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了我们的幸福感?
导语:他们卖了房子车子带着妻子孩子银子,离开这个城市甩下一句话:爷走了!这就不是人呆的地方

经济观察网 特约作者 巩欣 前两天,一个同事发邮件给我:“深圳房东昨晚把房子卖了,限我年底之内搬走。”

“啊?那你准备怎么办?”我问道。

“还能咋办呢?找房子呗。这就是所谓的80后,女,硕士,生存之TMD现状。”她无奈又愤怒地答道。

房子是天堂还是地狱

最近电视剧《蜗居》炒得很热,都说是太现实了。“每一个写字楼里拥有1平方米隔间、月月还房贷、出门坐公交、中午吃盒饭的人,都能从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大概知道一些情节,昨晚某电视台又开始重头放,我看完第一集,就看不下去了。太,太郁闷了!

“夫妻俩奋斗7年还在小胡同里窝着!孩子生了,一家子还在弄堂里十几平米的屋里挤着,太扯了吧!《蜗居》虽然演绎了80后买房现实,但房子也不是他们那样买的。他们总想一步登天,买个大别墅大豪宅,一家子其乐融融住一块儿,可是都没想想投资的概念,都没想想小房换大房,二手换一手?”我情绪有些激动,在MSN上叫!

一哥们儿涩涩地说:“我就是这样的啊,一直没攒到首付。”我顿时语塞,想想其实身边不乏这样的朋友。有位美丽的美眉,来这个城市挺早,早就想买房扎根。好不容易攒够首期,房价涨了,于是她又开始攒攒攒,等攒够了,房价又涨了。真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多年血泪路,攒钱速度永远赶不上涨价速度,而且貌似距离越来越远。房子,似乎就是这几年来不灭的话题!几年前,某单身女子买房,众人皆议:“你有病!买什么房?买房是男人的事情!”几年后,大家见面,三两句寒暄后就是:“你买房了么?是不是又换豪宅了?”

某工科男说他买房了,面积不算小,却是没电梯的二手房!他说要结婚,总得有房子!

又一日,某同学电话告诉我,她买房了!我惊讶到:“原来国庆那低迷的成交量中,有你一大贡献啊?”她虽然是有米之人,可她这套豪宅也很天价,一般人是望尘莫及的!她也很无奈,“没办法,孩子大了,孩子要住,老人要住,又要请保姆,现在的小屋明显不够用了。”

他们这都算是刚性需求吧?

一友人在老家买了一套房,某假期搭飞机赶回去签按揭合同。

我开玩笑道:“哟,您这儿还是打着飞的的炒房客啊!”

友人自我解嘲:“俺是打着飞的去签卖身契!唉,姐炒的不是房,是寂寞!”

后来又遇到一刚买房的师妹,她才24岁。

“你还挺猛,毕业两年就买房了!”我挺佩服她的。我知道她所在的那个城市,收入其实并不高。

她澄清:“不是我买的!我哪儿有那么厉害!我还不知道会不会去那边住呢!感觉不方便!配套现在也不好!”

“那你还买?”我诧异。

“怕以后再涨想买也买不起啊。嗯,买了先囤着。”她答道。

购房者无非三种类型:刚性需求型、盲目跟风型、投资投机型。他们算是盲目跟风?还是投资投机?或许多少都有一点。说不好两年之后,还是刚性需求呢!

在电视剧《蜗居》里,海萍的每份努力都在为了能够在那个大都市里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她经常对海藻灌输:“如果人一旦丧失了理想,丧失了斗志,安于过小日子的话,真的这辈子我就觉得完了,而且说实话,我心底里面,多少有一种不服气,我一直觉得人多的地方,机会就应该多,淘金嘛,就应该在大地方。在大地方在有爆发的可能,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下一分下一秒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发生!”

她每天都叨叨着:“我就不信了,这么大的城市,这么多人能来得,我们来不得。这么多人能活下去,我们就活不下去,我不光要活下去,我还要活得好,我相信我的将来,一定不会只在这种破弄堂里,跟一楼的营业员大妈,二楼的钟点工,二楼办的食堂师傅沦为一流,我的将来,一定比他们牛!你是外地的,不是本地的,就算那些本地人都不愿意干的工作你都得干,这样才能站稳脚!”

