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京剧新样板?
导语:服装!尤其是诸葛亮的衣服太漂亮了,像电影的戏服。

经济观察报 杨婷婷/文 24岁的何敏是同龄人中少数传统戏曲爱好者,去年底《梅兰芳》上映时,同去看电影的朋友中只有她能对电影中的经典唱段如数家珍。当大部分的年轻人沉迷于港台流行音乐时,何敏去国家大剧院看了上演的新编历史剧《赤壁》。

“服装!尤其是诸葛亮的衣服太漂亮了,像电影的戏服,六个场景的设置特别巧妙,舌战群儒那场戏特别精彩,和以前的处理方法很不一样,舞台更是漂亮极了,许多难以想象的东西竟然能在那么小的舞台空间里完成。”何敏兴奋地告诉记者。

《赤壁》此前已经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过两轮,密度之大远远超过了其他同类戏院。上演《赤壁》的歌剧院座位有2000个,每轮演出10场,一轮演出下来将近2万人走进剧院,这几乎是长安大戏院一年的工作量。7月上演的《赤壁》已是三度和观众见面,观众数量依然不减,几轮演出的上座率都在95%以上。

《赤壁》创作选择了一个好时机,去年由吴宇森执导的电影 《赤壁》由于巨额投资关注度巨大,京剧《赤壁》在创作上并没占到电影的便宜,却由于话题的热度备受关注,另外一部有关京剧人物的电影《梅兰芳》的上映又让京戏这种与国民生活渐行渐远的艺术再受青睐。伴着这两股电影所营造的氛围,《赤壁》在宣传以及观众认知度上有了比其他戏曲演出的先天优势。

在《赤壁》演员名单里能看到大量名角儿,诸葛亮的扮演者于魁智已经是每年春晚必然出现的京剧面孔,孟广禄则是京剧名净,演出现场大多数上了年纪的戏迷正是冲着几位戏剧“明星”而来。7月份的第3轮演出明显是要吸引更多暑期的学生,何敏认为像她这样的年轻人掏钱买票不仅仅是为了一睹当代名角儿的风采,更是被地铁海报栏里那句 “纽约时代广场传奇载誉归来”打动,今年3月16日晚上7点,美国纽约时代广场8块高清的多媒体大屏幕上破天荒地播放了45分钟的《赤壁》唱段,时代广场是曼哈顿的中心,周边汇集了40多家百老汇剧院,当时有大量美国民众驻足观看,欣赏到了中国的“歌剧”艺术。

舞台成为核心

此次《赤壁》的最大特点,即是将所有的艺术元素具象化,服装的设计方面,诸葛亮戏服绣上的白鹤让人很容易理解诸葛亮本人的性格特点,此外,舞台设计成了此次赤壁演出的核心,如何将草船借箭和火烧赤壁这样的战争场面在固定的空间里表现出来,是最大的难题。

赤壁的舞美总监高广健有着5次为图兰朵设计舞台的丰富经验,在他看来,歌剧的舞台创作要比京剧更难,以图兰朵为例,在他之前早就有上百个版本的图兰朵演出,要不模仿前人太难了,歌剧对于舞台的材质和规模要求都最高,更考验导演的创造力,布景最重要的功能是辉映于演员的声音表演。比较起来,打造京戏要容易得多,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想象,高广健认为自己是京戏的外行,这种身份让他更容易看出京戏症结所在。此次舞台设计上的创新吸引了更多的普通观众,“神奇舞台意境”也成为了宣传的重点。

传统的京戏一向以写意的方式来表现故事的推进,高广健此次一反常规,违背传统,用了非常具象的方式表达过去惯用的写意空间。以草船借箭为例,许多观众对万箭齐发的形象定义可能来自张艺谋的《英雄》或者吴宇森的《赤壁》里的特效,在京剧有限的空间里将草船借箭的场景具象化,从高空坠落的万箭齐发的场景让现场的观众大感惊讶,传统的唱段与科技的结合将草船借箭一幕表现得极富有震撼力,更加适合这个舞台。“以前的京戏从没这么演过,真形象。”何敏如此评价着舞台效果。另一个借东风的场景,在过去只是一个唱段描述,此次演出舞台后共树立了近100面大旗,用旗子的飘动方向改变表示风向的变化,显然具象的舞台场景让人们更容易理解戏。

