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催生国内钢价倒挂的现状
导语:19日期货市场线材、螺纹钢价格第一次出现跌停。谁在承受钢价暴跌之痛?又是什么催生了钢价倒挂?

经济观察网 赫荣亮/文 8月国内钢材价格大幅下跌,虽有大钢厂提价维稳,但中小钢贸商心态已然恶化,不惜抛货以避开风险。钢价暴跌之势难以遏止,钢市再现价格倒挂现象。而19日期货市场线材、螺纹钢价格第一次出现跌停。谁在承受钢价暴跌之痛?又是什么催生了钢价倒挂?本文一一谈之,以图揭开国内钢市乱局,对我国钢铁产业有所警示。

一、钢材市场再现价格倒挂

进入8月中旬,国内钢材价格出现暴跌,商务部商务预报发布数据显示,8月14日当周,国内钢价周环比大幅下跌4.5%,建筑钢材品种中,Φ6.5mm高速线材、Φ12mm螺纹钢分别下降9.3%和7.4%。兰格钢铁统计,当周国内钢价下跌幅度更达7.7%。

钢价暴跌之际,中国钢材流通环节矛盾更加突出,国内钢市再现价格倒挂现象(钢材出厂价格高于市场售价)。

大钢厂不愿降价,甚至试图用提高出厂价格来挽救市场颓势。上周钢价大幅下跌之际,国内螺纹钢主要生产企业沙钢宣布将螺纹钢出厂价格提价50元,同期宝钢也宣布上调9月份的热轧和冷轧出厂价格,每吨涨600元/吨。

但钢价下跌之颓势,不因钢厂提价而遏止。中小钢贸商信心明显恶化,不惜抛货以图避开风险。但怎奈钢贸商,这个处于钢铁流通食物链下游的生态群,其亏损终难避免。

钢价倒挂,比较有代表性的,沙钢的18-25mmHRB335螺纹出厂价格每吨为4670元。目前,北京钢材市场相同型号的钢材价格已经下跌到4350元,南京地区价格更低,同型号的钢材价格大多为4250元/吨以下。而钢材期货市场调整幅度更大,19日沪钢两个品种双双跌停,螺纹钢主力合约0911收盘4219元/吨;线材主力合约0911收盘4027元/吨。

二、谁在承担钢价下跌之痛

钢价上涨,贸易商囤货;下游需求虚假繁荣,钢厂提价;贸易商再增加囤货,钢厂扩大产量;直至最后一根稻草落下,神经绷紧的钢价彻底崩溃。

钢价大幅波动,谁最受伤,钢厂还是贸易商?

套利诱惑之下,主动与被动之间,钢贸商走上了高库存这条险路。市场库存,这个击鼓传花游戏中的炸弹,终会引爆,钢贸商自食“低钢价、高库存”这个毒果。据中国钢铁电子交易中心统计,8月14日,全国建筑钢材库存达298.46万吨,较7月同期大幅增加13.7%,较年初大幅增加83%。

谈完贸易商,我们把目光投向这条食物链的上游--钢厂。每一次的击鼓传花游戏,钢厂总是能成功的将部分库存转移到了流通环节,但这不是说钢厂损失比贸易商小,反之其钢厂的损失更为严重。对于中小贸易商而言,钢价下跌,仅有一个任务,就是把高价库存消化掉。而钢厂面临双重任务,不仅有没有成功转移的成品积压,还有更致命的超额采购原料。钢厂要面对采购的高价原料,而这个风险比成品更为严重,因为每回钢价大幅上涨,原料价格将上涨更快,其风头完全盖过了钢价。我们看看这轮钢价上涨中,铁矿石的价格涨幅,8月14日天津港进口63.5%印度粉矿价格840-85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26%,较5月初涨幅更是超过50%,其涨幅远远超过钢价。

另外,钢厂开工生产的开开停停,也将使其蒙受损失。近日钢厂开工持续攀升,钢市大幅回调,其生产也将难以避免。据统计,8月上旬国内钢铁企业日均粗钢产量估算为186万吨,环比上升了11.37%,相当于年产量6.79亿吨。而在7月份,国内粗钢产量达到创纪录的5068万吨。

三、钢市分散竞争催生了国内钢价倒挂

在《流通顽疾助长钢价暴涨暴跌》一文中,笔者曾探讨过,国内钢材流通市场各方互相倾轧,钢厂不重视渠道建设,贸易商无力整合钢材销售,加剧了国内钢价波动幅度。尽管中国钢铁生产水平已经迈入了21世纪,但钢材流通层次依然处于批发零售概念的集贸市场时代。

但什么令钢市流通顽疾产生的呢?与中国钢铁产业链上的生产集中度低、钢厂参与渠道建设不高等特点密不可分。

与国际情况相比,中国钢铁产业有两个特点。一方面,生产垄断程度低。日韩欧美等国钢铁生产高度集中,价格决定权由大型生产商控制。大型钢厂在定价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下游消费方议价能力较弱。而我国由于钢铁产业集中度低,钢材流通渠道相对分散,市场价格波动剧烈。目前我国各类钢铁企业已达1100多家,其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低,绝大多数钢铁厂商都能生产线材和螺纹钢。

另一方面,钢厂参与渠道建设程度不足。国际钢铁生产企业同样垄断了流通,价格基本是按成本加利润来确定,钢材中很大一部分采用直供需求方,比如汽车、制造等厂商。而中国的钢材流通环节中,企业直供比例较低,销售渠道相对分散。销售主要通过众多经销商,估计通过流通环节销售的线材和螺纹钢分别占国内销售量的60%和50%左右,经销商是我国钢材交易的主力军。

笔者认为,在这两个因素中,流通顽疾的产生,钢厂渠道建设投入低很关键,生产集中性低仅是一个次要原因。各钢厂完全可以通过加强渠道建设,增强钢厂、贸易上的上下游的良性互动。

中国钢铁产业分散竞争的市场特点,决定了国内钢材市场波动幅度偏大。特别是钢厂将生产环节中拥有一定垄断地位的优越感,也渗透到了销售环节,钢厂销售钢材的长官意志太盛。但国内下游市场却不买账,因为钢材销售已经完全是市场行为,特别是低附加值、高度竞争品种,如螺纹钢和线材,不存在市场垄断,也没有具备全国范围定价权的钢铁企业。这种反差之下,吹生了我国钢材价格倒挂,这种现象表面上受损失的是钢贸商,但最终埋单的将是钢厂。想想,销售队伍的起起伏伏,甚至倒闭,怎么不会影响到生产企业的管理经营,最终将影响到企业利润情况。

(赫荣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