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焦建 国际能源署(IEA)近日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电子消费产品耗电占家庭用电需求的15%,而未来20年内,该数字还可能增加2倍。为满足电子消费品等电器的电力需求,全世界需要再建560座燃煤发电厂或230座核电厂。这使得处理造成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变得更为困难。
对此,许多能源专家认为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即实施强制性能效规则,规定电器的用电量。
在美国,冰箱等电器就被规范在能效规则之内。但对于电视机、游戏机控制台等电子消费品的能效规范,却屡遭制造商阻挠,始终没有通过——因为他们担心高能效标准会提高成本。电子消费品使用电力需求的增长,抵消了近年来电器能效提高所节省的电量,能效规则受阻成为问题。
美国加州大学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资深科学家、能效专家艾伦.迈耶(Alan Meier)表示:“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几乎所有东西都总处于‘插电’状态的时代。”
实施强制性能效标准会迫使制造商重新设计产品,或花成本为产品增加控制电力消耗的配件。许多商家之所以反对,就是因为他们担心这样会提升成本、扼杀行业创新能力。
然而,美国国会从未授权任何一届政府,实施对于游戏机控制台等家用电子设备的能耗标准,这方面的立法也举步艰难。谷歌能源专家丹.赖歇尔表示:“如果我们不能提升简单电子消费品的能效,那么很难相信我们会在清洁煤电厂等困难问题上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