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饭店的60年前和60年后(一)
导语:这些大饭店、餐厅曾经发生过什么,他们如何在时间中慢慢变老却又日渐崭新。

无论如何斗转星移,时间怎样抹掉一切,那些存留在黑白照片里的痕迹,总是能带你穿越历史的长廊,让你离他们近一点,再近一点,去慢慢接近逐渐模糊掉的真相。

有人说,建筑就像是一个具有记忆的活化石,它让你感觉历史那么真实,那些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事情,都深藏在那片土地上,凝固在每一块砖瓦里,飘荡在每一条墙缝中。那么,大家就随我来,看看这些大饭店里、餐厅里,究竟曾经发生过什么,他们如何在时间中慢慢变老,却又日渐崭新。

六国饭店旧貌

如今已更名的极具时代特征的华风宾馆

六国饭店

六国饭店由英国人于1905年建造,当初是英、法、美、德、日、俄六国合资,所以取名为六国饭店。六国饭店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有客房200余套,是当时北京最高的洋楼之一。饭店主要有各国公使、官员及上层人士在此住宿、餐饮、娱乐,形成达官贵人的聚会场所。另外,当时这里还是下台的军政要人的避难所。历经一百余年的岁月沧桑,这里记载了一段沉甸甸的历史,在这个位于东交民巷核心区是一座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的饭店里发生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袁世凯暗杀武昌起义功臣张振武、张作霖暗杀邵飘萍、胡蝶与张学良的绯闻……。1949年4月,已经进入北平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里迎接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 眼下六国饭店更名为“华风宾馆”。


1949年10月26日香港美术家在六国饭店召开茶话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合影

六国饭店传奇:六国饭店的枪声

1933年5月7日上午,一个打扮阔气的商人带着一个年轻、干练的随从住进了北平六国饭店。

这两个人别的房间不要,偏要住三楼。他们住下后,年轻人不时地在走廊上走来走去,并假装不在意地向走廊两侧的窗子外看,时刻注意着各种动向。

中午12点刚过,年轻人紧张地回到房间,对中年商人说:"对面房间卫生间的窗户开了,里面有一男一女,男的五十多岁,高高的个子,下巴上有一绺长须。不知是不是?"中年人听后,假装有事,到那里走过一趟,回来后说:"不错,就是他。""那我就干了。"年轻人说着,从包里取出手枪,张开机头,并下意识地瞄了瞄,然后,放下大褂的袖子遮住枪,就想往外走。

"你等一等,我下楼安排好汽车。"说着,商人急匆匆地走下楼去。

过了两三分钟,年轻人看看差不多了,便袖着手枪来到走廊上。从窗口看去,那个女的正在给老头系扣子。说时迟,那时快,他迅速端起手枪,屏住呼吸,"砰!砰!"对准那男的后心就是两枪。眼看着老头子倒在地上,女人撕心裂肺地叫起来,他转身就奔向楼梯口。

枪声震惊了人们,一群人迎面跑过来。年轻人一挥手枪,咬着牙喊道:"闪开!我在杀汉奸,没你们事。"乘那些人发愣的当口,飞快地跑下楼。这时,商人早把汽车停在门口,并打开车门等着他。

年轻人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汽车,车门没等关好,汽车已"呜"的一声,一溜烟开跑了。

"怎么样?"商人问。

"眼看他倒了下去。"年轻人呼哧呼哧地喘息着说。

"打了几枪?"

"记不清了,大概是两枪。"


原来,这两个人便是力行社特务处派去刺杀张敬尧的人。中年商人叫王天木,是特务处天津站站长。年轻人叫白世维,年方二十四岁,也是军校毕业,先后任抚宁县党务宣传员,兼临榆、抚宁民团教练官,后又任东北义勇军第二十七支队司令。他本不是特务处成员,但因与特务处北平站站长陈恭澍关系密切,便推荐给华北区区长郑介民,执行这项任务。而郑介民又是受何应钦之命,布置这次暗杀的。

1933年,正是长城抗战后中日关系至为紧张的时期。自1933年1月以来,日军先后对热河、长城各口发动进攻,国民党军虽经激烈抵抗,但仍失陷热河和长城各口,日军并觊觎冀东。这时,新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的何应钦得到情报,说日本侵略者准备利用孙传芳在天津、张敬尧在北平建立傀儡政权。这两个人,孙传芳做过五省联军总司令,张敬尧当过湖南督军,旧属较多,影响很大,一旦建立傀儡政权,对国民党威胁太大。于是,何应钦命令特务处华北区区长郑介民,找一个"忠实"的黄埔学生,暗杀张敬尧。这样,几经挑选,最后选中了白世维。

白世维受命后,即开始准备行动,郑介民还把自己的手枪摘给他,以示信任与鼓励。经过了解,得知张敬尧化名常石谷,住在东郊民巷六国饭店三楼。东郊民巷是使馆区,其治安由各帝国主义轮流值年负责。当年正是日本值年,所以张敬尧认为住在这里极为安全。他找了个女人陪伴,每天要睡到中午12点起床,他的四个保镖下午一点到这里,保护他活动。这就给王天木、白世维造成了可乘之机,在张起身后、保镖来前动了手。

