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世纪“蜕变”
导语:在25年中,中建也实现了几次终极蜕变:在队伍布局上,走向全球;在市场经营方面,向完全参与市场化竞争的转变;在企业生产组织上,向与国际接轨的总承包管理模式的转变……

若不是因为旗下公司(中国建筑,601668.SH)上市,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下称“中建”)的公众关注度不会如此之高。实际上,从长春汽车厂、大庆炼油厂的建设到俄罗斯联邦大厦、CCTV新大楼和水立方,中建不仅打造了中国最早的工业脊梁,他也是当前中国乃至全球诸多地标建筑的建设者。

他是中国最早公私合营的企业之一;他是最早实现了由国家分配任务,向完全参与市场化竞争的转变的企业之一。

现在,这家公司已是中国最大的建筑企业集团和最大的国际承包商。中建的年营业额已经突破了1000亿元,并实现由单一的建筑施工向承建、设计、房地产、实业投资等相对多元化产业结构的转变。

回溯

回溯中建,有两个关键的时间点:一个是1982年,中建总公司成立;一个是1953年,中建的前身中建一局、六局等的组建。

事实上,中建的历史可以回溯到更早。

中建一局、六局脱胎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兵团后勤部、天津“利群”、“四义”等营造厂,他们组合为公营建筑公司,并于1953年正式挂牌。

中建最早的前身,“利群”、“四义”等则是民国时期的营造企业。中建公营化过程,则恰恰契合了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大浪潮。而其中一些下属司局,正是195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刚从抗美援朝前线撤回国内的几个师“兵改工”组建的。

他们的挂牌,其实肩负重任。这家公司以“建筑工程部直属工程公司”名义,承担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设任务。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新中国汽车行业的摇篮,也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1953年动工兴建到1956年建成,这家工厂成功生产出中国第一批国产载重汽车,毛泽东主席把这种汽车命名为“解放”牌。

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这一开篇代表作之后,这支队伍又相继开赴当时“156项”重点建设中的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齐齐哈尔车辆厂、四川德阳水力发电厂、大庆炼油厂、湖北荆门炼油厂等工地。

当时,正值中国“一五”计划的开局。这是被称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一五”计划,所确定必须要集中主要力量来完成的“156项重点工程”。

用这样大量的投资进行国家建设,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在后来的解读中,此番壮举并不仅仅在于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还同时要“建立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地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建立对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对后一层意思,从中建一局、六局队伍前身的最初组队成分就能给予印证,他们当时就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兵团后勤部,并吸收天津“利群”、“四义”等营造厂,组合为公营建筑公司。

尽管中建任何史料中对 “开山老祖”们都带过一笔,但应补写的是,中建队伍前身的起步,对共和国来说,其实是意味着一肩三挑:一是本身即为工业化基础的底座或支柱部分;二是通过承担“156个项目”建设,为实现“一五”计划奠定坚实基础;三是以军转队伍为骨干,吸收进私营成分,配合国家完成对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翘楚

1982年6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正式组建。

原国家建筑工程总局中企事业管理职能连同直属单位,以及接收中国人民解放军缩编转业来的两个基建工程兵支队,合并组建成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并依次排列、命名为中国建筑第一至第八工程局。

相继又划归总公司建制的,还有中国建筑东北、西北、西南设计院、西南勘察院、中国建筑物资公司、天津配件公司、重庆专科学校等,固定职工达到18万人。

1978年起,中建就涉足海外。中建总经理孙文杰说,最早去香港的时候,都不好意思在香港人面前拿出自己的名片,怕被称为“内地表叔”。而到现在,香港遍布着中建的业务,每20个香港人就有1个居住在中建盖出来的房子里。

20世纪90年代初,港英政府推出包括赤腊角新机场等工程在内、预算超过250亿美元的庞大 “玫瑰园计划”,国际知名承包商闻风而至,在弹丸之地短兵相接,仅新机场项目就吸引了20多家国际明星承包商竞争。

