地产企业、中国未来地产企业的领航者,也是历年来“中国蓝筹地产年度评选”肩负的使命。

经过6年执着打造,中国蓝筹地产评选活动已由各方公认为一个行业评选品牌,我们衷心希望参与各方共同为构筑中国蓝筹地产评选这一平台做出努力和贡献。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