《赤壁》导演张继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副总导演,在这部京戏创作之初就对舞台的表现形式有所要求,希望打造出浪漫的视觉效果,延续其一贯的风格。现在让观众叫绝的舞台方案是高广健和张继钢在一次次“头脑风暴”中撞击产生的,《赤壁》的整个制作过程两个月,舞美的方案就用了一个月敲定,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看过《赤壁》后评价赤壁是“京剧界的好莱坞大片,草船借箭那一幕,我非常喜欢,视觉效果很震撼”。

高广健对记者自信地说:“我做的戏都必须好看,从《图兰朵》到《赤壁》都是这样。”高广健希望《赤壁》能以“景”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群,推广京剧。在想出一个设计方案时,他会把这些方案拿给年轻人看,如果他们对某套方案表现冷淡,这套方案就会被取消。京剧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冠名“国粹”的同时也渐渐远离了大众成为歌剧院中的高雅艺术,此次《赤壁》强烈的视觉效果让平素对京剧兴趣索然的许多年轻人都进入到剧院中来,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可见一斑。高广健一直很重视观众的反应和期待,因此在舞台设计上还加入了许多动态的舞美动作,比如小乔为周瑜送酒时门随着小乔心情变化也在 “运动”当中,这些都与往常京剧场景的处理有很大不同,很有意思。

争议的京戏改革

《赤壁》作出如此改革为它收获了票房、掌声和鲜花,也惹来了一些怀疑之声。有些戏迷不能接受这样的改变,京戏的表演讲究眼身步法,《赤壁》里太多特技和道具的运用让人忽视了京戏本身的魅力,人们可能没有精神关注演员的眼神,场景的具象失去了京戏含蓄与想象的力量。

事实上,关于京戏如何改革的争论一直不休。上个世纪梅兰芳访日演出,日本戏剧家神田评论说,京剧与日本戏剧不一样,完全不用布景,也不用各种道具,只有一桌两椅。他认为:“这是中国戏剧十分发达的地方。如果有人对此感到不满,那只是说他没有欣赏艺术的资质。使用布景和道具绝不是戏剧的进步,却意味着观众头脑的迟钝。”

著名学者王元化在生前作品《清园谈戏录里》也曾经评论:“京剧不仅在舞台布景上应是虚拟性的,其他方面如身段、唱腔、服饰等等,也都应是虚拟性程式化写意型的。这才能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京戏改革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忘记写意的特点,而用摹仿的手段,向写实靠拢。京剧不是不讲究真实性,写实的可以表现真实性,写意的也可以表现真实性。”

历史上有过几次将布景进行写实的改革,却都以失败告终。上世纪60年代北京排现代戏 《雪花飘》,由裘盛戎主演。当时剧坛正流行大布景,剧团内有人要用写实布景,飘落雪花也用实的。裘盛戎知道了,就对舞美设计说:“布景用实在的,再下雪,在台上要我干什么?”

这次赤壁打破的,正是京戏一直坚守的传统,高广健丢掉的写意,也正是传统戏剧进行舞美设计时的包袱。高广健认为自己的舞台背景并没有喧宾夺主,舞台的漂亮并不仅仅是做给观众看的,巧妙的空间安排和设计还能够引领演员更好地融入环境中,发挥得更好才能抗衡观众们的掌声。

戏中扮演曹操的花脸名角孟广禄在19日演出结束谢幕时赢得了最多的掌声与喝彩。他认为京剧不改革不行,戏中孟广禄用裘派的铜锤花脸来刻画曹操,颠覆了以往架子花脸的表现形式。孟广禄认为舞台设计充满着智慧和新意,“数百支一起降下来的箭,在几十秒的时间内分崩离析的大船,移动的小舟,都能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到故事中来。”

这样的舞美设计不仅让年轻人对京剧产生了兴趣,也使对中国历史缺乏了解的外国人更容易理解京戏,伴随着赤壁在演出时舞台正上方英文字幕的不停滚动,我们在演出结束后看到这样一幕,外国观众生涩地跟随中国戏迷喊出了“好!”。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