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蓝筹地产年度评选专家评审会 评选说明 吕尚春(经济观察报蓝筹地产主编):评审会第一阶段内容是看资料打分,从2004年开始到2006年,榜单的变化体现在每年约有20%-30%的企业被置换了,2007、2008、2009年这三年里,这18家相差无几,通常会有略微的一两家、两三家,变化很小。通过这六年的时间,我们的专家团队一直在参与,企业也稳定在一个程度" /> 2009中国蓝筹地产年度评选专家评审会 - 经济观察网 - 专业财经新闻网站
2009中国蓝筹地产年度评选专家评审会
导语:2009中国蓝筹地产年度评选专家评审会 评选说明 吕尚春(经济观察报蓝筹地产主编):评审会第一阶段内容是看资料打分,从2004年开始到2006年,榜单的变化体现在每年约有20%-30%的企业被置换了,2007、2008、2009年这三年里,这18家相差无几,通常会有略微的一两家、两三家,变化很小。通过这六年的时间,我们的专家团队一直在参与,企业也稳定在一个程度

时间:2009年9月11日下午
地点:经济观察报


评选说明

吕尚春(经济观察报蓝筹地产主编):评审会第一阶段内容是看资料打分,从2004年开始到2006年,榜单的变化体现在每年约有20%-30%的企业被置换了,2007、2008、2009年这三年里,这18家相差无几,通常会有略微的一两家、两三家,变化很小。通过这六年的时间,我们的专家团队一直在参与,企业也稳定在一个程度上。实际上,更多的是我们能够坐在一起通过评选的活动,通过专家对企业的观察提出一些意见来。
第二阶段,大家根据第一阶段的打分,以及平常对行业的认识,提出一些我们在评选之后对行业的评价、企业的评价,对房产的趋势的判断。
有请郝炬给大家介绍一下活动。

郝炬(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副总裁):非常高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蓝筹地产评选,今天在座的大多数是老朋友,专家组对蓝筹地产评选环节也相对比较熟悉。
首先对评选说明介绍一下,在整个评选过程中,跟其他同行相比,我们的特点在于增加了我们在座各位专家对企业的社会形象和未来发展潜力等指标的的主观看法。因此,最终的评价更加的完整,更加有特色。
我们最初确定完成地产的评选原则有三点,绩优、稳定、规模。绩优是企业本身的盈利性,能够给股东带来更多的价值;稳定是整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他的收入和业绩是否稳健往上增长;规模对于企业本身来讲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看企业的整体的规模,不管是总资产还是总收入,在市场份额中的影响力。从这三方面对蓝筹地产进行阐述。
企业评选最终得分由客观评价分、主观评价分加起来形成。客观评价方面,企业填写调查问卷和相关的、客观的财务数据,我们对获取到的相关参考资料、财务以及经营数据进行评价。
第二部分主观评价由专家打分形成,初步确定为核心的有四个指标:
发展潜力,请专家对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景、公司的战略、发展模式和增长持续性,包括他在运作的过程中的引资能力,发展的技术能力,进行分析、评价。
管理水平,更多是看这家公司整体的规模,以及管理的规范化、管理效率等。
品牌影响,主要体现在该公司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可以从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品牌形象,以及社会对这家企业的认知等。
社会责任,蓝筹企业应该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房地产企业,这些参选房地产企业在2008年做了哪些相关的社会公益事件,在行业中的举措,是否更好体现出一家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在承担社会责任。

房地产政策与酒后驾车异同

吕尚春:第二阶段的讨论,我们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房地产二套房贷,如果二套房真收紧,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市场在二手房贷收紧的情况下,未来的走向是什么样的;第二个问题,许多企业期待在香港IPO扩展他们的融资渠道,国内的房地产企业在下一段时期,将面临怎样的变化,他们应该如何应对。就这两个问题,请各位专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陈淮(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媒体说的所有的二套房贷在收紧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二套房贷是买小户型,现有居住面积低于当前居住平均水平的,执行契税1%,利率7折优惠,首付20%。现在这个政策并无任何改变,哪儿收紧了!而且二套房贷不是你住一套房,再买一套房就是二套房贷,如果以前没有贷过,现在第一次不是二套房贷,如果以前有一个房贷还完了,再买第二套房再贷款,这也不是二套房贷,所以没有二套放贷从紧的说法。
政策鼓励那些住房相对困难,有一定支付能力的老百姓,适时改善,并且是优先改善。假如一共是3套房子,现在有20个人想改善,让那些住房困难的而不是有钱的先改善,所以给他1%的契税,其实规定法定是3%,给他利率7折优惠,首付20%。我希望大声疾呼,这个政策没有任何变化。那些并不急于改善,而仅仅是高抛低吸买房的人,虽然他改善也是合理的,但不需要这么迫切,如果说120平方米搬到240平方米的,那你缓一缓,非得现在改善,那得多承担一些风险。

