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王隽/文 Copy,曾是西方设计师眼里“中国设计”的另一个商标。也是国人不争气,小工厂的老板们带着卡片机去米兰、东京设计展上一顿拍,回来照着葫芦画瓢连夜开工,国际大牌的仿品遂在城乡结合部也可以买到;北京CBD地区一座档次不错的ShoppingMall,窗明几净的大商铺里,一眼望过去皆是家具设计界的经典名品,只是材质和颜色上略有出入,门口贴的是中国人自己的标,我走进去,询问营业员,她说,这都是我们自己的设计,彬彬有礼。
100%设计展的主办方励展集团显然考虑到了这一点。将十几年前原创于伦敦,近些年延伸到东京的重在强调“设计感”的展览办到中国上海,首先要做的,就是将Copy者拦在门外。展会的负责人施小姐告诉我,之前参加过伦敦展或东京展的展商都可以“免试入围”,而要在上海第一次参加100%展的品牌,不论国内国外,都需要经过评审团的严格鉴定——评审团是由资深媒体人、设计师等组成。只有等产品的图样和设计稿都没有“借鉴”之嫌,展商们才可以拿到入场展示的门票。
这种“中国特有”的程序也许让一些参与者心里不痛快而离开,但坚持的结果是有意义的,不仅仅是不会再有西方的声音诟病100%设计展在中国做会因为Copy而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一个侧重原创的展览对设计师的承诺。
事实上,这一场规模并不大的展览,在做的事情远远不止把品牌的单品陈列出来这般简单。主办方从香港和台湾各请了一位设计师为展览做整体规划。他们都学成于纽约,可以说是对东方文化非常了解,又接受了西式观点的渗透,并且和100%一样,非常年轻。展会的前厅从功利的角度来说等同于全部浪费——几百平米的空间没有用来陈列任何一件展品。两位设计师选取了充满东方元素的丰富的艺术作品,将它们添置在参观者的脚边、头顶上,让参观者一进入展厅就被设计包围。除此之外,征集中国籍设计师及学生作品也是100%上海站与众不同的地方。施小姐说,获奖的作品可以和国际品牌的展品一起出现在100%展——国际平台,是我们送给中国年轻设计师的最好的礼物。
无独有偶。上海唱罢,北京登场。中国设计红星奖的终评在上周举行。在中华世纪坛地下一层一间凌乱的房间里,陈列着红星奖的终评作品,也坐满了国际知名的设计总监和设计评审——国际设计界对内地主办的工业设计奖项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
评审中不乏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主席、德国红点设计的评审与世界一线设计公司的总监,从政策导向、设计理论再到市场,红星奖看起来并不打算“纸上谈兵”。选择原创设计,也选择市场所需,也许是中国原创要走的第一步。早在2007年,获得最具创意奖的Aeon7900D麻醉机,在美国医疗器械展览会上一经展出,就接到了近200台的订单,这也是谊安医疗的麻醉机产品首次进入美国市场。短短两年的时间,不少获奖作品都经由红星奖推荐,参与红点设计大奖与其他国际奖项从而走入国际市场,获奖成为一个产品获得生机的起点,成为了原创设计得以继续靠自我价值生存下去的起点。
而谈到中国原创设计未来的方向,或者说,下一个脚印该踏向何方,英国设计委员会主席DavidKester说,中国已经从单纯的制造业发展成了生产附着着中国特色文化的产品的国家,这是一个巨大的变革。但是中国的设计师们似乎更关注产品的外观,与更热爱体验式设计的美国人对比,他们显然对使用者的感受关注不够。也许最重要的事情,是放下手里的工作,去周围看看,去人们的家里、车里,看看他们到底想要什么。台湾的设计博士林荣泰先生也谈到,不仅仅是红星奖,包括德国REDDOT红点奖,很多设计者都热爱甚至依赖高科技,我们其实需要将日常文化融入到设计中,创意这件事,本来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小事,没有那么复杂。
最后接受采访的FROG设计公司的总监MaxBurton在英文中夹杂了一个拼音——LingNing,他说一开始这个牌子很像NIKE发展的轨迹,后来慢慢发现,他们有中国自己的东西,东方元素的设计,这让人惊喜。像这样的品牌不断地发展,就会为中国设计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
红星奖与100%,单从名字上看,就是一中一洋,然而抛掉所有的外壳,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设计正一点一点脱掉披在身上很多年的沉重的“Copyer”的名头,将原创敲定为关键词。对于这项正在行进中的原创运动,林荣泰教授说,红星奖选了一个好时候,它不早不晚,发生在一个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