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一段逃兵的黑色浪漫
导语:《麦田》导演何平没读过《史记》,而太史公也没有他这么“浪漫”。

经济观察网 特约作者 图门巴雅尔 观赏一部名叫《麦田》的电影,我忍着不笑而笑场。不笑,是因为剧中人感受着谎言编制的浪漫,尽管有些荒诞,而终于笑出声来,是因为想起有评论“盛赞”导演何平的电影寓言——把战国时代40万赵军抗击秦军,暗喻为当下民工倾巢出动……

奇思妙想的导演,指挥两位毫无古人、军人气质(王学圻除外)的准民工“穿越”到2200多年前的太行山区:长平,赵军大败,秦军连夜屠杀俘获的赵卒,场面既残酷又悲怆。黄觉饰演的秦兵暇为了回家丰收的欲望,悄悄离开了战场。在逃离路上,暇遇到了年轻的秦兵辄(杜家毅饰),两人性格迥异,从相互猜疑到一起踏上了归乡之路。 可同时,一支又一支秦军纠察队也在设局捕杀秦赵两国的逃兵……

为了躲避搜捕,暇和辄没日没夜地逃命,终于昏厥在河边,潞邑城的女人们将他们救进城。两人醒来得知身陷赵城万分恐惧,只好谎称自己也是赵国人。潞邑的女人们看到两个‘赵卒’,兴奋不已,她们希望从两个‘赵卒’嘴里听到战争和男人们的消息,开始用最好的礼仪款待他们。

两个秦国人知道赵国的男人们早已死在屠杀中,为了活命,暇和辄在全城女人们的亢奋面前编造了赵国大胜秦军的谎言。得知赵国大胜秦国,举城亢奋。暇和辄被当作了赵国的英雄,那种荣耀是他俩从未领略过的。

导演何平妙语连珠:“假如片中没有这个揭穿谎言的结局,谎言一直维持着,对于潞邑城的人来说,历史的真实就是赵国灭了秦国。假如司马迁是听这两个逃兵讲的长平之战,《麦田》的故事可能就变成了历史的真实。”

何平没读过《史记》,而太史公也没有他这么“浪漫”。当年司马迁为《史记》搜集史料,有官方文献,还要实地走访,多方取证才写入自己的著作。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山西省高平市东西梁山之间丹河附近河谷地带),是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战况最为惨烈的著名战例之一。长平之战40年后,秦始皇以武力统一中国。尽管赵国等国史籍对长平之战曾有详细记载,但“焚书坑儒”后,六国史籍大多被付之一炬。《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对此战虽有记载,也是吝啬地匆匆带过,语焉不详。历朝历代对长平之战遗址有所考证,但均无具体成果,更没发现一处成规模的尸骨坑。就在众多学者为解开这桩悬案四处寻找线索时,1995年,高平市永录乡永录村村民李珠孩在自家梨园里锄地时意外揭开了谜底,沉睡了两千多年的长平古战场终于重见天日:“尸骨叠压交错,形态各异。眼前一具还算完整的尸骨更让他感到惊恐不已:一枚生锈的箭头,深深地嵌在尸骨的头骨与腿骨上,尸骨旁还散落着一串长满铜绿的刀币和一些箭头、带钩等。” 

真实的历史,远比司马迁的寥寥数语残酷得多。

长平之战,40万赵国降兵被秦将白起下令坑杀,只有240人因为年纪还小而幸免于难,其他人想逃、想投降,但白起没有给他们生的机会,因为正如《投名状》中庞青云(李连杰 饰)说的:“这些人,拿起武器就是兵!”

秦军不仅不会优待俘虏,更不会对自己的“逃兵”手下留情。当其时,秦律规定,在军队中施行“株连制度”,相应数量的士兵为一组,当其中一名士兵犯罪时,同组的士兵都要受到连累,一同受到严厉的惩处。如果有逃兵问题,屯长和什伍人员连带一起处罚。同时每一个秦军官兵的家人也被秦律和自己连在了一起,如果自己触犯了法律那么就会连累到自己的家人。

也就是说,暇和辄这两哥们儿一逃,不仅“与子同仇”的生死战友和长官难辞其咎,说不定等他们回到家乡的时候,老爹老娘、媳妇孩子、兄弟姐妹已经锒铛入狱……还收什么麦子?

