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诺言:“奋斗十年添个零”
导语:如今,鲁冠球正在谋划着一个更大的梦想,希望把万向一些高新产业带到美国上市,这或许是他所梦想的真正海外资本运作本土化的开始

奋斗十年添个零,这个目标至今未变。

在今年7月8日、万向集团创建40周年庆祝会上,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许下一个承诺:到2019年,企业日创利润1个亿,员工最高年收入1个亿。并同时宣布,企业提前实现日创利润100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入1000万元,兑现了10年前他许下的一个承诺。

40年间,万向集团(下称“万向”)完成了4个“奋斗十年添个零”目标。算起来年均同比增长25.89%,这样的增长速度看起来不算惊人,1年或者10年达到这样增长的企业颇为多见,然而能够持续40年保持年均25.89%的增长,这样的企业则不多见。

鲁冠球是新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外界称誉他是中国企业界的常青树。

金融危机曾让鲁冠球慌过,但万向经过调整,更增加了追求新目标的底气。今后万向将采取3条措施:一是坚持“实业”与“金融”结合,形成实业与金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节有度的产业格局;二是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融通资源做强做大;三是坚持发展新能源,造福子孙后代。

鲁冠球说,今年人代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用“艰苦创业、大胆创新、克难攻坚、勇往直前”,总结了我们的“万向精神”,这十六个字成就了我们过去的发展,更将激励着我们未来的进步。未来我们的“奋斗十年添个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将勇往直前,决不后退。

梦圆“电动汽车”

“我不造汽车,我的儿子也要造!”鲁冠球的豪言犹在耳畔。可是多少年过去了,万向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上了一个又一个,特别是他的纯电动汽车已试运行了5年,可为什么还没见万向宣布造整车?以前老朋友们一次又一次地问鲁冠球。

如今万向终圆造车梦。

今年4月25日,在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向”三号工业园内,万向破例为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生产基地奠基举行了一个热闹喜庆的奠基仪式,并宣布在原有投资4.5亿元的基础上,再投入13.6亿元,今年底就能投产并达到年产1000辆纯电动商用车、10亿瓦时锂电池的产业规模,成为国内首家获得电动汽车“准生证”的企业。

之前十年,众多汽车巨头因看不到现实的前景而放弃时,鲁冠球则一直在为自己的 “电动汽车梦”不懈努力。1999年,万向集团首先设立了电动汽车项目筹备小组。2003年,万向电动汽车基本性能顺利通过了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获得国家认可的开发技术资格。2005年酝酿已久的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鲁冠球的万向集团以3.99%的持股量,成为广汽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鲁冠球说,电动汽车在国外十年前就有了,但技术都还不成熟,万向制造的汽车一定要是最环保的清洁能源车。为了电动汽车,鲁冠球已经准备了10年,按照原计划,这个项目应该还要推迟三四年,但是去年金融危机来了,反而加快了万向造车进程。

“汽车是个资金、人才、科技高度密集的行业。造汽车哪有这样容易?车子好不好,你坐进去舒服不舒服,新车的时候差别还不大,等过几年再比,就看得出来了。安全、舒适、能耗少、绿色环保、使用周期长,我要造的汽车一定要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要对社会和人民负责,昙花一现的车子我不造。看看国内外汽车业的巨头,我总感到我现在实力、能力还不够。”之前鲁冠球非常坦率地回应。

作为电动汽车的先行者,万向有望成为首批政策制定参与者、标准制定参考者、市场准入领先者。鲁冠球胸有成竹地说,一旦电动汽车的关键环节——电池技术得到突破,汽车制造业格局必将出现颠覆性的变化,而先行一步的万向肯定占有先机。

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其核心是锂电池。造新能源汽车,难就难在电池。电池的容量、电池的使用周期、包括报废后的处理等等都是世界性的难题。万向对这些难题的攻关已长达十年,成果斐然。当人们问及纯电动汽车的前景,鲁冠球说:“我一定会继续投入,一辈子投入,更何况国家已经出台了鼓励政策。”

鲁冠球透露,明年在上海、天津、杭州等地,特别是在上海世博会,将出现2000辆大型载客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就是由万向提供的。

事实上,新能源将成为万向产业扩张新引擎,规划将总投入350亿元。

万向控股的“琥珀能源”,就是国内最早进入天然气发电的清洁能源企业之一。7月10日,“琥珀能源”在香港主板上市受到投资者追捧,超额认购1248.26倍,成为港交所成立以来4只超购倍数突破1000的新股之一。同时,国外太阳能产业也在进行中,美国伊利诺伊州政府3月宣布,对万向美国公司所建的太阳能电池板厂提供200万美元政府补贴,免费转让120亩土地用于新建厂房,免费提供1200亩土地用来建设太阳能发电站,并允诺给予120万美元的税收补贴和数量不小的政府采购订单。

“走出去”提速

万向“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且投资方向更加“绿色”。今年夏天,万向在美国的第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工厂在伊利诺伊州破土动工,将创造240个就业机会。

