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与归宿
导语:电视从根本上影响着体育的商业运营模式,同时也在影响体育本身。

经济观察报 李天胜/文 1981年,中国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刚刚结束了一场狂热的政治运动,“储蓄热”正席卷全国,中国的居民储蓄比上一年增长了40%,首次超过政府储蓄。这个习惯,很有可能是中国能够安全度过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1981年开始

1981年,一种最早流行于美国小城镇黑人和拉美无业游民间的音乐——迪斯科正在青年人中迅速蔓延。无数的年轻男女破天荒地凑在一起扭臀晃腰。同年,实行了30多年的《婚姻法》有了新版本,新《婚姻法》规定“感情破裂”为离婚要件。许多人已经意识到婚姻不是革命和政治,而是个人的情感。

1981年,整个中国等待着所有可能的兴奋点,人们的情绪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直到11月16日的夜里,无数的中国人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面。伴随着大人的欢呼、惋惜声和小孩的哭闹声,中国女排与日本女排在日本大阪展开世界杯决赛。经过125分钟惊心动魄的拼杀,中国女排最终以3:2赢得了中国三大球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并由此开始了辉煌的“五连冠”征程。

《人民日报》在女排胜利的第二天发表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后来《人民日报》还专门开辟了“学女排,见行动”的专栏。其中有篇专栏写说:XX工厂的女工看了女排的事迹之后,每天早来晚走,精心操作,产量天天超额完成计划。

时任国家体委教育处处长鲁光,以中国女排为题材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姑娘》,因为中国女排的夺冠,成为那个年代流传极广的文学作品。

女排队员集体带卷的烫发形象成了那个年代的时髦榜样,上了邮票、纪念币和日历,后来还出现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本上。

宋世雄那副以急促、尖利和高亢著称的声音,也因为女排比赛被更多人记住,从此陪伴着无数中国人度过许多个不眠夜。

当年担任中国女排主攻手的郎平,被宋世雄称为“铁榔头”,她曾经向宋世雄抱怨:这个名字硬梆梆的,一点女人味都没有——她怕以后找不到对象。

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在中国女排夺得冠军后,鲁光曾经跟着女排队员们到北京大学,他看到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头,学生们的鞋都被挤掉了,有几十双就在河里漂着,进了北京大学礼堂,他看到女排队员们被学生们抬起抛向空中。

借助黑白电视,女排姑娘成为继陈景润、邓丽君和杨子荣之后的“全民偶像”。以中国女排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为起点,搭上电视转播的中国体育开始了它变化莫测的航程。此后的将近30年,它将影响无数中国人的情感和生活习惯,对于一些人来说,它还关系到个人的生计,有些时刻它更影响到社会的整体情绪。

媒介事件

如果说中国人喜欢女排更多的是因为民族自尊心,那么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杯足球赛给中国球迷带来的快乐要纯粹许多。现在看来,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足球赛就像是中国球迷的足球启蒙。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大规模录播世界杯足球赛。正是这一年,后来一手创办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马国力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毕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体育部。

世界杯开始前,中央电视台从香港的电视台那里拿到了世界杯转播权,并派了四人工作小组赴香港,在香港转播比赛。作为22场世界杯赛事的唯一解说员,宋世雄每天晚上九点要赶到香港无线电视台,他的工作是给电视屏幕上的赛事配上比赛解说。第二天清晨七点工作人员开始制作节目,节目制作完成后马上送到香港启德机场,交给最近一班民航客机空运北京。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各位观众,各位听众,台湾同胞们,港澳同胞们,海外侨胞们,现在我们是在……”这些听起来单调、重复又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