吕尚春:现在市场价增量减,是受什么影响?

陈淮:一个是权重的在变化,为什么价增量减,高档房在成交中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了,为什么地王现象频出,都是核心地区的地王,没有听说远郊区有地王、有令人吃惊的溢价。现在盖房子的人主攻核心市区和中高档房,买房购买力的释放主要是集中于相对高端的市场,所以成交量下降了,而房价上升了,在构成中是变化的,权重在变化。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前期的二手房、闲置房正在较大规模地释放到市场中来。你说的价格都指新房,我们在过去的成交规模中,90%是商品房新房,可能此后一段时间,我们是次新房——也是新房,但只是被买过一次了——的成交。就像我原来说下岗的比重在减少,其实失业没有少,只是统计到登记下岗人口中了。

吕尚春:从政策层面上讲,把以前略微宽松的程度说到了正常?

汪利娜(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政策没有变。去年交易量急剧萎缩,到今年4、5、6、7、8月份,价格急剧释放,这是异常的V型转换,第一是因为各个地方政府赤膊上阵,出台了很多刺激政策,第二是因为流动性亢奋,虽然政策没有变,但是各个商业银行自己在控制信贷规模。为什么?首先资本金的充足率压力极大,很多商业银行要重新补充资本金;第二存贷比按照指标不可以超过75%,现在很多银行都超过了;第三是现阶段,尤其是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出来之后,银行的信贷大部分是长期化,跟地方政府捆在一起,出现了财政化;最后一个问题是同质化,很多贷款都是同样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控制银行的系统风险,很多银行已经开启自己放贷的速度。
实际上二套房政策根本没有变,只是有的银行在前一阶段有点越轨,很多人买了第一套房贷款还没有还清,然后拿去抵押买第二套房子,按照原来的政策,要是还清第一套贷款再去购买贷款房,这不算第二套贷款房。
当然,最近银监会出台了很多管理办法,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资本金怎么算,存款怎么算,以前的票据保证金都不能算是银行的存款。现在对银行的监管越来越严,银行在放贷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现在各个银行都在自查,防止出现新一轮的坏账。所以这是银行从自身发展的需要来做的。

李国平(高策地产顾问机构董事长):这两位老师说政策没有变也是对的,但是以北京酒后开车的情况为例,现在酒后开车的越来越少,因为交管局管得严,但是交管局说我禁止酒后开车的政策从来没有变。去年这么多的刺激,几乎把这几年加在房地产上的紧箍咒都卸下来,恨不得推你一把。很多时候中央说地方还可以出台一些更加宽松的政策推动房地产,包括银行可以自行掌握利率、包括改善性住房,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好像是没有改金融政策,实际上已经放松了。这个事情才发生一天两天吗?早就发生了,现在才来查,还严查,这就是政策,政策文本跟执行都是政策,执行也是政策,现在要严查就是一种现象。
总理说继续保持宽松,是不加油了,但不是刹车。就跟以前没有查酒后驾车一样,现在到处在查酒后驾车,这个政策从文字上确实没有改变,但执行上改变了,反映出一种风向。我觉得还是有变的,如果要说没变是不太可能的。陈淮老师刚才讲,现在所谓的量跌价升,是不是跟这个有关,没有这么快。但下一步跟这个问题可能还真会有关,起码是一个信号。要炒楼的、投资的,本来股票就在往下跌,所以我觉得我们很会挑时候,前面怎么都没有用。这几种因素加在一起,可能会对接下来的房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陈淮:如果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时候想宽就宽,什么时候想紧就紧,那就不叫法。不能说保增长的时候,政策就可以宽。

