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可能不再闹电荒
导语:当现实与理想距离遥远,而实际问题已难以架控时,倒退的呼声就会泛起。

经济观察网 评论员 汪雷 今天有媒体报道说,多个省份电厂缺煤引发电荒隐忧。

电荒年年都来,今年也没例外。论及原因,天冷取暖,经济回暖,电量需求大增。这些原因也可谓老生常谈。

中国的电厂发电能力是过剩的,就是缺煤。而煤矿产能也过剩,但不愿卖。

根本问题是双方价格谈不拢。煤矿要涨价,电厂说电不涨价,我没钱买煤。

电的定价权在政府手里。政府要考虑经济承受力和社会稳定。这和政府对石油的控制一样。

国际原油价格高,而政府又不让成品油涨价时,中石油、中石化卖得越多越亏损,于是干脆“搞”油荒。

所以,说白了,闹电荒也是电厂逼政府提电价的手段。

电厂于是把球踢给了政府。

政府的可选答案有几个。从往年看,一是开煤电衔接会,限定一个日期,双方必须把合同签了。另外就是,制定“煤电联动机制”,煤价涨幅达到一定程度,适当提高电价。最后就是下死命令要求电厂必须保证电力供应。

从政策的效果看,去年底福州煤电衔接会彻底流产。五大电厂都是央企,大煤矿不是央企也是地方大国企,彼此不买账。不卖煤,煤矿不急。不发电,电厂也不急。地方拉闸限电,急的只是政府。

再看煤电联动,去年先是上半年通胀,紧接着下半年经济危机。两种情况下,政府都不敢提电价。结果是,市场化定价的煤价涨了,电厂和电网公司都亏了不少。联动机制也形同虚设了。

事情看起来一团乱麻,但要说解决,思路很清晰,就是两个方向。一是政府放开电价控制权,让居民和企业用电涨价。煤矿、电厂、电网都赚钱,就谁都没意见了。

但这么弄的问题是,三方都坐在谈判桌的一边,谁坐在另一边?这样的结果很明显,电价必将持续上涨。推高通胀是必然的。老百姓会不会骂政府,政府心里也没谱。

那好吧,政府还是选择坐到谈判桌的另一边,控制住电价。这便有了上文提到的结果,电荒必然年年来。政府便手足无措,四处奔忙。心里连呼这些企业真不听话!

谁最不听话?是煤炭企业!因为它市场化了。电厂和电网,再亏损也不敢不发电,不送电。

于是,政府开始后悔当初不该因为挖煤不赚钱,就让它市场化。

要是能再把煤炭行业控制起来,煤炭、电厂、电网都听话了,调控经济不是更有所依仗了吗。

这便是眼下中国政府的逻辑。而山西收回煤矿便是最明确的信号。

就眼下客观情况而论,煤炭领域重新国有化,的确是政府最优选择。

作为市场化的拥趸,我们原寄望的电力行业最佳状态是,煤矿和电厂众多,并且所有制多样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煤炭和电力价格。而国家控制天然垄断性很高的电网。

当现实距离理想还非常遥远,而实际问题已经难以架控时,倒退的呼声就会泛起。此种情况下,就政府言倒退遇到的阻力最小,政策遭遇失败的风险也最小。这便是煤电行业正在发生的事情。

尽管我们有一些失望,但相信随着政府对煤矿控制力的提高,电荒应会逐渐远去。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