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站在一个梦的起点上
导语:尽管2002年底才成立,但这并不妨碍国家电网公司在短短的六年多时间里,成为拥有153.7万员工,资产总额高达16462亿元的世界500强企业。这家中国最大的电力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其规模在2009年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榜单中已经排到第15位。

1878年,爱迪生在门罗帕克实验室里点亮了白炽灯,尽管它只带来短短8分钟的光明,却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世界因此而很快变得一片辉煌。

2009年9月,一个光影幻动、流光溢彩的透明晶体“魔盒”矗立在上海黄浦江畔——这是上海世博会国家电网馆。这座占地4000平方米的“魔盒”将以“创新,点亮梦想”为主题,体现国家电网公司的“坚强智能电网”新理念。

尽管2002年底才成立,但这并不妨碍国家电网公司在短短的六年多时间里,成为拥有153.7万员工,资产总额高达16462亿元的世界500强企业。这家中国最大的电力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其规模在2009年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榜单中已经排到第15位。

在中国,有超过10亿的人口会跟这家公司发生关系,因为它的供电业务覆盖了国土面积的88%以上。如今,人们早已习惯了有电的“光明”生活——白天享受电气化带来的一切生活便利,晚间还可以欣赏现代都市的璀璨霓虹。

然而,在60年前的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

灯光对新中国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和稀缺。

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新生共和国的电力工业,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从1882年到1949年这67年间,全中国不过装了185万千瓦的发电机,194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用电量也只有0.05千瓦时。

资料显示,至1949年全中国解放前夕,中国成型的电网仅有两个:东北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154千伏、220千伏超高压电网,网内发电设备容量64.6万千瓦;京津唐地区形成了77千伏电网,发电设备容量25.9万千瓦。

1950年2月,燃料工业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电业会议,正式通过决议案,确定1950年的基本方针与任务是“保证安全发供电,并准备有重点地建设两三年内工业生产所需的电源设备”。

1954年,当时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东北自动化发电厂,其装机容量也仅为28.85万千瓦,但它的建成对满足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发挥了作用。同年1月27日,新中国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建成,将东北松花江上充足的电力输送到东北南部。这条松东李线路的建成投运,将丰满水电站强大的电力输送到沈阳、鞍山、抚顺、本溪等工业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国家“一五”计划的全面完成。

1958年,原电力工业部部长史大桢还是辽宁发电厂的电气分场工程师,此时的辽宁发电厂还在运行5万千瓦的发电机。根据史大桢的回忆,东北电网是中国最早的电网之一,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出现500千伏输电线路。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军阀割据和战争创伤,上世纪50年代中国仍没有统一的电压标准,一度出现22千伏到154千伏各个电压等级“混战”的局面。直到1959年,国家颁布电力系统的统一标准《额定电压》,中国电力系统才终于有了自己的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以年均9.98%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电力需求也增长迅猛。1978年到1995年期间,全国性缺电局面严重,企业开工不足,居民生活用电不能保证,制约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通过电力投资体制改革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电力工业加快了发展速度。

从1996年起,电力供需紧张形势逐步缓解。至1998年末全国发电设备容量为2.7亿千瓦,年发电量11670亿千瓦时,均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电力需求进一步高速增长,电力供应短缺状况再度出现,2002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发展成全国性、持续性缺电局面。2004年全国先后有26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全国最大电力缺口达4000多万千瓦。

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有力推动下,电力建设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从2004年到2007年,电力装机年均增长达到16.4%,仅用了不到四年时间,就扭转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到2007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实现了电力工业的飞跃发展。

今天,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8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二位已有14个年头;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近38万千米,跃居世界第一位。

国家电网公司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产物。国家电网公司的前身曾经历了燃料工业部、煤炭部、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等名称的变化,这一变化也体现了电力是中国工业部门中体制变化最频繁、最复杂的一个部门。

新中国成立至今电力已有10次大的体制变革。回顾电力工业60年,大致经历了集资办电、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等几个关键步骤。60年间,中国电力完成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到以市场为导向的电力体制新格局的重大转变。

中国电力工业改革,最早是为解决缺电的难题而开始的。当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长期缺电局面,各省(区)市大城市的企业经常停三开四,拉闸限电。