李国平:不是国家规定酒后不能驾车就不酒后驾车了,就是靠查。别的政策也是一样的,靠盯紧一些,这是现实,不是理想的东西。
我是觉得今年的楼市,都是一个宽松的货币政策。你会突然之间觉得困难,加深执行之后又突然有钱了。各个城市中的城建单位,都是天上掉下来的钱,突然之间所有的决策都活了,因为他有他的融资平台,而且有一些就是在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国家国债项目刺激内需的钱,都没有向他们要过。这种流动性泛滥有什么效率?肯定没有效率,短期就是刺激,保8了,短期有用,长期没用。

张寅(虎杰投资首席分析师):基本同意这个观点。保8从技术上没有问题了,我只能说“技术”上,数字上向大家的最大承诺没有问题了。那就要解决到目前为止有什么问题,刚才说的最大问题,从贷款流向来说,出现了这三十年来没有出现的现象,就是他的流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贷款的总量最大头是在平台公司,通俗说就是各省市投资公司,建投、城建,而不是国企和民企。
流向失衡,失衡无非是数量失衡和流向过于集中在某一个点。
北京的成交量复苏早于上海、厦门,一线成交量最晚的是上海。今年这一轮的房地产,看上海市场能走多远,上海走不动,全国就走不动。上一轮的指标谁调整的?是深圳,2007年6月份最早开始调整,其次是北京,最晚是上海。这一轮最大的看点是上海。原因是,上海显然是集中了热钱。
上海的成交量出现了“M”型的成交,什么是“M”型,高档的豪宅——还不是公寓,豪宅跟公寓单价、总价有距离的——依然没有冷。经济适用房和其他的房需求非常猛,中间塌了。“M”型消费是日本的大前研一最早提出来的。“M”型消费只有两种情况,一个是临近通胀,通胀的预期在社会形成,特别是在富人面前强化。第二个是表明贫富差距在这一阶段进一步强化,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经济拉升,尽管想平衡贫富差距,实际上反而在贫富差距上又踩了脚油门。

张寅:市场经济实际上就两个基本的条件,一个是政府的政策可预期,所有明白的人,高中以上的人都可以预期政府的行为,可以猜对猜错,但可猜。第二个是不可预期,这一大变数。刚才描述的酒后驾车,说的跟做的是两张皮,就是执行与不执行不讲究契约精神,但是我的面子、法律都得有。
为什么有地王,其中一个原因是政府没有契约精神。信贷政策,贷给谁不贷给谁,必然有资源分配,没有契约精神,就有资源错配,没有契约精神必然是两张皮。
还有一个变数,9月10日听温总理在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中的讲话,内容有400多字,但有一个内容是以前没有的,防止通胀。我们最高的经济领导人,已经认为有通胀的内容要防止的话,显然明年的利率周期可能就来了。
外部环境,虽然说美联储分工政策不变,但是美联储说从10月份起已经不再开始买了。大家都知道,从二期市场,对于央行来说是流动性很重要的一点,那就从10月份开始。美联储已经开始一点一点的撤。
明年的利率也是一个变数,如果二手房优惠不涨,有人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开始升息,那地产能走多远。我自己对房价的判断是这样的,11月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月份,比如说某几个上市公司出现打折,大家不要意外,房地产上市公司肯定是带头者。第二,小户型的单价可能往上走,大户型的单价可能往下走。北京现房的每套平方米数在上升,说明没卖出去的房,单套的面积在上升。期房存量的每单位平方米数在增高,那就是说大户型。期房的存货第一次出现了拐点,往上的拐点。

尹宝军(北京世邦魏理仕董事总经理):我是房地产顾问公司,跟很多开发商和营销公司是合作伙伴。刚才听大家说,上海是比较严重的地区,我们代理了六到七个项目,在3月份以后,在第一个高峰上,很多人都做投资。中间这一部分,如果你在上海买一到两万的地方,根本就没有买到的。
刚才说的二套房的问题,现在每天有上千人在做过户。银行该放款都放完了,没有额度了,所以就收紧。
在北京今年二手房的交易明显大于期房的交易,这说明市场变的比较成熟了,从国外来看,大量的都是二手房的交易。反过来看,现在库存量少了,消化掉了,但又没有地。所以企业拼命的去抢地。

