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君民的圣诞节
导语:用文言文词汇,唐诗的韵律,高唱,赞美上帝,有没有绿茶加咖啡的味道?

经济观察网 特约作者 图门巴雅尔 时值公历岁末,传统的中国人尚不觉年关将近,因为距离农历春节尚有一个多月,然而全世界基督徒们已然沉浸在圣诞新年的欢乐气氛之中。然而西风东渐日浓,中国人也愈来愈喜欢过洋节。记得多年前,笔者负笈北京某高校,与一位以色列学者相识,这位学者对满校园学子互赠圣诞卡片,破迷惑不解,问:“你们都是基督徒吗?”,答曰:“绝大多数不是,此无关宗教信仰,时尚使然也。”

时尚是个什么东西?人类像个顽皮却记性不好的孩子,一个玩具在手里很快就会厌倦,迫不及待地央求家长给新的,新玩具自然也很快被抛之脑后,于是又一个轮回开始,聪明的家长,会从阁楼上的杂物箱里找到一件多年前的旧玩具,简单处理一下,拿给孩子,曰:“今年最新款云云”。小小人儿信以为真,欣欣然拥入怀抱……

时尚,其实就是那枚翻新的旧玩具。

言归正传,这圣诞节,对于中国人,不算什么新鲜,其实早在阿美利坚甚至英吉利还在上帝的构思中以前,即公元7世纪初,基督教的一支——聂斯托利派的大主教阿罗本即来到唐长安,受到太宗皇帝的热烈欢迎,时值贞观九年,那位玄奘大师十年之后才从天竺取经回国,而这个时候,阿罗本已经获得唐太宗的御批,在长安城西部的“义宁坊”中建教堂、翻译《圣经》并传教,当时称呼为景教,其教堂名为“大秦寺”(大秦,是当时汉文史籍中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唐高宗时,景教走出了长安,政府下令诸州建立大秦寺,景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唐玄宗更是中国第一位做礼拜进福音的皇帝,景教势力蒸蒸日上。据《正教奉褒》记述:“唐代奉景教者遍于朝野,以汾阳王郭子仪、梁国公房玄龄为士大夫中最著名者。”

安史之乱时,景教教徒曾协助郭子仪对抗叛军,有功于李唐王室,于是在建寺约130年后,太宗的四世孙、大唐八任皇帝代宗李豫,在每年圣诞节“赐天香以告成功,颁御馔以光景众”。“景众”就是景教徒众,皇帝在圣诞节这一天又是香烛供养耶稣,又是赐皇家御宴给信众,大家自然会皆大欢喜。又过了约十年的时间,到了代宗儿子唐德宗的建中二年(781年)2月4日,传教士伊斯(Yazdhozid)大秦寺的院中为景教在华的兴盛树碑立传,名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盛赞太宗以来诸位皇帝对景教的“关怀和体贴”。

盛衰有数,唐武宗会昌年间兴起了灭佛运动,同为外来宗教的景教也遭遇了灭顶之灾,自此走向彻底的没落。景教教徒和他们的大秦寺,伴随着晚唐五代的乱局,在中华大地上也所剩无己了。

天下经过几度易姓,到了大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巴格达教会派遣人员来中国办事,仅仅找到一位基督徒,他们回国述职,得出了“中国基督教已全灭绝”的结论。

笔者醉心于对唐朝这几任皇帝如何过圣诞节的考据,然而种种迹象表明,文献资料并没有留下细节丰富的直接记载。然而,如幻亦如电的人世过往,总能留下些许记忆片段,成为我们窥视那个时代景教徒与皇帝共庆圣诞节的旁证。

