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财产性收入和农民挂钩任重道远
导语:近十年来,城市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但也正是这一点,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但事实上,农民并非没有可供获利的资产。农民拥有的农业用地以及宅基地都是日渐稀缺的资源。问题是,这些资产不能出让、转租以获得收入。深层原因是缺乏交易的制度和市场。

[新闻提示]:央行在11日公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建议,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为居民提供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渠道,如发展多种形式的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制度,以及划拨国有股做实个人养老金账户等方式提高居民参与资本分配的程度,使社会各阶层能更加均衡地享受企业利润增长的收益和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是央行首次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于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出建议。[查看全文]

[点评]:近十年来,城市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即出让财产使用权而获得的利息、租金、红利以及财产增值收益的提高。但也正是这一点,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占城市人均收入的比例从改革开放以来的55%,降至30%多一点。 

但事实上,农民并非没有可供获利的资产。农民拥有的农业用地以及宅基地都是日渐稀缺的资源。问题是,这些资产不能出让、转租以获得收入。深层原因是缺乏交易的制度和市场。 

近年来“财产性收入”已经被中央多次提出,在具体实施中,要做到平衡农民收入的增长,则必须在相关制度上有所突破。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