事实上,根据秦律“二十等爵制”,只要士兵战场上立功,不仅有人替他收麦子,本人可以领到相应爵位的俸禄,家人免除一定的赋役,达到一定的爵位还可以受赐食邑和税邑,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家臣和武士。

说到这里,何平同学可以羞愧颜面而走了…… 


再讲一讲逃兵,在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作为一名士兵,进攻中是勇往直前还是找地藏身或装死?排除军人的荣誉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单从个人的策略角度看,当逃兵绝对是最佳选择。整个大部队都在向前冲,多了你一个战争未必会赢,少了你一个战争也未必会输,而你的勇敢拼命却会极大地增加你自己受伤甚至死亡的风险。

士兵个人的这种理性的策略选择对于整个军队是有害的。因此统帅将军们想出了很多措施改变了士兵们这种理性的策略选择。在大部分的军队中,战时士兵逃跑被抓住,会被就地正法,临阵脱逃也会遭受惩罚,这意味着是一种耻辱,无耻之极,家人也会受到牵连,地位低贱,永远无法面对现实社会。既然都是死,选择勇往直前显然就会更具吸引力。不过在战场上当逃兵还是有的,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偷偷溜之大吉,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装死,怎么办?监督是个大问题。

看过《兵临城下》盗版或原版DVD的人一定对其中一幕印象深刻:影片开始不久苏军进攻德军阵地,而进攻部队后面架着机枪,对擅自撤退的苏军士兵进行扫射(我们国内影院放映此片时——这段被电影局审查者剪掉了)……很遗憾这不是美帝(美拍此片)对苏维埃政权的丑化,而事实确实如此……

在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内务部队(简称NKVD)总共处决了13500名军官和士兵,罪名是叛国!

苏联国防人民委员270号命令在1941年8月16日发布,规定所有红军官兵必须战斗到最后,但凡被敌军俘虏,无论事前曾否做过抵抗,事后都将被作为叛国者惩治,连同眷属在内被送往劳改营。至于1942年7月28日发布的227号命令,则是命令“绝不许后退一步”,官兵撤退者一律处死。而同期德军在战斗中共计处决了3000名平民,没有处决自己士兵的记录,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俄国士兵(排除掉无法忍受集中营而被迫参军的)宁愿为德军作战而和他们的同胞拼死厮杀直到死亡。

古代中国将军也用死亡逼迫士兵勇往直前。隋朝大将杨素每当与敌对阵的时候,就先杀十几个甚至上百有过失的士兵,杀鸡给猴看。战斗开始时,先命令300人至 1000人冲锋,若冲破敌军防线战后有赏,如果不能,退下者则全部斩首。然后,再命令300至1000人人发起进攻,将士们受此恐吓,就会抱着必死的心理,作战异常勇敢。秦未时的韩信有著名的背水一战,将士们无路可退,自然断了当逃兵的念头,奋勇当先杀敌。项羽有著名的破釜沉舟,结果将士们以一当十,大败秦军。

近代英国将军们让士兵穿上鲜红色的军装,排列着整齐的几何图形编队前进,是敌方绝好的靶子。其实将军们不蠢,整齐的几何图形编队使想离开队伍的士兵非常抢眼,而纽扣闪闪发亮的鲜艳军装使逃跑者很难将自己隐藏起来。正是这样的军队,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了当时最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及横扫欧陆的法国军团。

文章末了,让我们再次回首“长平之战”,它除了给何平同学创作《麦田》提供模糊的历史背景之外,也出产了著名的成语“纸上谈兵”和“窃符救赵”——当年那240个小兵回赵国报信。赵国上下为之震惊。后因赵国的平原君写信给其妻子的弟弟魏国的信陵君,委托他向魏王发兵救赵,于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发兵救赵,魏王派晋鄙率十万大军救赵。但由于秦昭襄王的威胁,魏王只好让军队在邺城待命。信陵君为了救赵,只好用侯嬴计,窃得虎符,杀晋鄙,率兵救赵,在邯郸大败秦军,才避免赵国的过早灭亡。

《左传·隐公元年》为我们留下一句千古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长平之战结束后不久,白起因为触怒秦王,秦王派“使者赐之剑,自裁。”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就这样被秦王给“赐死”了。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