考证历史事件,先从时空定位着手。

大秦寺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首要悬疑,正所谓“顺藤摸瓜”的那条“藤”。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叙利亚传教士阿罗本来到长安“翻经书殿,问道禁闱”,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这一年,可着实不普通,先是太宗皇帝在长安城东北角禁苑内的龙首塬上修“永安宫”后更名为“大明宫”,接着下诏让吐谷浑复国,并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在遥远的西亚,崛起于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倭马亚王朝攻占大马士革,控制整个叙利亚,西亚开始伊斯兰化,原地的基督教一部分被迫沿着丝绸之路向东发展。这四个重大事件可以联系起来考察,就会发现,受到正统教廷排挤的聂斯托利派,选在公元7世纪第四个十年,派阿罗本这样重量级的传教士来中国,与当时伊斯兰教势力的进攻,以及大唐帝国势力西进的夹击密不可分的。

景教是来自波斯的基督教一支,亦称聂斯托利教。其创始人聂斯托利 (约公元4世纪晚期- 451),曾为君士坦丁堡主教,深为皇帝狄奥多西二世所器重。 后来因为有人拒绝承认玛莉亚为上帝之母,因基督的神性不是由马利亚而来,所以不能尊崇为“上帝之母”,如同人类关系的父母观念;后来演变成对于基督神人二性的争论。在431年的以弗所大公会议中,被定为异端。聂斯托利本人被放逐。但其教训在波斯等地继续流行。

唐太宗李世民 (在位A.D.627-649), 由于涉及残酷宫廷斗争的罪咎记忆,寻求各种宗教。其为人和圣经中的波斯王古列(Cyrus) 不无相似,对各宗教采取容忍。


传旨在皇城西面的义宁坊敕建大秦寺。这个义宁坊究竟在哪里呢?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义宁坊在朱雀街之西第四街自北向南之第三坊,在今天的哪里?就是今西安莲湖区,桃源西路以南至丰镐东路,桃园路以东至西二环。熟悉西安的朋友们知道,就在这个方方正正的区域西北角,便是唐长安外城的开远门。开远门是隋唐长安西面偏北们,与皇城(皇宫和帝国中央政府办公区)安福门相连,西有通往西域的大道。门外竖有立堠,上题有“西极道九千九百里”,不言万里,以示远行的人还没有离家万里。由于此门接近宫城和皇城,皇帝来去经常经过这里。唐玄宗李隆基从四川返回长安的时候就是从这里进入,而僖宗逃避黄巢起义军也是从这里出奔的。现在开远门附近树立了著名的丝绸之路群雕,它已经成为西安著名的城市标志之一。

唐太宗为什么要把大秦寺安置在义宁坊?原来,国际化大都市长安,分两个县管理,东边的叫万年县,是官僚贵族生活区;西边的叫长安县,是普通百姓

尤其是西域诸族的聚居地,这也正好理解为什么“开远门”成为丝绸之路的正式起点。

好,说到这里,我们已经解决的空间定位问题。对于这个时期景教徒与大唐皇帝共庆圣诞节的假象,可以步入正题。让我们的目光从开远门平行向东移动,不多远,就来到皇城皇城西城墙北部,对,没错,这里还有一道门,叫做“安福门”。

在中国古代的帝都,城门往往都有各自的特殊功用,唐长安皇城的这个“安福门”自然也不列外。根据现有史料来看,安福门在整个唐朝历史上承担了十分重要的“皇家大看台”角色。

唐朝时太极宫所在的宫城和宫城南面百官办公地皇城被统称为子城,由于安福门属于子城的城门,皇帝登上这里实际上并没有走出子城,因而是很方便的。

唐朝时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上元节,逢到正月十五、十六、十七这三天的夜晚,长安城各个坊门通宵达旦的敞开,全城不禁夜,人们都出来观赏花灯焰火。

唐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的夜晚,睿宗李旦登上安福门城楼观赏燃灯踏歌。张鷟在《朝野佥载》中记载,安福门外的灯轮高达二十丈,灯轮杆上包裹着彩锦,灯盏上饰以黄金白玉,灯盏一共五万个,点燃之后像火树银花般簇放。在灯下,有一千多名宫女“衣罗绮,曳锦绣,耀珠翠,施香粉”,她们头上所戴的花冠每个价值一万钱,每个宫女全身的服饰价值三百贯。在灯轮下参加表演的还有京师长安所辖的万年、长安两个县的少女少妇千余人,这些人都是经过选拔的。宫女和京师的女子们轮流在灯轮下载歌载舞,这种燃灯踏歌持续了三个夜晚。