王天木、白世维乘车脱身后,换了衣服,埋好手枪,才向郑介民汇报。郑介民让陈恭澍派人去探听消息,得知张敬尧被击中要害,生命垂危。

当天晚上,报纸登出六国饭店常住客人常石谷被刺消息。次日,各报纷纷报道:在六国饭店被刺身死的常石谷,就是前湖南督军张敬尧。据说,张敬尧被刺时,孙传芳由天津刚到六国饭店,听到枪声,知道不妙,跳窗逃入日本兵营,很长时间不敢出来活动。后来,他被侠女施剑翘刺杀。

有人以为,白世维刺杀张敬尧与戴笠无关。其实,关于张敬尧投靠日本人之事,就是戴笠命部下刺探得来的,而郑介民虽受何应钦之命布置,也必须经请示戴笠批准后才可行动。在刺杀重要人物上,戴笠是不敢自作主张的,他必然要请示蒋介石。而且,日本拉拢张敬尧,对蒋介石的统治影响甚大,所以,可以推断,刺杀张敬尧之事,也是蒋介石指使戴笠布置的工作之一。


1952年:全聚德的重生

  1952年全聚德公私合营照

今天的全聚德前门店

如今,改造后前门大街很多老字号开始回归。而投资7000多万的全聚德前门店,今年一经重新开张,去晚了就要排队等候。

而在全聚德前门店,一进入门厅,地面上就镶嵌彩色圆形瓷砖上,写着1864年,在告诉你这家企业的历史。全聚德公司于1864年,由河北冀县杨家寨人杨寿山创立。当时他盘下了北京前门肉市街一家濒临倒闭的干果店,立新字号为“全聚德”,开始经营烤鸭子和烤炉肉。

经过一番发展,在京城有一定名气。由于在北京前门地区,清朝时全聚德就第一家盖起二层小楼,所以全聚德被称为“天下第一楼”。

可上世纪40年代,由于战乱使中国经济受到重创。这样市场虚假购买力的消失,使私营工商业陷入了严重的困难。很多企业产品大量积压,资金周转不灵,开工不足,歇业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1950到1952年,私营经济在全社会商品零售额中所占比重,由88.3%下降为65.2%;私营商业在全国纯商业机构销售额中所占比重,由80.9%下降为47.3%;私营商业及饮食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商业及饮食业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由94.7%下降为85.8%。

对于全聚德来说日子也十分难熬。大的经济环境的欠佳,和国民党军队在撤退时欠了大笔饭费,再加上物价飞涨,到饭店来吃饭的人也越来越少。经营很困难,全聚德到了发不出去工资的程度。

1952年,杨家第四代传人为了维持企业发展,把嫁妆和家里的财产都卖掉来维持经营,可是局面还是很难改观。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全聚德向北京市政府提出了歇业请求。

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对全聚德这样的老字号十分重视。私人资本如何利用,成了摆在新中国领导人面前的难题。

为帮助私营资本克服困难,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上捉出要合理调整工商业,并把它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的基本措施之一。

为解决私营工商业的困境,1952年初中国政府在“五反”运动中期便采取了相应措施,对工商业进行调整。

全聚德的歇业请求被交到了北京市政府,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提出像全聚德这样的品牌企业必须保留,政府应该给予支持。就这样北京市政府根据中央的政策方针,在1952年对全聚德先进行公私合营改造。

姜俊贤说,当年公私合营采取五五分成的比例,既作为公家的政府持有50%的股份,私人资本持有另外一半股份。“并不像现在实行51%控股权什么的,反正就是双方合作”。

可笑的是,当时北京市没有具体负责公私合营的经济部门,从全聚德公私合营之后成立了饭店办公室,后来又演变成了北京市服务局。

可以说在岌岌可危的时刻,全聚德得到了政府的救助,通过公私合营方式保存了下来。如今在全聚德自己的博物馆里,还保存着当年公私合营的老照片。

在当时情况下,私人资本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巧妙地生存下来。有的日后,更是发展壮大,全聚德和同仁堂都是这样的企业。

从1949年建国到1952年,私人资本经济发展从整体上说呈现上升趋势。私人资本企业数及职工人数逐年增加。到1952年,私营工业户数比1949年增加 21.4%,私营商业户数比1949年增加18.5%,私营饮食业较1950年增加13.3%。私营饮食业从业人员比1950年增加20.8%。

这样新中国对这些民间资本,进行了很好的“盘活”。

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姜俊贤把公司发展总结为三个阶段。1864年创立到1952年为第一阶段,可以说是杨家自己打天下阶段;1952年到1993年的发展壮大的第二阶段;1993年组建集团公司到现在的快速发展的第三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不断地与世界各国建交,外国友人到中国频率开始增加。而全聚德这家以烤鸭为特色的饭店,经常成为中国领导人宴请外宾的地方。