最终,中建与英国、日本、香港等知名承包商组成BCJ联营公司,成功赢得并建设了20世纪全球十大建筑——造价为15亿美元的香港新机场客运大楼项目。

1997年,中建总公司承接阿尔及尔松树俱乐部喜来登酒店工程。阿尔及尔是阿尔及利亚的首都。

此间的阿国,政局混乱、恐怖主义猖獗、施工现场需要武装坦克保卫、外国人员纷纷撤退。不过中建如期交工,确保了第35届非统首脑会议的准时召开,赢得了阿尔及利亚政府和人民的信任。

还是在阿尔及利亚,2003年,阿国发生“5·21大地震”,楼宇瘫塌,生灵涂炭,损失惨重,但由中建总公司建造的建筑物无一倒塌,被阿国人民赞誉为“震不垮的丰碑”。“中国建筑”由此声名大振,后续工程源源而来,目前基本垄断了阿国房建市场。

这些年来,中建人直接经历了两伊战争、亚洲金融风暴、阿尔及利亚战乱及大地震、美国“9·11”事件和海湾战争,以及印尼海啸等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面临过市场萎缩、险境逃生等严峻考验。

现在,埃及国际会议中心、泰国拉玛八世皇大桥、阿联酋朱美拉棕榈岛别墅、美国纽约万豪酒店、俄罗斯联邦大厦等众多标志性工程矗立在世界各地。

从1984年起连年跻身于世界225家最大承包商行列,现在中建的年营业额已突破1000亿元大关,中国海外、中建国际与8个工程局,大部分已成为年产值100多亿元的企业集团,设计企业的产值也达到20多亿元。每年提供约70万个工作岗位,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建筑业翘楚。

破茧

“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北京2008夏季奥运会最受欢迎的场馆,水立方那童话般不断变幻颜色的外里面本身令人赞叹不已。

这个建筑的建设者便是中建。

水立方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案例。其钢结构的主体,膜结构的外立面,都是高难度的挑战。中建人依靠科技攻关创造了神话,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将9843个焊接球,20670根杆件,装接成“水立方”的躯体。

对于“水立方”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英国《卫报》发表文章称其为“理论物理学的杰作”。

2006年8月1日,水立方成功安装第一块气枕,12月26日,水立方外层膜结构完工。一座晶莹剔透的水晶体赫然屹立。

……

央视新址,则是一个高空扭曲的三维钢结构双塔工程,就像一个巨大的“变形金刚”,并悬空探出一个巨大的手臂。

内行人介绍,这个建筑,构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前所未有、亟待破解的技术难题。

因为央视新址设计得极不 “规矩”,两座塔楼分别高234米和194米,双向倾斜6度,分别伸出75.165米和67.165米的悬臂,在空中折形相交对接。悬臂共14层、宽39.1米、高56米,用钢量为1.8万吨,相当于将中国第一钢厦深圳发展中心悬空建造。

这个施工面临建筑史上最惊险最严峻的力学考验。

为了建造这样一个体积庞大的钢结构工程,中建的建设者们在底板施工中创造了底板厚度、混凝土使用粗大钢筋量、埋入式钢柱所用钢板厚度以及一次性浇筑混凝土量等四个世界之最。

2007年12月26日,央视新台址两座高矮不一的斜塔,分别伸出悬臂,严丝合缝地在162米的高空成功“握手”。

……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地上101层,地下3层,建筑主体高度达492米,为一座世界级的摩天大楼。

中建创造了400米高空塔吊移位的历史,填补了塔吊在450多米高空拼装,500米高空拆除的空白。

他们把超高层建筑临时供电系统分为两期供电,把一台临时变压器安置在主楼的54层,成功解决了电压降的问题,写就了房建史上的第一次。

他们史无先例地采用5层接力水箱供水,将临水供到约500米的高空,解决了施工用水、消防用水和生活排污等问题,为大楼施工用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他们在大厦的90层安装了2台风阻尼器,使之成为中国大陆地区首个使用此类装置的超高层建筑。