关于踏歌这种形式,张说在《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辞》一诗中描述到:“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街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 
在唐代中永泰二年九月的时候,时任京兆尹黎干在长安城中修建的新渠举行通水仪式,黎干安排了彩舟巡船,船上有歌女装扮成民家妇女戏水为乐,唐代宗李豫在安福门上观看了表演。

从安福门到开远门的长街,其南便是大秦寺所在地义宁坊以及西市,这里便是西域胡族的聚居区。不仅有景教的寺院,还有祆教、摩尼教等寺院,信众众多,也是他们举行宗教纪念活动的核心区域。一般性的群众集会庆典,包括唐代宗在内的几代大唐皇帝,都是在安福门上“与民同乐”,那么三夷教的庆典,如果皇帝象征性出席,也应该是在安福门上。

问题在于,史料根本没有对景教徒进行宗教庆典的记录,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一个大胆的类比——拿佛教的“佛诞节”和“迎佛骨”与基督教的“圣诞节”进行比较。这样比有什么根据呢?

景教来华后,在翻译技术上也受他们的影响,甚或借助于佛教徒。如:弥赛亚成为"三一分身景尊弥施诃";耶和华是"三一妙身阿罗诃";撒但则作"娑殚";主日敬拜叫"七日一荐";教堂称"寺";教士则称为"僧"。至于"景尊”则是基督,所以"景凈”等名,是仿照佛教僧姓"释”,景教徒也姓"景”了。 
理论说完,再来给大家讲个故事,而故事的主角是北宋的苏轼、苏辙兄弟。

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苏轼正在陕西担任凤翔府签判,他陪伴弟弟苏辙游览关中大地,来到了盩厔县(现陕西周至县)的大秦寺。

寺中的僧人很奇怪,言谈举止不像其他寺庙的和尚们。苏轼交游广阔,三教九流都有他的好朋友,苏轼博学多才,精通儒释道的学说,他也很喜欢和道士讲丹药养生,和儒士们谈孔孟圣贤,和僧侣说禅机谒语。苏轼兄弟想和大秦寺的僧人谈禅,发现他们都不求悟禅,苏轼本准备滔滔不绝说上一通,没想到吃了个闭门羹,两兄弟悻悻然就离开了。


大概是这次拜访不太愉快吧,苏轼没为专门大秦寺留下什么记录。倒是苏辙记下这群令人费解的僧人。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四大秦寺》

大秦遥可说,高虎见秦川。

草木埋深谷,牛羊散晚田。

山平堪种麦,僧鲁不求禅。

北望长安市,高城远似烟。

苏辙认为大秦寺的僧人粗鲁无礼,等后人清楚了大秦寺的来历后,原来苏氏兄弟误解他们,他们不是佛教徒,他们是景教徒,他们不信奉佛陀,而信仰全能天主。

苏氏两兄弟生活的年代距离唐代宗仅仅300年,作为文化精英的他们已然分别不出景教与佛教的差别,更别提300年前景教初入中国的普通老百姓。 
说到这里,我们有理由将唐代前期,景教徒的圣诞节庆祝与同时期佛教徒的佛诞庆祝,类比来看,从中多少能够体味到,1300多年前,中国皇帝与信众过圣诞节的况味。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唐玄奘从西域取得经法归来后第一个译经的地点是安福门外北面修德坊的弘福寺。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为母亲追福而兴建的大慈恩寺落成,玄奘携经书移坐慈恩寺。前往慈恩寺那天,京师的各位大德高僧,朝廷的文武官员都列队陪从,太常寺国家乐队在队列两侧高奏九部乐,长安、万年两县的歌女高唱赞歌,“而幡斾钟鼓訇磕缤纷,眩日浮空,震耀都邑,望之极目不知其前后”。唐太宗李世民带领太子李治和后宫嫔妃在安福门城楼上手持香炉目送玄奘移坐慈恩寺。沿途观看的市民不可数计,经像到达慈恩寺山门前时,赵国公长孙无忌、英国公李勣、中书令诸遂良手持香炉引导进入安放到大殿内,乐队高奏九部乐,现场还演出了《破阵舞》。