汪利娜:你说存量下去了,北京信息交易网,期房交易量下去了,但是现房又上去了,所以还不好说。

张寅:三年前深圳第一个出现了二手房的成交量超过了新房的成交量,深圳市场出现是正常的,是市场主导的现象,跟市场文化、市场的成熟度有关系。

尹宝军:这应该是一个信号,从表面上看,大家在外面看是宽,实际上内部是紧。这是我总体的感受。

从长线看 “铁公基”高投入带来的利弊权衡

王洪(清华大学金融系副教授):听了大家的观点,很受启发。具体的层面大家谈的比较多,我想跳出短期交易情况来看看长线的问题。我比较担忧我们的房价,尤其是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明显虚高,而且经济基本面也不支撑。有一点像美国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急着拉动经济,小布什以推动市场房屋的手法来保证经济增长,如果把握的不好,我们也有可能犯他同样的错误。
短期内,因为世界金融危机来的比较突然,可能一开始政策的力度就会比较大。但这个政策,我感觉只能短期使用,长期使用的副作用蛮大。人为地保8,我感觉一个是心理上的作用,实际效果跟7.9、8.1有多大的区别?一定要保证在8.0%的基础上吗?
我期待更多实质性的效果,比如说职业比较稳定,失业率比较低,没有通货膨胀,大家收入有所增加。如果保8不能在这些基础指标上反映出来,意义不大。
另外,我在美国、新加坡、英国当访问学者,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都待过,我感觉别的国家尤其是新加坡比较担心这些东西,包括房价太高,因为这对国家竞争力影响很大。现在把我们的房价炒高了,货币炒高了,把我们劳动力成本炒高了,商务成本也在增高,中国整个经济的竞争力在哪儿,如果经济的竞争力没有,房价天高,有什么用。

李国平:所以任志强说,房价越高,竞争力越强。结论完全反过来,竞争力强,房价能上去,不能因为说竞争力强,房价下去。

王洪:如果能够保8,只能保一年,这本事不大,如果能保证30年的8,这就很厉害了。但我们前三年已经超过了8,这不是人为保出来的,这是真正生产力的一种释放。
事实上房价增高的时候,有效需求减少了。你看看老百姓,大部分人的收入哪有这么高,要实事求是。
房价不拉起来,不炒热,地卖不动,,地方财政怎么支撑得住。这个时候应该考虑,怎么样来应对,我们需要跳出短时间的微调,或者分析这些局部的变化的思路,我们可能已经迷失这些大量的变化中。
就好象冬天,你还是要适应环境,不是说人家都很冷,你非要搞的很热,所以还是要因势而导。
  
李国平:大家都感冒了吃药了,我们在值班,大家好过来了,我们可能就倒下来了。所以看短期有用,我们挺风光,问题还是要看结构。

王洪:政府可以玩心理战,因为我在新加坡搞过全国土地储备计划,每五年都做,凡是房市高的时候,就搞出土地特高,一块一块进行规划,多提供土地供应,调整预期。

汪利娜:新加坡85%都是政府的房子,市场很小。

王洪:是的,但这样一做对市场有一个调节作用。

张寅:香港特区政府也会这么做。

王洪:现在这么高的价位,还能买得起房子的人,一个是抗风险能力高,一个是的确比较有能力的人。他们害怕的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想象出来的,目前没有苗头,但后来到底会引发成什么样,不知道,只是害怕,害怕是一种心理,逼的你非要买,逼的你不需要抛的时候抛了。所以房地产跟股票完全不一样。