据了解,在经济回暖之前,万向会继续收购濒危的企业,之前万向在美国年收购企业2-4家。万向的投资会使得许多美国公司走出困境,不过万向在美国还需要再进一步拓展业务。万向在中国的总公司已经开始涉足绿色能源产业,美国子公司也准备紧随其后。目前,美国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企业不多,如果要发展绿色产业,万向必须建设自己的厂房。

“今后还会加快收购、扩张。”鲁冠球此前说,企业对资源的组合与利用过程,实际上是资源的一个转换过程,谁的转换效率高,谁就是赢家。目前万向在8个国家拥有20余家公司,“基本上是控股的,参股的不算”。据了解,目前海外占万向销售额的1/4左右,万向所雇用的美国员工高达4000余人。

思路决定出路,作为决定地位。万向走出去实施了 “三部曲”——“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1984年,万向节初次出口美国,实现了产品走出去。通过产品走出去,使万向看到了与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差距,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1992年,万向人员走出去,企业感受到与国际的差距,于是改变思想观念,提高整体素质,从国内派人、到本土化招人,到国内外一体化培养人组建万向北美技术中心,以此为海外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先后在万向英国公司、万向欧洲公司等海外公司设立二级研究机构,负责新产品开发设计,保持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开发,实现技术国际对接。

1994年,万向美国公司成立,使万向充分利用国内的资源优势,融合美国本土化运作,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来临,万向也从更大程度上投身到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浪潮中:2000年,收购了第一个购买万向产品的国外公司——舍勒公司;2001年收购美国上市公司——UAI公司,开创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先河,UAI是美国七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每年的销售额有7500万美元,自己生产5000万美元的产品——UBP品牌,另外2500万美元靠其他厂商贴牌生产。

2003年,收购全球最大的翼形万向节传动轴一级供应商——美国洛克福特公司;2005年6月,收购美国方向连杆企业——PS公司,成为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三大主机厂的一级供应商。2007年并购美国AI公司,标志着万向直接进入到了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核心层。

一次次成功的海外并购,使万向在汽车零部件领域进一步得到先进技术的支撑,并打开产品的世界市场渠道,也使万向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在2005年之前,在海外投资的平均年净资产回报率超过50%,在海外工厂的平均年净资产回报率超过80%,远远高于美国同行平均水平。

30多年的经营实践,鲁冠球深深地体会到,搞企业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是我们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的必由之路。

鲁冠球说:“万向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产品进入通用、福特等世界一流主机厂配套,并不是我们做到了世界最好。在国外,我们的技术、质量比不过优秀的同行;在国内,我们的成本、价格比不过很多的小厂。但我们为什么能够稳定、快速地发展,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打通了国内外的资源,使企业成了多国资源的结合。”

“为了提高资源转换效率,我们围绕项目配人。”鲁冠球说,“比如做通用项目,我们聘用了做过通用公司销售经理的人,做洛克威尔项目我们聘用了有洛克威尔工作经历的人,原因是他们熟悉客户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容易产生信任便于融合。”

同时,万向利用北美、欧洲、日本的技术资源,与世界著名的独立汽车工业技术开发公司合作,建立多点技术平台,形成多层面的技术支持体系。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国内外轮岗,实行“动态一体化”工作制,既掌握国内企业的制造能力,又熟悉国外客户的习惯和要求,同时还要参与新技术开发,为技术人员创造国际化的成长空间,形成立体的技术资源体系。

“十年添个零”未变

鲁冠球表示,“奋斗十年添个零”的目标一直未变。如今,这位65岁的老人正在谋划着一个更大的梦想,希望把万向一些高新产业带到美国上市,这或许是他所梦想的真正海外资本运作本土化的开始。

回顾万向40年的发展历程,克难攻坚取得一个个新突破。上世纪70年代,企业日创利润1万元,员工的最高年收入为1万元;80年代,企业日创利润10万元,员工的最高年收入为10万元;90年代,企业日创利润100万元,员工的最高年收入超过了100万元。

从1万、10万,到100万、1000万,奋斗十年添个“零”,是万向创业40年来持续发展的写照,更是激励万向勇攀高峰的动员令。今年7月8日,是万向集团创业40周年的纪念日。面对下一个十年,鲁冠球毅然提出坚持这个目标,这意味着到2019年,万向日创利润将达1亿元,员工最高年收入1个亿。

这个难度,鲁冠球显然很清楚。要达到这个目标,万向必须保持年均25.89%的增速。在中国企业的发展中,单个年份达到这个速度或许不难,但要连续10年甚至40年保持这个速度,无出其右。

“企业经营的核心是追求利润率。”鲁冠球说,在未来的十年,万向将以利润和效率为标准,提高利润率,减少消耗,主要向高新技术、向新能源产业发展。而金融和实业有机结合也将成为一块主战场,今年前8月,在出口大降49%的情况下,万向总销售增长2.89%,利润增长59%,资本运作功不可没。

