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卢宣皓
当前节能减排是一个热点,然而令我困惑的是,提到节能减排人们想到的经常是照明、空调等,如北京的一元节能灯,而对于北方城市大量的冬季供热节能,媒体和公民的关注不足。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城市的供热采暖建筑节能耗能指标平均为20-23瓦/平方米,非节能建筑采暖耗热指标40-50瓦/平方米,甚至更高,以每户100平方米计算,每户功率达4-5千瓦,相当于每户有一台功率6-7匹的空调24小时不间断满负荷运行,这个功率远远大于一般家庭其他任何用电器。而北方采暖建筑总面积达200亿平方米左右,每年的耗能不可小视。
而居民用热只是整个供热系统热制备、转换能量、输送、用热,这四个环节中最后一个,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这四个环节上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比如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综合热效率可达85%,而大型汽轮机组的发电热效率一般不超过40%;区域锅炉房的大型供热锅炉的热效率可达80%~90%,而分散的小型锅炉的热效率只有50%~60%。
要节约能源也不一定需要投入很大的经费,如简单的将供热管道埋得适当深一点、适当缩短供热天数、加装温控阀等,就可以节约大量能源。
相比之下,十几瓦的节能灯所节约的能源实在有限。
在我国,城市供热普遍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能源利用效率低、消耗大。据统计,北方地区城市供热耗能占全国总耗能的13%,城市居民单位面积的供热耗能是同等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倍,这主要是由我国城市供热方式落后导致的。以呼和浩特市为例,该市集中供热虽将达到50%,但仍存在将近一半用户采用的是分散小锅炉供热。在用户采暖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能源浪费现象,如城市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差,特别是住宅建筑,建筑材料质量和技术不高,致使建筑物的热量损失大,用热效率低。特别是集中供热计费方式是按建筑面积收费,而不是按实际消耗的热量计算,这种热费与热耗的脱节严重影响了用户的节能积极性,温度高就开窗散热,人离开房子或暂不居住也继续供热,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这说明,公民在节能意识上仍有待加强。
总的说来,供热能源严重浪费是我国煤炭资源的廉价和政府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够重视引起的。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宣布,到2020年中国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显著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碳排放强度。改进供热系统也许是我们能迈出的务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