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的大杂院
导语:从明嘉靖年间开始,历朝历代的皇族重要档案全都存放于皇史宬。对于许多人而言,皇史宬是个陌生的名字,地图上甚至都难觅它的踪迹。

大门一推开,迎面就是一个巨大的垃圾桶,苍蝇乱撞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段静 石赛玉 推开那扇朱漆大门时,请忽略门前那一大排杂乱摆放的自行车,请忽略门后那满满一大箱散发恶臭的垃圾。当看到眼前这个民宅错落、丝瓜架漫布的大杂院时,请不要惊讶,对,它就是皇史宬——那个一直静静坐落在紫禁城东侧的宫殿。

对于许多人而言,皇史宬是个陌生的名字,地图上甚至都难觅它的踪迹。但外文版的旅游手册上却常有关于皇史宬很详细的介绍,一些外国友人也会特别要求导游带路参观。

对于紫禁城来说,这是一座不可忽略的宫殿。从明嘉靖年间开始,历朝历代的皇族重要档案全都存放于此。它是我国唯一的皇家档案馆,也是目前最大的古代档案馆。

文物保护牌

虽然也有朱漆大门,有琉璃黃瓦,然而这里人迹罕至。只有门口一块白色的文物保护牌无声的证明着它的地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史宬,落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时间:1982年。

消失的正门

1985年,皇史宬正式对游人开放。但现在,那个传说中有四尺多高石台,有雕龙闪耀木柜,有皇家圣训的皇史宬已经用它紧锁的大门,对游人说NO。

实际上,这个曾经对开放过的游客出入口只是皇史宬西墙上的一个侧门。对于这座座北朝南的建筑来说,它的正门实际是在南北侧。

但人们很难找到正门。

紧锁的游客入口处往东十米左右,又是一扇朱漆大门。门口挂着一块文物牌,告诉人们,这也是皇史宬。

大杂院里是两排低矮的小平房,里面住着故宫和第一档案馆的职工

文物牌下方是一大排摆放杂乱的自行车,门是半掩的,推门进去,一个规模不小的大杂院映入眼帘。

两溜长长的灰瓦小平房,房瓦上长有稀稀落落的杂草,高高的四围是琉璃黄瓦,二十多户人家就住在这里。

房子都不大,一小间一小间,几十平米的小房子里都被居民塞得满满当当。室外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偶尔的一点空隙,被居民们放上了盆栽,种上了满架顶带黄花的丝瓜,晾上了衣服。

正门就隐藏在这个大杂院里。

皇史宬的正门已经被居民陈设堵死

平房的尽头是居民们晾衣服的好去处,牵起的晾衣绳上有花花绿绿的衣服。绳子旁边有几个杂乱的小棚,一两棵干枯的树木,地上是凌乱的砖头。目光最后能够看到的是一把木制扶梯,它倚着一扇脱了漆的红门,而这扇红门,就是皇史宬的正门所在。

它被堵死了,没有人能够穿过这扇门。


大杂院里的居民

一位大爷在屋里看电视,屋外清晰地能听到节目声。大爷说,他是故宫的职工,在这座大宅院里已经居住了几十年。

他说,这是故宫的员工宿舍。

一片杂乱的高处,是琉璃黄瓦,告诉人们这是皇史宬

一个年轻的小伙在洗衣服,他的小屋里放了一张床、一套桌椅,满了,于是他只能到屋外去洗。小伙子不是故宫的员工,和故宫一点关系都没有,他说,自己只是一个外来打工仔。现在的房子是租的,可是就是这样小的房子,租金一个月也要一千块左右。

稀稀散散的,有人骑着自行车在这个大杂院里进进出出。

实际上,住在这里的除了外来的打工仔,多半还是故宫职工,除此之外还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部分职工——皇史宬的产权拉锯战在这两个单位间由来已久。

这个安静的大杂院活得并不安稳自在。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政协文史委等部门多次对它进行过考察,多次呼吁过居民尽快腾退,2005年底甚至发布《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尽快整改。2007年,有报道说,该院将完成居民腾退和院内违章建筑拆除。

然而现在,皇史宬依旧看不到正门,大杂院内依旧丝瓜花开。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