比如在北京,电力供应不足,只好分区停电。即便实行这样的分区停电和错峰用电管制,北京市仍无法避免拉闸限电。老北京人都还记得,很多年前,城区里企业职工的公休时间不一致,周三崇文,周四宣武,周五西城……

缺电的原因其实就是缺乏投资。此前,电力行业一直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投资主体单一,运行机制僵化,投资不足,效率低下,导致长期严重缺电局面,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在此情况下,1981年山东龙口电厂一期2台10万千瓦机组开工建设,总投资2.05亿元。在这个投资的构成当中,中央和地方各出部分资金,中央投资从国家计划内解决,地方投资从地方全民企业、乡镇企业、生产大队分年集资。

龙口电厂集资办电的突破,为中国电力工业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龙口电厂的启动也因此成为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一件大事。

随后,一系列推动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的政策出台。通过集资办电、利用外资办电、征收每千瓦时2分钱电力建设资金交由地方政府办电等措施,充分调动中央、地方及各方面办电的积极性,吸引了大量非中央政府投资主体进行电力投资,独立发电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农村小水电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电力工业快速发展。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电力体制走到了“政企分开”的阶段。国家电力公司在全国自然垄断行业中率先脱离政府序列;“省为实体”——每省设立一个省级电力公司,对全省电力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符合当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2000年5月20日,根据当时电力存在的问题,电力方面的改革想法提出。6月4日,在三峡工作会议上决心进行电力改革。6月底成立一个电力体制改革的起草小组,一直到2002年2月10日方案批准通过。

从2002年年底起,电力体制改革走向市场化,实现“厂网分开”,并将竞争引入电力。这一年,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分别成立。电力企业从政企合一逐步过渡到不再承担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于是,发电企业快速发展,电网规划与建设大步迈进,电力投资连年大幅增长,能源资源通过坚强电网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国家电力市场交易电量持续增长……使2002年下半年起再次出现的电力严重短缺局面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就迅速得以扭转。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会长陈望祥说,面对长期缺电瓶颈,中国在电力发展上一直存在 “重发轻供不管用”的问题。电网结构尤其是受端系统和广大农村电网规划建设十分滞后,城市配网和农网建设更是远远落后于主网建设,历史欠账太多。直到今天,东北一些地方仍然有解放前的输变电设备在工作。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也承认,长期以来国家电力发展严重失调是客观存在的。解放后,电网投资累计占电力投资的比例仅为30%左右;世界范围来看,电网投资占电力总投资的比例一般在50%以上,有的发达国家甚至是69%。

2002年厂网分开之后,电源投资主体猛增,从2002年~2006年,电源年投资额从747亿元,增加到3122亿元,平均增长高达43%,同期电网的投资却仍然有些落后,仅从1578亿元增加到2106亿元,年均增长8%。

2006年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家研讨会,就中国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达成共识,一致同意试验示范工程推荐方案,开始实施“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特高压”的战略。

根据电网发展规划显示,整个“十一五”期间,跨区电网建设都将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039亿元,到2010年跨区输电容量将达到7000万千瓦,比2005年提高5倍多,跨区输电量将达到3200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3倍多。

到2010年,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累计建设规模4200公里,变电容量3900万千伏安,输送容量达到2400万千瓦。据称,未来的国家电网将是世界上运行电压等级最高的电网,也是世界上系统规模最大的统一同步电网,从而站在世界电力的最高峰。

在特高压电网稳步推进的同时,另一项伟大的设想开始出现。

2009年4月24日,刘振亚访美会晤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时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设想。而在5月21日北京召开的 “特高压技术国际研讨会”上,刘振亚向国内宣布:“我们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坚强的智能电网。”

2008年以来的煤电矛盾非常突出,中国以火力发电为主的格局,使煤炭资源的消耗非常巨大,与此同时,广泛分布于中西部的风力、水力等可再生能源却得不到有效利用,在发电过程中造成了浪费。

国家电网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指出,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优化配置是发展智能电网的主要目的之一。国家电网副总经理舒印彪则表示,风电、核电等新能源的开发也迫使国家电网要开发智能化的电网,因为智能化的电网才能满足各种电源的输出和接入。