他们在450米长的竖井内采用两台卷扬机分段提升吊装电缆。这在世界超高层建筑中尚属首次,在国内更是首创。

他们创造了混凝土一次泵送至500米高空高度的世界第一……

奇迹,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而中建的未来,无疑将创造更多的建筑奇迹。

至此,在25年中,中建也实现了几次终极蜕变:在队伍布局上,实现了从三线到二线的转移,改革开放初期又抢占了沿海一线的市场,最终又走向全球;在市场经营方面,行业全面开放下,最早实现了由国家分配任务,向完全参与市场化竞争的转变;在企业生产组织上,实现了由“小社会”的封闭生产模式,向与国际接轨的总承包管理模式的转变;在施工技术方面,由过去基本上靠手工操作的作坊式生产,实现了向高度机械化施工的转变;在产业结构上,实现了由单一的建筑施工向承建、设计、房地产、实业投资等相对多元化产业结构的转变……

(本报记者陈文雅 撰文)

特邀点评

水皮 华夏时报总编辑

    作为中国建筑领域的巨无霸,中国建筑几乎达到了和行业可以划等号的地步。在北京的许多工地,一抬头就能看见中国建筑那个独特的蓝色LOGO,而他独特的上市历程更为他的出身做出了最好的解释。

这是一个公司吗?

有时候恍惚间水皮会自己问自己,那一天中国建筑的董秘来到华夏时报的办公室,水皮的感觉就更强烈。其实,与其说这是一个公司,不如说是共和国的一个建工局,因为他承担了太多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几乎所有重大的工程都有他的参与,而他雇用的农民工又几乎是这个行业的半壁江山。“5·12”四川汶川地震后甚至参与重建都成为中国建筑特批上市的理由之一。

毫无疑问,中国建筑是真正的大国企,有传统的优势,但是也有体制上的劣势,在市场竞争中能否扬长避短,把优势转化为强势,是摆在中建公司面前的问题,上市为这种转化创造了条件,但也是万里长征迈出的新一步。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是有期待的,乐观地更把中建当成了未来地产的龙头。所以现在给出的估值还是远远高于沪深300的平均水准,这是动力,更是压力,希望中建能够给相信他的人一个惊喜。

中建大事记

◆195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兵团后勤部吸收天津 “利群”、“四义”等营造厂,组合为公营建筑公司,于1953年正式挂牌。、

◆1982年6月,成立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属全国性的大型建筑联合企业。

◆1988年2月,中建总公司由国家建设部实行行业归口管理。

◆1991年2月,中建总公司作出印制佩戴“中建”标志、徽章的规定。

◆1992年8月,属下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香港公开上市。

◆1999年,中建总公司接收了中外建、中外园林、中建机、泛华、中联重科、中建科等六家与建设部脱钩的企业。

◆1999年年底,中央发出18号文件,决定将国务院管理的163家企业转由中共中央管理,中建总公司作为39户企业之一,企业的领导班子由中共中央审批,由国务院任命。

◆2006年,中建总公司成功跨入“世界500强”,排名第486位。

◆2007年12月10日,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4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7月10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获得证监会IPO批文,并在7月12日晚发布了招股意向书。

相关公司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1950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前身铁道部工程总局和设计总局成立。

1989年,铁道部撤销基本建设总局,组建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2000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与铁道部“脱钩”,于2003年归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

2007年,按照上级安排,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由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整体重组、独家发起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中国中铁已经成为集基建建设、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和其他业务于一体的多元化、特大型企业集团。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原中国港湾建设 (集团)总公司与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以强强联合、新设合并方式组建,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

2006年,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整体重组改制并独家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于同年12月1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交易,成为中国第一家实现境外整体上市的特大型国有基建企业。

目前,中交股份是中国最大的港口设计及建设企业,中国领先的公路、桥梁设计及建设企业,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的疏浚企业,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商,中国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中国最大的国际设计公司。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1949年,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成立。

1984年,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

1990年,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注册成立。

2000年,与铁道部脱钩,整体移交中央企业工委管理。

2007年,由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独家发起设立、整体重组改制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为国务院国资委的特大型建筑企业。

2008年,分别在上海和香港上市。

目前,中铁建业务涵盖工程承包、勘察设计咨询、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物流与物资贸易及资本运营。并在高原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及建设领域确立了行业领导地位。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