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的经济大通缩
导语:本次大衰退可称为“大紧缩”——全球信贷,贸易和经济成长迅速而大幅度地收缩。

在经济预测学家和市场乐观者中,流行着这么一种的说法:“危机越深,复苏越快。”他们说对了——至少对于一般危机而言是如此,经济复苏一般都会在12个月中见成效。不幸的是,2008—2009年的这次大危机和以往的远远不同。 

本次大衰退是由金融危机而引发加剧的,潜伏的时期越长,后果的影响就越持久。正如我和卡门?莱因哈特合著的新书《这次不同了:800年的金融陷阱》中所写的那样:本次大衰退可称为“大紧缩”——全球信贷,贸易和经济成长迅速而大幅度地收缩。 

值得幸运的是,尽管全球的环境还很严峻,尽管发达国家步履蹒跚,亚洲,拉美及中东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潜力十分巨大,它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国家有能力强劲地增长。 

但是,信贷市场的巨大紧缩不可能马上就消失。当然,如果对银行来说,特别是大银行,靠着政府直接或间接的救助,它们融资或许还容易些,但对于其他机构,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而言,信贷市场还很严峻。在一些成型的产业,例如能源行业,融资还非常困难。 

而乐观者认为大家不必担心。理由是整个融资环境很快都会得到改善,就像银行业那样。毕竟,1991年的全球衰退那会儿,信贷也曾枯竭,在随后的18个月内得到迅速好转。 

但此次衰退导致的资产负债表的不平衡还远远没有修复。民用住房价格在政府巨额的补贴下勉强得以止跌,商业房产却面临崩盘,很多银行之所以没有倒闭,靠的还是政府的担保。 

实际上,20国峰会中的各国政府面临着自己酿就的苦果。毫无疑问,各国的纳税人一直在为债权人做着担保。金融机构将在数十年中肆意地涉足债券市场,全然不顾自身巨大的资产风险,他们所推出的利率仅仅是比政府制定的要高那么一点。银行的债权人浑然不管金融机构采取是投资还是赌博,更不用理会什么有效的监管了。 

不过,大多数政府已经意识到对金融机构实行全新监管的重要性,这应该是件好事。但这里还有一些注意点:金融监管非常复杂,这就需要国与国之间某种程度的配合。如果一国率先执行新的监管,那将是一场大灾难。 

另一方面来说,如果监管真的认真起来,金融系统就会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银行面临着更高的资本准备金的要求,这迫使他们根据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而不得不减少对外借贷。将大银行分拆的讨论经常可见,但效果究竟会这么样呢? 

在这种情况下,不用说,欧美等其他地区的信贷依旧收紧,当银行不知道新规则是这么回事时,他们自然会谨慎地收缩资产负债表。 

于是政府监管者,同样也包括我们所有人,将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匆忙地推出监管,然后又花大量的时间来懊悔。过于严格的监管将伤害今后数十年的经济增长。不过如果过于宽松,下一次的金融危机将在十年之内再次爆发。即便监管者能及时作出调整,不过,一旦银行被限制,世界经济将出现虚弱的信贷膨胀,未来也会更加不确定。 

还有,哈佛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经常强调的一个事实:许多决定建立新银行法规的领导和立法者往往也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同一波人。 

我经常被问这么一个问题:对于危机,为什么经济学家一次又一次地没有发出预警?在我和莱因哈特研究了数百次的金融危机,这涵盖了66个国家,长达800年的历史,得出的结论非常简单:傲慢和忽视。投资者和政策决策者通常会忽略大量的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教训。就算那些稍稍有点意识的人也通常会说:“不用担心,现在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 

或许2008­—2009年发生的大紧缩和以往的深度危机都不相同,全球的复苏将会持续而迅速。但20国峰会的领导人们不能因此而放手一搏,而是需要足够的耐心,特别是对于此次危机的发源国来说,这点尤为重要。 

Kenneth Rogoff:哈佛大学经济学和公共政策教授,曾经担任IMF的首席经济学家。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