李志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主任):第一,过去的两年对很多房地产公司,尤其是决策者来说打击很大。没想到危机来的这么快,一下子暴跌,今年又突然暴涨,命悬一线的时候突然出现转机。对于现在评选的公司来说总资产都是四百亿人民币以上的,管着四百亿资产,让企业经历着生生死死、大喜大悲。这么重大的事情都看走眼了,暴跌的时候没有看到,这是值得很多房地产企业思考的。那么重大的变化、重大的转折,功夫在室外。我们看问题的时候,非常重要的是分析的层次,你是个人层面、群体层面、企业层面,还是产业层面。现在这个问题肯定不是产业层面的问题。
金融危机远远没有结束,这种重大转折会不会再来?这是大家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经济危机的影响还不少,就业仍然处于非常低迷的情况。就业情况处于这么一个状况的情况下,这种经济的回暖是不可能持久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会觉得美元的贬值是可以看得见的。美元的贬值意味着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就会变成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新一轮的泛滥:流动性泛滥和通货膨胀。
从美国自身来说,预见到美元贬值,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二手房市场已经彻底回升,大家都转让资产。
我的两个判断,第一个是世界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第二个是通货膨胀不仅仅是一个预期的问题,由于美元的贬值,可能性在不断加大,通货膨胀的问题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另外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首先我表达一个自己的观点,我觉得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的经济GDP排第二、第三,但是按照三十年从一穷二白的点上开始,家当是很有限的,这是很重要的概念。不管现在是第二还是第三,家底是很单薄的。金融危机本身是博弈的工作,外面的力量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博弈是存在的。从表面上来看,大家对国家政策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外有强敌,底子单薄,大家期望又高,三种力量的存在,使得现在的决策是相当困难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把相对漂亮的外衣去掉,百丑全部漏出来怎么办?
对于中国来说,在现在的背景下,在金融危机的面前中国有两样很好的东西在支撑基本面,第一个是城市化没有完成,还能持续一段时间。第二个是汽车没有普及。鉴于此,中国保8就能够顺利的扛过低谷,还能延续一段时期,对国家的发展肯定是有利的。现在要放弃保8,让各式各样的矛盾都表面化,那情况是不是很难掌控?这是我的另外一个观点。
从现在来看房地产,正是因为中国经济的作用,所以各方面的矛盾也比较突出。刚才我们提到了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第二方面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很多人把房地产作为一个抗通货膨胀的手段,不管是预期前还是现期,这是一个事实。
外资在房地产的投资力量历来非常庞大,这涉及到国家金融安全问题。如果长期保持一个很高的位置,这也不现实。外资的抛售,资本大量外流,会给国家金融安全带来危险。
住房难,我们国家把住房难变成一个政治问题,也需要采取实实在在的办法去解决。
所以我觉得,现在看房地产,还是要放在一个国际的背景下来看。再加上国内综合的平衡,至少从国家层面,从博弈的角度来看,才能避免中国房地产产业再次陷入萎缩,集体误判的状况。

非理性市场状况下 企业如何作为?

陈功(安邦集团董事长):大家都是站在很理性的角度,对美国、新加坡的对比非常多。我的看法是我们面对的根本不是一个理性的市场、理性的场面,因此也不可能有一个理性的结果。像张寅,希望找到一个很清晰、很透彻的结果,我觉得确实需要这样的学者、专家做出努力。但这个努力是否有效,我保持一定的怀疑态度。
中国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宪法已经说了,土地是国有的,我们的钱在国有银行手里拿着。国有银行又归银监会、银行管,说白了我们的钱不是想怎么支配就能怎么支配的。好不容易投到股票中,想高就高,想低就低,还是让人给支配了。这是现实中国的基本特点。
如果脱离土地国有这一前提,带着比较理想的色彩去讨论问题,结果是色彩斑斓,会有非常吸引人的观点出发。但发现那些东西都有反面的论证来否定,你说有数量、定量分析,这个数据你看得懂吗?我反正看不懂,这可能有人亲自做调查,根据条件可能清楚一些。像任志强说的数字,马上有人站出来说一些反对的数据,这些统计口径也不明白,在这样的情况下,肯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说城市化还不够,国外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我也希望达到这样的水平,那样我在农村的邻居、亲戚也可以过上好日子。但是人家的城市化跟你的城市化是一回事吗?你能达到那种程度吗?你把13亿人口变成那样的城市化水平,将来得变成什么样,能源是不是全被你们用完了?北京每个垃圾场的半径20公里,16个垃圾厂,算一算,这样的垃圾厂还只能解决一半,北京还有一半垃圾用各式各样的形式处理掉了。还没有说水,水就更惨一些,国外的水管五年一换,人家的水管跟我们的水管还不一样,有各式各样防漏措施,还有防污染的问题,我们就不提防污染的问题了。
当然还有通胀的问题,资产价格上来是不是通胀的一部分,我们经济学家当然得出结论,这肯定不算,跟通货膨胀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一点我们都明白,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很难得出一个比较多人的共识,这是对这是不对。要想找到这个答案,肯定得让上帝告诉你。