2009年8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印发 《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第一阶段重点项目实施方案》,该方案的实施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全面起步。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实施此战略的国家。

其实,作为特殊的国有独资企业,有关国家电网公司的垄断质疑并不少见。

在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会长陈望祥看来,国家电网公司名义上是所谓的 “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实质是传统的“集中、垂直、一体化”高度垄断的管理体制。从上到下,各级电网企业都没有进行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造。

但对于国家电网公司而言,“以投资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依然是他们的任务,而他们的目标则是成为“一强三优”(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

(周燕军 撰文 本文参考了《国家电网报》部分内容)

特邀点评

陈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60年前,我们曾经以为“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就是共产主义。电力及其普遍应用在共和国的成长历程中曾经是和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美好制度的描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国家电网公司发展到今天的成就,实际上是共和国工业化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小康、民生、国际竞争力、城乡协调发展、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无一不和电力及电网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迄今,全世界都注视着中国的电力工业,因为电力指标已经成为中国是否率先走出世界金融危机阴影的基本标志;而中国经济是否恢复到正常水平,是世界经济能否实现反转的最重要基础之一。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看到了美国加州电力危机的频发和中国电网效率与管理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的强烈对比。我们为此骄傲。但是,这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电力系统迄今的一切成就,还只满足总体小康、初步小康的成就。节约资源、与环境友好、满足中国城市化的需求、实现能源技术的高科技化,正在向我们的优秀企业提出新的挑战。愿国家电网和中国电力工业再立新功。

中国电信大事记

◆2002年12月29日,国家实施电力体制改革,要求厂网分开,国家电网公司成立。

◆2004年12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会议提出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的战略构想。

◆2005年2月24日,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启动特高压骨干网架总体规划工作。

◆2005年,国家电网因将647万千瓦的发电资产注入国网新源而广受非议。

◆2006年,国家电网被迫将旗下的近800亿的发电资产剥离。

◆2006年1月,公司两会审议通过《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企业级信息系统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大力推进数字化电网和信息化企业的宏伟目标。

◆2006年3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签署了《关于全面开展从俄罗斯向中国供电可行性研究的协议》。这是中国能源外交的新形式。

◆2006年6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开展交流1000千伏、直流±800千伏特高压输电试验、示范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前期工作。

◆2007年12月12日,国家电网公司竞标成功,夺得菲律宾国家电网25年特许经营权。

◆2009年1月6日,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该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水平最高的输变电工程。

◆2009年8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印发《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第一阶段重点项目实施方案》,该方案的实施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全面起步。

中国电信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部署组建成立。

南方电网供电面积100万平方公里,供电总人口2.3亿人。通过领先的输变电技术,已经形成了12条500千伏西电东送大通道,是国内西电东送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发展后劲最强的电网。

南方电网是国内率先“走出去”的电网,公司作为中国政府授权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中方执行单位,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2008年,公司售电量4826亿千瓦时,营业收入2855亿元,资产总额3837亿元。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1985年,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成立。

1988年8月,重组成立了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华能成为境外上市企业的试点。

2004年,华能率先提出并联合国内发电、煤炭等企业启动“绿色煤电”计划。

除了核心业务电力产业外,华能还积极涉足金融、能源交通、科研等领域,经过20余年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多元化的电力集团。

2008年,华能总装机容量已达 8586.17万千瓦,发电量3645.42亿千瓦时。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2002年12月29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而成,是全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拥有中国第一家在伦敦、香港上市,并于2006年在国内上市的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009年6月27日,集团公司发电装机规模突破9000万千瓦,达到9006.11万千瓦,成为亚洲最大的发电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是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国有企业,是电力体制改革后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五大全国性发电企业集团之一。

目前设立了华北、东北、华中、华东、西北、川渝、山东、云南、贵州、广西、新疆11个分公司。

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可控装机容量为7490.16万千瓦。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是2002年底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时组建的五家全国性国有独资发电企业集团之一。

主要从事电力生产、热力生产和供应;与电力相关的煤炭等一次能源开发;相关专业技术服务。

截至2008年底,中国华电装机容量6901.96万千瓦,资产总额2928亿元人民币,分布在全国25个省(市、区),2008年发电量2900亿千瓦时。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