时任总理周恩来就是全聚德的常客。但是随着发展,全聚德前门店接待能力上优势有些捉襟见肘。同时,加上前门地区交通不便。

周恩来建议,全聚德可否再开一家交通好接待能力大点的店。

按照总理指示,1979年5月,全聚德和平门店开张,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餐厅使用面积近4000平方米,全店可接待2000多位宾客同时就餐,是世界最大的烤鸭店。目前,仍是亚洲最大的单体饭店。1993年,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全聚德成立了集团公司,多家国有企业入股全聚德。2007年11月,全聚德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全聚德集团直营店由重组前的4家,发展到现在的16家,营业收入从2004年的4.4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11.12亿元。

2009年7月28日,全聚德走过了145年。姜俊贤说,1952年是全聚德起死回生的一年。


便宜坊:两大冤家的恩怨情仇

如今已经鲜为人知的便宜坊米市胡同店旧址

便宜坊开在新世界商场里的新店,明亮而现代

说到便宜坊,有两个人不能不提,一个是大贪官严嵩,一个是大清官杨继盛。相传1552年(明嘉靖三十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在朝堂之上严词弹劾奸相严嵩,反被严嵩诬陷。下得朝来,颇为不得意地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遛弯来到了菜市口东南侧的米市胡同。走进小店,打算大吃一顿,忘却庙堂上的烦恼,便点了烤鸭等菜。菜品上来,杨继盛一尝,口味甚佳,遂询问小店字号,方知“便宜坊”。“此店真乃方便宜人,物超所值。”一句夸奖后,他提笔写下了“便宜坊”三个字。其后,杨继盛带着不少达官文人到此吃饭,也将“便宜坊”的名声,传扬开去。

  如今,在菜市口西北侧的达智桥胡同,能找到杨继盛的故居以及“杨椒山祠”,而东南侧的珠朝街,则能找到严嵩的故居“中山会馆”。历史对于这两个大恶大善之人,倒是非常公平——二人故居至今都已经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两个冤家的宅第,相距约有2公里远。将两家连上一条线,几乎正中央的位置,就是“便宜坊”的老店。从米市胡同北口进去,除了小副食店、小饭馆、老理发馆、康有为的故居“南海会馆”,还能看到一个棺材铺。这也是北京城里最后一个棺材铺,檐板上还刻着“自置四川建昌荫陈金丝楠木椁套福建香杉江西饶州,各省花板一概俱全”。棺材铺的北侧,有一条1米宽的小胡同。顺着小胡同走进去,一座二层小楼赫然出现在路左手边。顺着楼旁的小路走到楼前,能看到位于楼外的楼梯。这,就是便宜坊的老家。虽然没有确定的记载说便宜坊一定是在这里开业的,但是至少可以从杨继盛的故事推测——这里的历史,至少450多年。

  小楼占地也就是四个车位大,呈凹字形。没有人知道小楼是否经过翻建,但从灰砖和砖缝的宽度来看,现在能看到的小楼应建于民国时期之前。墙面上很多地方都已经风化,上下两层各有四五个房间,仍有几户居民居住在里面。一楼的一位大嫂说,这个小楼里的居民,有的已经搬走,估计不远的将来,这个小楼也将拆除。

  顺着砖头水泥砌成的楼梯走上二楼,迎面而来的是木条的地板和残破的倒挂楣子。和普通民居的楼房不同,这个二楼除了几个房间,还有约10平方米的“阳台”。如果这就是明朝留下的建筑,我们可以站在这里想象,大清官坐在一个八仙桌前,独自喝一口闷酒,夹起一块透明的鸭皮,沾上甜面酱,放在嘴里大嚼。大清官此时一定是皱着眉,若不是因为朝堂上的事情而郁闷,一定是“人间怎会有此美味”令他不解。就算是现在,这一口也得算是一大享受了。


仿膳饭庄

早年的仿膳饭庄,气派但显得陈旧

如今的仿膳饭庄,真如皇宫般富丽堂皇

仿膳饭庄位于北海公园里,是以经营宫廷风味菜点而驰名中外的老字号饭庄,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1925年,北海公园正式开放。原在清宫御膳房当差的赵仁斋和他儿子赵炳南,邀请原御膳房的厨工孙绍然、王玉山、赵承寿等人,在北海公园北岸开设茶社,取名“仿膳”,意思是:这里是仿照御膳房的制作方法烹制菜点的,经营的品种主要是清宫糕点小吃和风味菜肴。1956年,仿膳茶社更名为“仿膳饭庄”。

仿膳饭庄经营的宫廷菜肴约800多种,而其中最著名的菜肴当属“满汉全席”。满汉全席选用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等名贵材料,采用满人烧烤与汉人炖焖煮炸等技法,可以说汇满汉南北口味的精萃。据说,完整的满汉全席需要分4-6餐吃完。为满足不同客人的需要,饭庄又推出“满汉全席精选”餐式,客人食一餐就可以略领满汉全席的精美。

(未完待续)

(内容由饭统网提供)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