吕尚春:尹先生,你们很早就跟一线的企业接触,今年地王多是由国资企业获得,民营企业没有办法,据你了解是什么样的状况。

尹宝军:我代表个人观点谈这个问题。一个地王卖16000每平方米的地价,加上成本得卖多少钱。有一些顾问公司已经算过了,住宅得卖40000万块钱,商业卖50000万块钱,公建得卖60000万块钱,如果卖不上,你的成本哪儿来,你的利息怎么交。我们有我们的成本,算来算去怎么也算不过这个帐来,这是现在的实际情况,但怎么解决?看这些蓝筹地产入围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公司,有几个是商业的?可能金融街算一个,招商算一个,就这么几个。但这么大量的商业地产怎么办?我们想借鉴国外的经验,今年年底会有REITS出来。这部分要看多层面来解决问题,一个是看商业怎么来看,是不是都卖?卖的了吗?卖不了,租的话怎么租?多少的回报算合理的数字?是不是把房子的价格推掉了,才能还的起?这责任到底是谁的?政府在这里边承担多少责任?政府的投放量和税是挂钩的,我们在这里边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有一些开发商已经被架在那个位置上了,没有办法,不拿地就没得生存,不开发就没法卖。怎么办?就跟潘石屹讲的那样,我没有办法,我举牌就举牌,我算过,人家不算。
   
王洪:这个扩张不是有效的扩张,以占有资源,而不是以效率为主。他即使不赚钱,如果信贷额度不用完,就感觉不对。诸多的原因决定,他更多不是从将来是不是一定能赚多少钱出发的。
在这种情况下,的确不是理性的。在这个时候可能有时候也需要不理性。但不能长时间的不理性。可能太理性以后会害怕,红军长征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要走15000里,一开始走着走着,很多人上路。

陈淮:地王的钱落到谁手里?政府拉高地价、土地升值的钱落到谁手里?政府。从政府手上没有赚到,开发商只能被架起来,只能揽更多的地。房地产花5000买地盖房子,如果开发商把房卖了,买同样的地,低价还会是5000吗?他只有想办法卖更贵的价,实际上这个地涨价每一个环节的钱都是还给了政府。
2000点入市,涨到4000点卖了,赚了,你卖出去再买进来不是还得4000点,你什么时候赚钱了?4000点卖了你不进去了,那是赚钱的。开发商在地王的情况下是不赚钱的,只有地价跌了,房子又卖了,才能赚到钱。一千万、一个亿、十个亿,听着解气,但必须得揽更多的钱来还前面的息。

汪利娜:大家都说土地国有制,本来是保障老百姓住房非常有利的条件,现在土地实际上是剥夺了老百姓享受公有土地受益的权力。发展为人民,让人民共同享受发展的结果。

陈淮:你这是理性守望。实际上地方政府现在也发债,借银行的钱不是债吗?拖欠工人的钱不是债吗?一开始说潜规则,中国的事实际上这么干的,地方政府发债是违法的,但实际上地方政府哪个不发一两个债的。城投公司借的债就不是债了!

李志能:民营企业圈地盖房,原来可以买200亩地,卖完了再买新地,结果只能买55亩地。很多企业完全是用自有资金在做,发现在做的过程中,地越来越少。
很多人去圈地,就像进股票。

王洪:全世界的经济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来说的确是一个机会,如果用这么宝贵的资源、资金、财富,还沿着老套去炒地产、股市,这有一定的作用,可以保证经济基本上有一个支撑,但主要的资源千万不能这么用,要利用人家的危机赶紧去抢那些资源以及新的技术,还有一些我们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原来人家是拼命不给我们的东西,现在要跟他们谈,让他做到以前不卖给我们的东西,现在得卖,以前不开放的现在要开放。通过这些努力,把原来不能做到的尽量想办法做到,这次的确跟以前不一样。

