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之路
导语:一扇大门将从此开启,一条通往未来之路将出现在诸位脚下。

《中国新闻周刊》/ 一扇大门将从此开启,一条通往未来之路将出现在诸位脚下。10年前,当《中国新闻周刊》杂志创刊时,道路只是通向一本“百年大刊”——那时候,美国《新闻周刊》是我们追逐的目标;但在今天,当登上web2.0高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打造全媒体才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在我们的规划中,未来的“中国新闻周刊”只是一个品牌。在它的旗下聚集着众多媒体,包括传统媒体,也包括笔试中让诸位诠释的新媒体。这些媒体的定位基于“中国新闻周刊”——在公众的印象中,它应该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但在这个定位下,各媒体有层次分明,相互补充。你的一个采访素材,会被最大化的利用,在不同的媒体下反复传播;你的一篇文章,或许会被同时拍摄成视频,刻录成光盘,在网络上播出,或随杂志一同出售。

而对于我们这些个体,未来的目标是做“全媒体人”。你可以用手机发出计时播报传遍全球,也可以做出举世震惊的深度报道,刊登在我们的“百年大刊”之上。如果你对视频或电视感兴趣,在文字采访的同时,会支起摄像机,全程直播你对某位有影响力的人的访谈。如果用现代军队对人才要求的专业名词解释,你应该是“海陆空多栖指战员”。

上述这些绝非空想。就如同14年前,当凤凰卫视成立之初,刘长乐确立的目标一样。当时,有人嘲笑他们那几个初创者“对未来的规划是天方夜谭”。但刘长乐用一句话回应了这种奚落——好的新闻人要“顶天立地”。所谓顶天,是志存高远;而立地,是脚踏实地。结果在今天,凤凰已经成为知名全球的媒体品牌。

当然,在前行的道路上,会有很多困难和挫折等待着我们。无所不在的监管,业务技巧的不足,技术设备的落后,工作条件的艰苦——或许,你还将面对你不喜欢的人和事,受到委屈却无处诉说。但如果我们是拥有新闻理想的人,如果我们是“living for  news”,这些都算不了什么。当我们站在顶峰回首时会发现,所有困难不过是一笔财富。

作为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筹备组的成员,我们一直期待的大家的到来。所谓同舟共济,风雨偕行。我们更希望大家能充分发挥才智——尤其创新精神,这是新闻和新闻人的生命。在这个团队里,所有都可变化,唯创新精神不变;在这个团队里,有职务上的分工,但“平等、交互、共享和全球化”是业务交流及企业文化的根本。

最后,预祝大家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本文原名为《全媒体之路从此开始──中国新闻周刊致新媒体部全体同仁的一封信》,题目为编者所加。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