佛家认定夏历的四月初八是佛的生日,唐高宗显庆元年四月八日这一天,高宗李治书写的慈恩寺碑文镌刻成碑,玄奘法师率慈恩寺僧人前往芳林门迎接圣碑。四月十四日陈列在安福门外的圣碑启运慈恩寺,唐高宗李治登上安福门观看。

唐咸通十四年四月八日,又是一个佛生日,在唐懿宗的坚持下,安放在凤翔法门寺地宫的佛骨指骨被迎到长安。佛骨入城时,唐懿宗和各位亲王在安福门城楼上恭迎,并走下城楼膜拜佛骨,从长安城西的开远门到安福门这条街上“夹道佛声振地,士女瞻礼,僧徒道从”,“长安豪家竟饰车服,驾肩弥路,四方挈老扶幼来观者,莫不蔬素以待恩福”。佛骨的到来并没有给懿宗皇帝带来好运,反倒是印证了他此前表达决心时所说的话:“但生得见,死亦无恨!”当年七月,唐懿宗就病死了。

现代基督徒在平安夜,按习惯,都要到附近教堂,于牧师的指挥下,高唱赞美诗《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唐代的景教徒也要这样嘛?

答曰:“正是!”

现存的有关唐代景教音乐的记录寥寥无几,更无人能够重演当时盛极一时的活动场面。公元1908年,在甘肃省敦煌莫高窟中发现的《景教三威蒙度赞》是有关景教在中国流传为数不多的文献中涉及音乐的珍贵资料之一,我们可以从中寻觅到景教音乐的一些影子。《景教三威蒙度赞》写成于八世纪前后,为礼拜仪式所用的赞美诗歌词,内容是赞美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现将全文摘录如下: 

无上诸天深敬叹,大地重念普安和。

人元真性蒙依止,三才慈父阿罗诃。

一切善众致诚礼,一切慧性称赞歌。

一切含真尽归仰,蒙圣慈光救离魔。

难寻无极正真常,慈父明子净风王。

于诸帝中为师帝,于诸世尊为法皇。

常居妙明无畔界,光威尽察有界疆。

自始无人尝得见,复以色见不可相。

惟独纯凝清静德,惟独神威无等力。

惟独不转俨然存,众善根本复无极。

我今一切念慈恩,叹彼妙乐照此国。

弥施诃普尊大圣,广度苦界救无亿。

常活命王慈喜羔,大普耽苦不辞劳。

愿救群生积重罪,善获真性得无由。

圣子端在父右座,其座复超无量高。

大师顾彼乞众请,降筏使免火江漂。

大师是我等慈父,大师是我等圣主。

大师是我等法王,大师能为普救度。

大师慧力助诸赢,诸目瞻仰不暂移。

复与枯焦降甘露,所有蒙润善根滋。

大圣普守弥施诃,我叹慈父海藏慈。

大圣谦及净风性,清凝法耳不思议。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通篇采用了十分汉化的七言韵文的诗歌形式,这与当时唐诗的很多写作手法有共同之处,这样的写作形式更加便于在我国流传和布教。在语汇方面,“普度”、“弥施”等词又有明显的佛教语汇特点。这与当时各种宗教在我国的广泛传播的社会情况是相吻合的,不同教派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是潜移默化的。据考证,《景教三威蒙度赞》在内容和形式上与罗马教会的赞美诗《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相同,又有上述笔者所列出的特点。

遐想一下,用文言文词汇,唐诗的韵律,高唱,赞美上帝,有没有绿茶加咖啡的味道?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