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翁仕友 胡春华接替储波,出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11月30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干部大会上,中组部副部长王尔乘宣布了这项重大任免决定。
这是一个全速前进的省份。在胡春华赴任前,内蒙古有过全国其他地区从未有过的辉煌:在过去7年,GDP增速连续保持全国第一,地方财力快速扩张,是个名副其实的经济“黑马”。
新书记如何谋划其治下的内蒙古?昔日的“黑马”将以何种速度驰骋?内蒙古经历又会给其个人从政生涯留下一笔什么样的财富?
上任不久,胡春华便收到自治区测绘事业局送来的五幅地图。这些类别不同的地图内容丰富,不仅有自治区行政区划、地势地貌,还有资源分布和交通旅游状况。
为领导送工作用图,是自治区测绘局“份内”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让刚刚上任的新书记尽快熟悉区情。
仅一周之后,这些地图上由一连串数字介绍的地区和企业,就迎来了这位新书记。这位新掌舵人的第一次调研开始了。
首站,胡春华选择了经济最为发达的鄂尔多斯、包头。
12月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的第二天,胡春华在包头市委书记莫建成等人陪同下,来到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等五个旗(区)、包头市青山区等四个区,实地考察两市工业经济、城市建设、社会事业、民生工程和党的建设情况。
敏感的政治观察人士总是喜欢从调研“首站”管窥继任者的执政思路。鄂尔多斯和包头市是内蒙古地方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也是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观察人士认为,要保持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势头,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这两个市。
少说多听,这是调研中胡春华给人的印象。除了深入企业车间、探访居民,胡春华还专门听取两市的汇报,据了解,他充分肯定了两市经济发展势头和干部的精神状态,并期望两地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结束四天对 “优势地区”考察后,12月13日,胡春华又来到了经济并不发达的通辽市和赤峰市。
东部盟市历来后进,在考察后,胡春华说:“就区域协调发展来讲,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不仅是东部盟市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西部优势地区面临的重要任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根本的还是要靠发展。”
在基层调研,拉开了胡春华执掌内蒙古的序幕。来内蒙古前,胡春华的身份是河北省省长。在得知调离的消息后,河北当地一位学者感叹,“怎么这么快就调走了呢!”
2008年3月,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春华 “空降”到河北,出任河北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一个月后,被任命为副省长、代理省长,2009年1月当选河北省省长。
在省长位上不到一年,胡春华便调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根据公开报道,胡春华有过地方、中央任职的资历。在任团中央第一书记之前,胡春华在西藏工作达20年之久。
1963年出生的胡春华毕业于北京大学,在他20岁的时候,进入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工作,从政生涯自此开始。
1987年,年仅24岁的胡春华担任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此后担任过地区行署副专员、地委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后位至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
2006年11月至2008年3月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之后“空降”到河北,不到两年,又被调往内蒙古,执掌一方。
“沉稳,看问题很深刻,而且他有开放精神,很有魄力。”河北当地一位学者说。这和中央对他的评价相当:熟悉党务和经济工作,思路清晰,有开拓创新精神,领导驾驭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比较强……;为人谦虚谨慎,处事沉稳低调,坚持原则,公道正派。
河北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岚梳理了最近两年河北的发展脉络。
李岚介绍说,首先,省委省政府以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为抓手,增强城市对人才、资本吸引力,增加城市承载力,增强城市竞争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再次是以双30(30个重点企业、30个重点县市)为切入点,抓节能减排。
“胡春华省长比较务实,他特别重视沿海经济发展。”李岚说,目前全国正兴起新一轮沿海开发开放,河北也不甘落后,据了解,河北省的沿海经济开发开放规划主要是胡春华倡导制定,目前该规划正向国务院报批。
“内蒙古跟河北的发展阶段不一样,内蒙古刚刚起步,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主要是煤炭资源的后发优势。”李岚说。
而同样是资源消耗型产业、同样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在这些问题上,内蒙古和河北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学者认为,河北的这段经历将使胡春华在掌握全局时更有把握。只不过,在内蒙古还得面临牧区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等问题。
地处中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是成立最早的民族自治地区,拥有辽阔的土地和富集的资源。同时,它还是全国唯一独享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双重政策支持的省份。
在内蒙古,有很多一夜暴富的故事。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的一位出租车司机感慨,以前的鄂尔多斯破烂不堪,路也不好走,现如今它成为内蒙古最富的地区,“有很多有钱人”。
2009年,鄂尔多斯的人均GDP超过了香港,对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内蒙古大学的校长连辑自豪地说,世界增速最快的是中国,中国增速最快的是内蒙,内蒙增速最快的是鄂尔多斯。
胡春华的前任储波,在内蒙古工作了8年3个月18天,留下了一个经济快速增长、财力迅速扩张的内蒙古,在过去7年GDP增速连续全国第一,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黄金七年”。
截至2008年底,全区生产总值完成7761.8亿元,增长17.2%;地方财政总收入突破1100亿元。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内蒙古在年初提出了今年GDP增长13%的目标,据了解,这还是一个有所保留的目标。
内蒙古自治区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乐奇将它概括为 “内蒙古现象”,它表明西部地区能够摆脱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的困境。
然而支撑这些辉煌数字的全是资源型产业。煤炭、电力、乳业、化工、钢铁等重点产业也都离不开资源消耗。目前,“能源大省”内蒙古煤炭产量全国第一,一部分外运,更多的是内部消化。
“把煤的文章做足,推动煤炭产业向下游延伸,大力发展煤化工、煤制油、煤矿机械制造、煤物流等产业,全面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更好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鄂尔多斯调研时,胡春华说。
很多人疑问,能源消耗能让经济高增长多久?在“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如何拿捏自己的发展速度,是否还是延续高增长?如何正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
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工业对GDP贡献最大。一产、三产对经济贡献较小,两者加起来在40%左右,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同时,经济的增长并没有转化为居民收入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
更为突出的是,内蒙古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现象严重。
胡春华提醒,要见盛观衰,在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鼎盛期,就要着手谋划和加快非煤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产业支撑的发展格局,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难度不小。
对于上任不到一个月的胡春华来说,他能给内蒙古带来什么,在内蒙古的主政经历又会给他带来什么,备受关注。
现年46岁的胡春华,是全国内地31个省区市中最年轻的党委一把手之一。
首次出现“60后”的政治新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以往不同的是,他们的成长正值国家改革开放之际,他们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独特的年龄优势。
据悉,目前初任省委书记平均年龄为57岁,在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中,建国前出生的依然是主体。近年来,中央对干部选拔更加注重年龄、知识结构、履历等,一批“50后”的官员逐渐走上省部级岗位。
有人做过专门统计,目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9位常委中担任过省委书记的有8位,25位政治局委员中,担任过和正担任省委书记的有18人。
政治立场坚定,能够掌控大局,有过中央、地方工作历练的官员,越来越多的被委以重任。
观察人士认为,在未来10到20年里,一批“60后”官员将左右中国的政经走向。