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张金城/文 小时候为我们带来欢乐和回忆的米老鼠,即将带着他的迪士尼王国进驻上海了——上海市正式宣布了迪斯尼项目获得国家批准。
坊间关于迪士尼入驻上海的消息传了已有多年。早在2002年7月,迪士尼公司便称已和上海签订建迪士尼乐园的意向书,正式与上海市政府磋商兴建主题公园有关事宜。随后关于上海迪士尼搁置、重启的消息不断。而在上海市内部关于迪士尼建址何处的问题也同样一波三折。本月初,上海浦东新区针对迪斯尼项目的土地征用工作已经展开。最新的征地公告显示,该征地项目涉及59家被征地单位,总面积达到089435平方米(约6134亩)。有专家推测,迪士尼一期工程最早将在一年后展开。
迪士尼效应
作为承载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迪士尼是上海后世博时代的一张经济底牌。和全球各地的迪士尼项目相比,上海迪士尼将被列入超大规模行列。分析师认为,一旦上海迪士尼建成,将带动总计上万亿的GDP总值。
从迪士尼全球运营模式来看,其四大主要业务领域包括主题乐园和游乐场、影视内容制作、媒体网络平台和其他相关消费产品。迪士尼项目可能为A股资本市场带来包括房地产、影视娱乐、出版印刷、媒体网络、玩具生产、特许经营、广告、商业等一系列领域的龙头企业。远的不说,单就受益于迪士尼项目落户消息,上海一个郊区小镇川沙房价便从每平方米3000多元一路飙升,一度创下每平方米1.6万元高价,使得这个原本没有任何地铁直达、离市中心有两个多小时车程的郊区小镇,摇身一变成为资本青睐地。
前车之鉴
纵观全国的主题公园,或许我们不该高兴太早。目前,全国2500个主题公园沉淀了1500亿元投资,其中70%处于亏损状态,仅有10%左右盈利。
1995年,号称投资6亿元、占地48万平方米的世界大观在天河东圃开园。规模气势在广州几乎无园可与之匹敌。1996年间,世界大观的门票收入月进两三千万元,每月平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其间,该园被誉为广州旅游业的“月亮工程”和“羊城十大美景”之一,并且在1999年荣获BID国际商业旅游组织颁发的“凯旋门优质奖”。 然而,由于未能及时更新游乐设施难以吸引游客,加之公园经营陷入债务泥潭,随后一蹶不振。2005年3月以来,世界大观曾两度试图拍卖股权,但最终都以流拍告终。
这样的故事一再重复:一心赶超迪士尼乐园的苏州“福禄贝尔科幻乐园”倒闭,10亿元投资打了水漂;1999年,广州番禺飞龙世界关门;2000年上海环球乐园关门;2004年广州东方乐园关门;2007年杭州未来世界关门……
蛋糕谁属
如果说迪士尼入住上海是一块巨大的利益蛋糕,那么如何吃好这块蛋糕,分得最美味的那一块,对上海来说将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上海计划的迪斯尼乐园投资高达数百亿元以上,回收周期长,不可预料因素多,存在较大风险。地方政府为争取迪斯尼付出的代价很大,除为项目提供了土地、税收等方面的巨大优惠,在城市规划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让步、调整,同时由于中方投资由上海当地政府负责筹集安排,地方政府可能因此兜底承担巨额或有负债。当年香港正是因为在遭受亚洲金融危机重创后,急需要有迪士尼这样的一个大型项目,来拉动经济,改善就业,这种迫切的心理,对于迪士尼公司来说,则是一种谈判的筹码。
自2005年开业至今,香港迪士尼虽然几乎天天爆满,但其账面却仍然保持着亏损。这是因为迪士尼不是以门票收入为主要来源,衍生消费品的收入才是其得以“称王”的根本,据统计,迪士尼的酒店、餐饮和纪念品销售收入已占该集团总体收入的至少60%以上,门票收入仅占其收入的20%~30%。根据香港政府与迪士尼公司的协议,香港政府能够分成的,是基于门票收益部分。在扣除迪士尼公司的特许费以后,香港迪士尼则是连年赤字,更无从谈给股东分红。而迪士尼公司其他的附属经营项目,比如迪士尼酒店,收费的迪士尼频道、迪士尼英语教育等,当时作为一揽子项目引进,而这一部分的利润,也与香港政府无关。在营业成本中列支的高额特许费,则成为迪士尼公司稳赚的底牌。香港政府从香港迪士尼中“无钱可赚”的尴尬值得上海引以为戒。
俗话说“好事多磨”,在已经经历了这么久的等待与反复后,上海将收获一个怎样的迪士尼,就让我们静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