鲁冠球之前表示,“我们一定要永不满足,什么时间满足什么时间停止,什么时间停止什么时间倒退。要有目标,要沉住气,悄悄干。慢一点,少失误,一定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做什么事情不要超越自己的承受能力,企业失败往往是投资超越自己的能力的失败。一件事情超越,全部事情前功尽弃。一定要有调查研究的科学决策。”

事实胜于雄辩,应对金融危机,万向调整方向大大提高自身战斗力,他们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加速现有产品结构升级。比如万向轮毂单元早就获得了德国大众的供货认可,危机以后外商大量向万向要货,万向从储备供应商升级为主要供应商,附加值增加,利润提高。第二,是加快联合收购。国外福特的蒙诺工厂、国内长春的兰宝力得都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加深,收购速度加快,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这叫乘势而上。第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能源。万向“电动汽车”和“太阳能”两条产业链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城”,投资和发展步伐都大大加快,这叫顺势而为。

如今,万向不仅走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而且正蓄势待发迎接新一轮经济发展。

之前鲁冠球表示,收购越多发展越快,实现资源联合配置,把有害的变为有利,把有利的更好地发挥。今后万向海外收购肯定加快,根据我自己的实力,难度越来越大,规模越来越大,今后一定就是这个路。至于那些领域不好讲,但一定是附加值高的、前景好的,具体要根据情况而定。

鲁冠球说,万向还处在积累阶段,远远不够,要想做的事情很多,各方面还有缺点,还处在努力阶段,要天天积累,时时积累。他说:“革命者的休息地是墓地……现在我的脑子里想的全是企业,不干就会闷死的。我把工作当作一份事业,一种乐趣。”

(本报记者 陈周锡 撰文)

特邀点评

陈慧湘 北京丰收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咨询师

万向集团经历40年风雨,从一个铁匠铺发展成为一家以汽车零部件为主营业务的跨国集团,演绎了又一个中国企业界的奇迹。它的掌门人鲁冠球先生凭借过人的天赋及不懈的学习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位受人尊敬的企业家,更被誉为中国民营企业界的常青树。就某种意义而言,他的成功比马云更有借鉴意义。

万向集团的成长目标就是成为一家拥有思想的现代公司。而万向智慧之处是在于它能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无论是铁匠铺年代的生存多元化、专业化时期的外贸之路,还是后来的国内低成本运作+国外高附加值营销的模式都是那个历史条件下的最优选择。

但在我看来,万向集团现有的模式还只是在竭尽所能获取产品的利润,尚未真正介入到攫取服务利润层面。在本轮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全球汽车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在产业链中的万向集团也未能躲过订单减少的命运。而万向集团是否能够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迎难而上,完成一次从产品供应商到综合服务商的华丽转型?

万向大事记

◆1969年7月8日,宁围人民公社农机修理厂组建成立。◆1973年12月,改名为萧山宁围公社农机厂。

◆1975年10月,改名为萧山宁围公社万向节厂。

◆1978年1月,公社决定撤销厂革命领导小组,任命鲁冠球为厂长。

◆1978年7月10日,改名为萧山宁围万向节厂。

◆1979年9月18,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

◆1983年3月14日,鲁冠球厂长个人风险承包企业,与公社经联社签订了为期3年承包合同,合同由萧山县司法局公证处公证。

◆1987年8月6日,改杭州万向节厂为杭州万向节总厂。

◆1994年1月10日,“万向钱潮”股票在深圳上市。

◆1997年8月18日,正式获得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订单,成为第一家进入美国一流主机配套市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

◆1998年1月,万向美国公司成功收购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草原河高尔夫球场。

广州轴承厂万向节生产线和商标品牌,获得“万向”商标所有权和使用权。

行业大事记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1989年,三一重工的前身湖南省涟源市焊接材料厂成立。

1991年,湖南省涟源市焊接材料厂改称为湖南省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1994年,三一集团分立了湖南三一重工业有限公司和湖南三一(集团)材料工业有限公司两家公司。

2003年,三一重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5年,三一重工股份分置改革试点成功。

今天,三一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于1992年,历经17年艰苦奋斗,已迅速发展成为融科研开发、发动机、摩托车和汽车的生产、销售(包括出口)为主业,并投资金融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

1998年力帆集团取得自营进出口权。今天,力帆的产品远销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6年1月,力帆520轿车全球同步上市,标志着力帆正式进军汽车产业。

目前,力帆已有员工13200多人。力帆已七度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江苏宗申公司

宗申产业集团始建于1992年,旗下共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30家,子公司遍及重庆、北京、山东、广东、浙江、香港、江苏等地区,在美国、法国、印尼、越南、韩国、柬埔寨等国及地区建立分公司,企业员工1.8万余人。

2005年,经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宗申”以54.53亿元成为摩托车制造业最有价值品牌。

今天,宗申具备年产优质特种铝合金5万吨、摩托车发动机400万台、微型汽车发动机10万台、摩托车200万辆、微型汽车5万辆、通机产品500万台的生产能力。

此外,1999年成立了中国宗申车队,它是我国唯一一支征战世界摩托车锦标赛的摩托车队。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