结果为了这套房子,妹妹跟着求人,丢了爱情,最后还搭上自个儿!姐姐为了还房贷,每天早上起床就开始数字化的程式,“我今天要赚多少多少钱才能cover住我的消费!”于是,全家人每日起早贪黑,每天呕心沥血,一代买房三代掏光,这难道就是她当初执意要留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的初衷么?房子可以买,或许以可住、可租、可卖为标准,以投资的眼光买房,以自住的要求选房,量力而行才更合情合理。

“她觉得有了房子就有了幸福,忘了房子不是人生的目的。但是现在的现实似乎是没房子就不会有幸福,到底是谁错了呢?”Dini疑惑。

“我很欣赏她的奋斗精神,但不苟同她固执的方法。学会变通,换个角度去奋斗,或许走得更远!咱现在有房也不觉得是成功和幸福,也不觉得在这城市里站稳了脚跟!所以房子是让人幸福的充分但非必要因素。”我回复说。

“她老公被抓要判刑时,她说要是能回头,她会和老公一起回家乡,陪着父母过生活。”Dini觉得剧情挺惨。

“她妹老早就问过她:‘如果是回了老家,那房子又大,爸妈每天还能做好饭等你回家吃饭,这么安逸的生活,你到现在还不后悔啊?’可惜她一辈子买房的愿望却害了她妹!”我继续拿手机按着短信。

“繁华都市,不是天堂就是地狱啊!”Dini感慨道。

房子是天堂,不然怎会有那么多炒房的?

有房就当真幸福?

十一期间和老妈遛弯时,无意中看了一个酒店式公寓,当置业顾问(就是我们俗称的售楼先生/小姐)给我们介绍“地形”时,我几乎昏厥,“6梯59户?才20几平?这么差的采光,还要九千一平?”

卖房的小伙儿眨眨眼,“姐,谁叫你住啊?这酒店式公寓本来就是用来投资的!延安人都在这儿都买了一整层,专门做酒店公寓。这投资房,就甭考虑朝向户型,只考虑投资回报率就行啦!”

是的,我不得不承认,近几年房价的飙涨确实是一条发财之路。十年工作的所有收入,或许真抵不上买卖一套房子的差价!所以大家既担忧房价,又恐慌自己踏空!不是有那句话么:房价上涨很可怕,可是房价上涨自己没买则更可怕!

房子也是地狱,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房奴天天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分钱掰两半的省吃俭用?

我也有过一段艰苦的日子。那年我实在无法再忍受频繁租房搬家的日子,于是咬牙买了一套期房,月供1700!那个时候月入只有4000,租房+水电等苛捐杂税还要再花去1400!还想每月攒下500元的装修基金。所以,我的生活费每月只有400块!每天的伙食费基本上控制在5块钱!周末不出门,出去就是消费!聚会看电影这类活动,能不去就不去!可是一想到不久以后有自己的窝了,战斗力就直线上升!

回过头看,这套房子是升值了,我也庆幸当年那个视死如归的拍案决定!可是有了房子,就真的幸福么?真的在这个城市里算成功了么?

难怪朋友们在离开这个城市的时都说:“我每天上班吃饭回家,回家吃饭再上班,十年如一日,我都不知道我到底在追求什么东西?”在这些人当中,很多还是在这个大都市里的五有新人(房子、车子、妻子、孩子、银子)!于是,他们卖了房子车子,带着妻子孩子银子,在离开这个城市前,愤世嫉俗式地甩下一句话:“爷走了!这儿就不是人呆的地方!”

最近几年,在这个城市工作一两年的毕业生离职率越来越高,纷纷逃离!不错,他们这个年龄,很多都面临着结婚生子的压力!这个曾经是无数人梦想的大城市,挣得不多,花得却一点不含糊!银子只见出不见入!竞争力是越来越差!想想在家乡,呼风唤雨,吃香喝辣,在异乡打拼,起早贪黑,万家灯火却没有容身之地。生活没有质量,前途没有保障,在这儿受这儿洋罪呢!

论坛上充斥着“深圳,姐走了!”“我终于离开了。”这类的帖子。当然下面也不乏“我才来,你就要走了?”的回帖。真是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连夜赶科场啊!

房子是避风港,但不是安乐窝,要想追求真正的幸福感,还要问问自己内心深处,究竟什么是自己想要追求的?究竟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幸福感?追求不同,幸福感也不同。

流行歌曲中也唱到:“我曾经不明白每天为何醒来,工作吃饭发呆这样算愉不愉快;我现在不意外生命必先空白,不然哪够让你来排山倒海。”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

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也曾伤心流泪,也曾黯然心碎,这是爱的代价!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