张寅:这是战略机遇。

王洪:中国人也挺聪明,拿着东西来就能琢磨出来,如果这一次能够跟国际更加有效地接轨,我们能够找到一些比较珍贵的东西。

谢红玲(地产中国网主编):刚才专家们在发言当中提到我们在市场中没有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刚才说到买地王的,尤其是大央企他们的心态有一点,这是我们通过他们采访和底下聊天中了解到的,他们不是像咱们假设的前提去看待问题,咱们是假设这块地不变的情况下来算的账,而他们认为这些假设都是可以变的,所以他们不算账。
北辰拿长沙的地王,那个人也确实没有面对媒体的经验,真是实话实说,他说我真的就没算账,我就是要拿。
有一个大型企业,包括勘探等等各个研究机构都花钱请过来做了研究,把周围的市场也调查了,准备花50多亿拿这块地,结果北辰是90个亿拿的,当时这个老板真是气疯了。北辰就不管,拿完再说。所以咱们是假定他有这么多钱,一定按规矩交,按照一定的规划去开发。我们用一个俗的说法,就是胆大,不像民营企业,像潘石屹这样小心翼翼的去算,他们不用这么谨慎。
还有一个是买房人的心态,以及目前的现象。以北京市场为例,买家手里的钱太多,民间的钱太多。举两个例子,尤其是准备买一万五到两万五的房子的这些人,两个项目,一个是华贸城,在北五环外,大概售价会在15000,目前您再去买二三居,已经买不到,只有一居可以排队,能不能买的上就不知道。正因为我们做这一行,认为我们跟企业熟,有朋友就这个项目,问我能不能说上话,帮他留上一套房子。南三环金投要开发一个项目,价格一期卖12000—16000之间,据业务人员说,您要买赶紧找关系,现在已经有7000人排号。就对他的水分打一半也有3000人,他有多少套房子,只有1000套。不知道哪来的这么多钱,这么多钱在这儿了,而且不是很富裕这一层人的钱,是中间层的。有钱人的这一层,刚才专家们分析,心态是为了抵御动荡去买的。还有一个心态,因为目前这些钱没有生意可投,投什么都不赚钱,还不如投房子,来钱快。这是采访星河湾的买家,包括金科的,总价400万以上的房子的买家,是在我们采访中了解到的。

张寅:地王,我自己觉得有这么一个现象,整个竞标的过程中,跟2007年有一个重大的区别。中海在上海70亿的竞标,买标书的有70家公司,真正到现场举牌理论上有15家,但真正举牌的只有14家。但是以前有一次地王,去了60家,真正举牌的达到40家。这说明什么?说明产业集中度开始提高。现在经常参与竞标的,无论是北京、上海,以及少数二线城市例如杭州、重庆等,真正去参与竞标的已经不到一百家了,不管是买标书还是举牌,产业的集中度在未来会突然提高。
2月份还出现了土地流标事件。现在,在一线城市出地王,个别二线城市也出现地王的情况下,二线城市在8月份还有8起流标事件。

陈功:说三句话,可以负责任的做一个预测,在下一轮房地产企业的宏观调整中,大的力度、大的政策一定会出台。出台政策的主要推手一个来自于政府,一个来自于银行。大家可以拭目以待,打压性的政策会不会出台。
第二,房地产企业要特别注意,你所从事的行业性质是什么,你混这个行业起码得知道行业的性质。这个行业的性质是延续了1949年之后公司和银行业,这是组合性的差异。无论是地方政府扮演角色还是建设部,还是哪里,总得有一个国有大的成分在里边。不但是在开始的链条,当然可以在进程中,在终端,在银行、金融这一块通过资金的调整,直截了当的是说信贷政策就可以控制。所以国有参与度非常高,导致实际上是公私合营的,你不明白这个性质,不知道谁是老大的时候,你去做很多的政策,做很多的调整。老大明明收一下手,大力度的去投入。有的人,明显做的是有问题,不知道怎么使,但起码知道有一个不太明智的做法。
第三,小心风险,风险马上就来了。

吕尚春:
非常感谢各位!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